毋庸置疑,近些年來的和田子玉造假技術,主要都是針對皮色、毛孔,這些表面特征進行研發的。而作為普通的愛好者,我們鑒別全須全尾的完整子玉原石已經是殊非易事了,倘若徹底的切除石皮,再想辨別真偽,其難度可想而知。
因此好事者才總結出了標題中這句話。然而也正是由於缺少了關鍵性的鑒定特征,所以前些年在市場上偶爾見到用「無皮子」雕刻出來的玉器,價錢才往往份外的便宜。
但以我個人的經驗,這些制作大件玉器時,因遠離體表而未能帶有皮色的邊角,或者器皿件的心料,其玉質卻普遍的高於暴露在外的皮色部份。
盡管在外行看來,濃妝艷抹的皮色料似乎更加討人喜歡,但明眼人都知道,玉質越是紮實緊密,就越是難以被致色物質侵蝕滲透。
所以資深玩家反而更中意那些質地精純的玉肉。從某種角度上考慮,其實被初學者們津津樂道的漂亮玉皮,其實也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種大面積的雜質瑕疵。
而在子玉套用比例更高的古代,帶有原始皮色的玉器數量卻相對稀少,這主要是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它們都被當成瑕疵剔除掉了。只有少數俏色巧雕器形,才被保留了下來。
而今天倒行逆施的以皮色為榮,主要還是由於和田玉收藏的普及下放,為了照顧大多數人不具備辨偽識真的眼力,這才在每件子料玉器上留皮,終至本末倒置的窘境。
寫到這裏參玉還是要申明我個人對於未能留下皮色的新疆子料玉器的態度。首先,其鑒定的難度確實太高,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最好不要因貪念而盲目的入手。
例如近兩年我也見過好幾次直播間裏的妄人,賭咒發誓的指著典型的山料,堅稱是「無皮子」的鬧劇。所以入手這東西還是要依靠自己慧眼識珠的能力。
再者伴隨著切料的日益稀少,這種未能留下皮色子玉小件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雖然還是頗具性價比的,但也的確不像前幾年那樣僅賣個白菜價了。所以也沒有必要刻意的去強求,隨緣便罷。
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多觀察這種器物,因為它們擺脫了「皮色造假的重災區」,不依賴外在特征鑒別子玉,更能體會到玉質細微而曼妙的差別與變化,對提升我輩的鑒賞水平助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