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10首經典送別詞,帶你體會古人筆下的離別之情

2024-07-21國風

離別總是傷感的。

江淹在【別賦】中寫:「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寫「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南唐後主李煜說「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當然,面對離別,也有如王勃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和王昌齡「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豪邁和豁達。

而宋代詞人筆下的離別,更是透過不同的意象和手法,將離別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人動容。

0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寒蟬淒切

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他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這首【雨霖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著這蕭瑟冷落的清秋,這種離愁的滋味還真是讓人欲說還休。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尤其精彩,被評為「古今俊句」,歷來備受推崇。

02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蔔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北宋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這首詞是送別詞代表作之一,寫於春末時節王觀送別好友鮑浩然時。

詞中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此詞立意新穎,不落窠臼,品格高迥,沒有一般送別詞的傷感,而是透過描寫別時景物和離人行蹤,祝福友人,兩人的深厚友情彌漫在字裏行間。

03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幹,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他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這首詞透過對離別場景的描繪和對未來的想象,表達了深切的離愁和對友人的思念。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古今恨事,幾千幾萬種,豈只有離別的悲恨?人生的失意、傷感、憤慨,一直郁積在詞人的心中,直到離別的這一刻,內心的失意憤慨便隨之爆發出來。

0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臨江仙 送錢穆父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這是一首送別詞傑作,蘇軾和錢穆父久別重逢,但匆匆一聚又將月夜離別。此詞抒發聚少離多、世事無常的感慨,詩句間暗含曠達和灑脫,是體現作者真性情的詞作,全詞「情、景、理、趣」交融,精彩異常。

尾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深含哲理,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深受眾人喜愛。

05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間離別。

馬上琵琶關塞黑。

更長門翠輦辭金闕。

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誰共我,醉明月?

這是一首送別抒懷之詞,茂嘉是辛棄疾的堂弟。本詞首尾以啼鳥相呼應,中間用歷史上五個生離死別之典故,來突出自己與堂弟別離的沈痛,抒發了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壯誌難酬的義憤,筆力雄健,沈郁蒼涼。

全詞大意:

聽著綠樹蔭裏鵜鴂叫得淒惡,更令人悲傷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著琵琶,奔向黑沈沈的關塞荒野,更有陳皇後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著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衛國莊姜望著燕燕雙飛,遠送休棄去國的歸老。

漢代名將李陵身經百戰,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隔萬裏,與故友永遠訣別。還有荊軻冒著蕭瑟秋風,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著鮮血。如今茂嘉弟遠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06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鵲橋仙·七夕

蘇軾

緱山仙子,高畫質雲渺,不學癡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和陳令舉坐船遊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為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舍,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此詞上片,借這則神話故事,稱頌一種超塵拔俗、不為柔情羈縻的飄逸曠放襟懷,以開解友人的離思別苦。下片寫自己與友人的聚合與分離,仿佛前緣已定,事有必然 。

全詞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07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踏莎行·候館梅殘

宋代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這首詞是歐陽修詞的代表作之一,上片寫離家遠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館舍前的梅花已經雕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暖風吹送著春草的芳香,遠行人搖動馬韁,趕馬行路。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就像那春江之水連綿不斷。

下片寫閨中少婦對陌上遊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腸痛斷,行行淚水滴落面龐,登上高樓憑欄遠望也難解難心中愁情。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此詞由陌上遊子而及樓頭思婦,由實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層層遞進,以發散式結構將離愁別恨表達得蕩氣回腸、意味深長。這種透過一層從對面寫來的手法,帶來了強烈的美感效果。

08但使情親千裏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定風波 席上送範廓之遊建康

南宋 辛棄疾

聽我尊前醉後歌,

人生無奈別離何。

但使情親千裏近,

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寄語石頭城下水,

居士,而今渾不怕風波。

借使未如鷗鳥伴,

經慣,也應學得老漁蓑。

這首詞是作者為送別好友範廓之而作。當時辛棄疾正閑居帶湖,好友範廓之將去抗金前線的建康,辛棄疾在酒席宴前寫了這首送別詞。

這是一首送別詞,上片寫送別,概括出友誼不受空間限制的道理,賦予此作以更廣泛的社會意義;下片寄語建康故人,而今歸退田園,當略無宦海風波之虞,表達了詞人安貧樂道的理想。全詞寫送行而不流於感傷,用語明快爽朗,開人心胸,寫法開門見山,點明離宴,似悲實曠。

09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踏莎行·祖席離歌

宋 晏殊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畫閣魂銷,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此詞上片寫餞行的情景,開始寫送別場面,然後分別從居者、行者兩方面寫離情,一方面表現居者依依難舍,另一方面敘寫行人不忍離去;下片單從居者方面寫對行者的思念,因行者從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緊扣水波寫。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這兩句極佳,表現出了主人公無盡的想象力,使自己的情緒隨著萬裏碧波,走遍天涯海角,只是為了尋找自己心目中的那個離人。

這首詞從餞別開始,寫到別後的相思,意蘊無窮,猶如一幅送別連環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意境,讓讀者置身其中,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後世對其評價極高,說這首小詞「足抵一篇【別賦】」!

10但徘徊班草,欷噓酹酒,極望天西。

夜飛鵲·河橋送人處

周邦彥

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

斜月遠墮余輝。

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

相將散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

花驄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何意重經前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

兔葵燕麥,向殘陽、影與人齊。

但徘徊班草,欷噓酹酒,極望天西。

周邦彥,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

詞上片寫送別,下片寫別後之思。詞中運用陪襯、反襯、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詩文之語等多種手法,細膩曲折地寫出了送別懷人的悲淒與深情。

詞大意:

在河橋旁的亭中送別情人,久久惜別,深夜裏彌漫著涼意,竟不知到了什麽時分。殘月曳著余輝遠遠地向西斜墜,銅盤中的蠟燭也即將燃盡,清涼的露水打濕了衣襟。臨別前短暫的相聚即將散離了,探頭聽聽隨風傳來的渡口鼓聲,看看樹梢上空參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時分。那花驄馬仿佛會解人意,縱使我揚鞭催趕,它也只是自顧慢慢緩行。

送別情人,我滿懷離愁孤零零地踏上了歸途,漸漸聽不到渡口上那嘈雜的人聲。原野上空曠清寂,歸途竟是那麽遙遠寂靜。我沒想到再次來到當初與她分別的地方時,不僅未見她的一點遺跡,連偏斜的小路也都難辨迷離。低照的斜陽映照著兔葵、燕麥長長的影子仿佛與人相齊,我在那曾與她相偎過的草叢邊徘徊往復,以酒澆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斷魂。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