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折獄龜鑒】的思想價值

2024-01-20國風

作者:何永軍(雲南大學法學院教授)

「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以類舉。」(【荀子·王制】)中國古代各王朝除了頒布成文法令外還創制和適用判例,判例法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法律淵源之一。在中國古代,不但官方重視編制判例,而且為了給折獄者提供借鑒,民間學者也有自發輯錄選編案例的傳統,【折獄龜鑒】正是這一法律文化傳統藤蔓上結出的一個碩果。【折獄龜鑒】又名【決獄龜鑒】,其是南宋人鄭克在五代和凝父子【疑獄集】的基礎上采摭舊文、增廣條目、附益宋事、分類增補、附以按語編撰而成的一部案例組譯。

鄭克曾登宣和六年沈晦榜進士,其熟悉經史子集;同時,在南宋初,鄭克歷官建康府上元縣尉、湖州提刑司幹官等,其具有豐富的司法工作經驗,對司法有深入的觀察和思考。這一切使其編撰的【折獄龜鑒】在文獻掌握的廣度、深度以及法理的水平上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該書自南宋初年問世以來,800多年間一直受到世人的重視,先後被【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收錄,流布廣泛、影響深遠,是一部世所公認的中國古代法學名著。

【折獄龜鑒】內容豐富、體例井然。該書原記載了春秋戰國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的395個案例,其體量比【疑獄集】大許多。晁公武【郡齋讀書誌】稱其「依劉向【晏子春秋】,舉其綱要為之目錄,體例井然」,此言不虛。宋版已不存,現存版本八卷二十門,是【四庫全書】的館臣據【永樂大典】輯錄的。原書當為三卷二十門,即【釋冤】【辨誣】【鞫情】【議罪】【宥過】五門為上卷,【懲惡】門及其下的十二門為中卷,【嚴明】【矜謹】二門為下卷。此有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和【宋史·藝文誌】為據,近人沈家本在【歷代刑法考】中也持此觀點。這種始於【釋冤】終於【矜謹】的結構,不但體例井然,而且充分體現了儒家寬仁折獄的思想。

【折獄龜鑒】中既有對前人折獄經驗和理論的總結,也有鄭克自身的發明和創造。中國古代沒有控審分離的理念,也沒有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的明確劃分,現代司法中的調查取證、偵查、起訴、審理、判決和執行等都屬於古代「折獄」的範疇。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該書所收錄的主要是刑事訴訟方面的案例,但也有少量民事訴訟方面的案例。就刑事案件而言,偵查破案、定罪量刑是折獄的核心內容,相關記載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方面。而就民事案件而言,對案件的處理(即判決)是最核心的部份,其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司法的能動色彩,司法者對法理、事理、情理的把握和演繹常常讓人拍案叫絕。鄭克在許多案例之後附有按語,對大部份案例在分析和考辨的基礎上進行了理論總結和概括,這是【疑獄集】所沒有的,這些按語保存了鄭克及其同時代人的法律思想,是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瑰寶。其具體包括破案之術、斷獄之道、定案之法三個方面。其中鄭克提出的「情跡論」最為有名,其是對中國古代證據理論的重大突破,為中國古代刑事偵查、司法裁判乃至法醫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鄭克也因此獲得了中國歷史上首位系統探討物證理論的法學家的殊榮。

【折獄龜鑒】具有較高的文獻和史料價值。【折獄龜鑒】以【疑獄集】為藍本,參考了諸多史傳、墓誌、行狀、言行錄、小說筆記、士林傳聞等,所參考的文獻有十幾種原著現已不存,還有不少記載與傳世版本存在明顯差異,其對於驗證傳世文獻之真偽和相關古籍的整理大有裨益;同時,其所記載的案例有相當一部份沒有被正史收錄,其保存了一部份珍貴的史料,使許多沒有載於史籍的人和事得以流傳下來。如,蘇洵之兄、蘇軾之伯父蘇渙【宋史】無傳,【折獄龜鑒】收錄了他主辦的兩個案件(即「蘇渙問血衣辨誣」和「蘇渙審問兄殺弟」),使我們對其生平事跡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如程琳,雖然【宋史】有傳,但是其畫圖辨火災的事跡【宋史】中並沒有記載,【折獄龜鑒】收錄的案例使我們對其有了更多的了解。【折獄龜鑒】所載案例雖然一般都有鄭克再創作的痕跡,但相關事實基本上還是可靠的,其是研究中國春秋到南宋年間歷史(特別是法制史)的重要資料。即使那些現在看來迷信、怪異的內容,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民間宗教信仰不可多得的資料。因此,【折獄龜鑒】是珍貴的文獻庫和史料庫,各個學科的讀者都可從中搜尋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是其具有永恒價值的根本原因所在。

【折獄龜鑒】對於我們當下和未來的法制建設仍然具有參考和借鑒價值。【折獄龜鑒】對中國古代各種偵查破案方法和審判經驗進行了總結,並將其提升到理論的高度。由於鄭克的相關觀點都是建立在鮮活的歷史經驗事實基礎之上的,所以其論斷具有穿越歷史時空的生命力。書中諸如「凡欲釋冤,必須有術」「治獄貴緩,戒在峻急,峻急則負冤者誣服」「鞫情之術,有正有譎」「恃考掠者,乃無術也」「夫所謂嚴明者,謹持法理,深察人情也」「古之聽獄者,求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之者乃刑殺焉」「嘗聞用法殺人,無異用刃殺人」等命題和論斷,對於當下和未來的司法者仍然具有啟發價值。其「惟良折獄」「至誠哀矜」的主張在今天和未來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對於克服時下法官的心狠和解決法官時常遭受當事人報復的問題具有極大的參考和借鑒價值。成文法具有天然的缺陷,發展判例法是未來法制發展的大勢所趨,而【折獄龜鑒】無疑是這方面我們可資借鑒的傳統思想文化資源。

由於【折獄龜鑒】至今仍然是政法院校師生和廣大政法工作者的必讀書,新中國成立以來其受到了相當高的禮遇,先後有十余家出版社出版發行了該書,但這些出版物大多都屬於通俗讀本,不少還只是節錄本,只有楊奉琨的【折獄龜鑒校釋】(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和劉俊文譯的【折獄龜鑒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在【折獄龜鑒】的整理上做過一些工作,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但現兩書問世已歷35個春秋,晚近學界對於【折獄龜鑒】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積累了一些新的成果,是時候將重新整理【折獄龜鑒】提上議事日程了。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0日 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