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十首【虞美人】,李煜的淚,蔣捷的愁,都化作春水向東流。

2024-07-21國風

秦朝末年,相傳虞姬不僅長得傾國傾城,舞姿也曼妙無比,舞劍更是動人心弦。她經常隨軍出征,常伴項羽左右,深得項羽寵愛。有這樣一位美麗且識大體的女子相伴,項羽的戎馬生涯也算是有所安慰了。後世常用的詞牌名【虞美人】也來源自虞姬。

虞美人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

本詞牌為雙調,上片、下片各四句,共五十六字,上片、下片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虞美人·聽雨】蔣捷(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賞析】蔣捷生當宋、元易代之際,大約在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進士,而幾年以後宋朝就亡了 。他的一生是在戰亂年代中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這首詞正是他的憂患余生的自述。這首詞可能寫於宋亡以後。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裏,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透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李煜(宋)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賞析】這是一首抒寫傷春懷舊之情的作品。從全詞看,充滿著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應是李煜後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稱其為是後主絕命詞第二首。

此詞追昔撫今,在對生機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沈怨痛,在對往昔的依戀懷念中也蘊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周汝昌評之曰:「沈痛而味厚,殊耐咀含。學文者細玩之,可以識多途,體深意,而不徒為叫囂浮化之詞所動。」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納蘭性德(清)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賞析】康熙十三年(1674),納蘭性德與盧氏結縭。三年後,盧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以寄托哀思。上片首先由秋雨梧桐、秋蛩哀鳴引發出對舊情的追懷,進而企圖在舊地重遊中尋覓芳蹤。然而時過境殊,昔時采香之處已經杳非前日,何況情事隱秘,即使拾得舊情人的遺物,也只能徒增遺恨。

下片由「回廊」切入。「回廊」在納蘭的詞中多次被提到,應和其早年的一段戀情有關。這個地方寄托著往日的甜蜜和此時的哀傷,是觸發詞人復雜情感的重要媒介。重遊回廊,物是人非;相思入骨,心事成灰。

【虞美人·枕上】毛主席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賞析】1920年冬偉人與楊開慧結婚,第二年春夏間毛澤東外出考察。旅途中,他深深思念妻子。此時的他情意纏綿,不能自已,於是隨手寫下了這首【虞美人·枕上】。

這首詞上闕寫離愁之濃,失眠之苦;下闋寫傷別之深。此詞在語言方面並沒有過多藻飾,但句句如感慨之言,發自肺腑,情真意切,透過對夜晚景色的描寫,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對妻子的懷念之情以及不舍在新婚初期就離開愛妻的無奈之意。全詞明快流暢,坦直樸素而富有情趣。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觀(宋)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賞析】這首【虞美人】是宴樂酬唱之作,作於元祐年間。據【綠窗新話】記載,秦觀住在京師期間,有一個貴官請客吃飯,中間讓自己的寵姬碧桃出來勸酒。秦觀為了答謝其意,又舉酒反勸她喝。貴官怕碧桃不願意,說:「碧桃向來不善飲酒。」碧桃卻爽快地說:「今天為了秦學士,我何惜一醉。」然後舉大杯痛飲。秦觀很感動,當場填了這首詞送給碧桃。

該詞上片以雙關的筆墨,嘆惋「碧桃」生性高潔卻不得其所,徒有其明媚鮮妍。這裏,詠花亦詠人,憐人亦自憐;下片一改以物擬人、托物見意的筆法,設為碧桃的內心獨白,刻畫其矛盾而又痛苦的心理。全詞運用比興手法,寄寓詞人身世,抒其懷抱,表達了他懷才不遇的不平之情。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黃庭堅(宋)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裏願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賞析】黃庭堅因作【承天院塔記】,朝廷指為「幸災謗國」,被除名,押送宜州編管。詞作於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到達宜州的當年冬天。他初次被貶是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至此恰好十年。

此詞以詠梅為中心,把天涯與江南、垂老與少年、去國十年與平生作了一個對比性總結,既表現出天涯見梅的喜悅,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寫不勝今昔之慨,表現出詞人心中郁結的不平與憤懣之感。全詞寫得極為深摯,由景入手,婉曲細膩,以情收結,直抒胸臆,風格疏宕,頗具韻味,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風貌之生動寫照。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蘇軾(宋)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裏。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裏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賞析】此詞作於熙寧七年(1074)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時杭州太守陳襄(字述古)調任,即將離杭,設宴於杭州城中吳山上之有美堂。應陳襄之請,蘇軾即席寫下了此詞。

該詞上片寫攬景興懷,透過對有美堂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描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繁華景象,將其內心的不舍與惜別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全詞以美的意象帶來了極高的藝術享受,同時也將詞人與友人的感情至深展現得一覽無余。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辛棄疾(宋)

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驀然斂袂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賞析】此詞於慶元元年(1195)或二年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閑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創作了此詞。

總觀全詞,作者對虞美人草的遭遇是惋惜的,對虞美人草的品格是贊賞的。聯系作者身世和南宋情況來看,作者是想借此詞來諷刺和規勸南宋君臣不要沈溺於歌舞生活,招致亡國殺身之禍,而應發奮圖強,收復失地,重振國威。同時,作者也是借此詞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誌難酬的悲憤。因此,這首詞寫得既豪放又婉約,是詠物詞中的妙品。

【虞美人·曲闌幹外天如水】晏幾道(宋)

曲闌幹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羅衣著破前香在。舊意誰教改。一春離恨懶調弦。猶有兩行閑淚、寶箏前。

【賞析】這首詞寫的是懷人怨別的傳說超標。在刻畫女主人公的行動和心態時,卻很有很有藝術特色。上片寫圓月夜倚欄盼望人歸,突出期盼之急切,下片寫癡情不改、滿懷離恨的愁苦幽怨,上片寫倚欄望月盼歸,下片寫整個春天都充滿離恨別情。上片首句寫景,曲闌幹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這兩句寫思婦獨倚欄幹夜眺碧天情景,「天如水」的復合意象描畫出好天良夜清如水的月夜特征,雖未直接寫明月,卻將月輝的圓融、澄澈、空明之美,透過「天如水」顯現出來。「昨夜還曾倚」,不僅寫了思婦對明月碧天如水之良辰美景的珍惜,而且在昨夜、今夜 至明月倚欄眺望的癡情神往中,流露出對往昔歡情的眷戀和今日難言的苦衷。

「天如水」三字襯托女主人公的純情,意境優美。「昨夜」暗示出望月已非一日。「初將」二句寫長望月圓人歸而空見一次一次的月圓,幽怨轉深。下片「羅衣」句寫自己不忘舊情,「舊意誰教改」責備對方已變初衷,於懷疑中更顯癡情。結尾二句宕開,謂不僅今日盼,昨夜倚欄,而且整個春天都在離恨中熬煎,想要彈琴抒怨也沒有意緒,空流兩行清淚而已。詞意曲折深婉,並無華詞麗句,人物形象卻鮮明生動。本詞抒懷怨別之情,寫人傳神,哀婉感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三年後,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

全詞以明凈、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比擬、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此詞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註,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於「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以致作者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五月之歌】)這首詞就是這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