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熱臥北窗,淋漓汗流註。」酷夏時節,高溫來襲,沒有空調、電風扇、電冰箱的古人,是怎麽避暑的呢?從古畫和文物中,我們也許能窺得一些當時的社會狀態。而那些喜歡把盞言歡的「酒仙」,更有自己獨特的避暑方式。
-涼亭、柳蔭-
古畫中的避暑勝地
「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喜歡詩酒生活的文人雅士,經常躲進山谷,或臥於涼亭中,或坐於大樹下,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清涼與閑適。
【涼亭消夏圖】明·仇英(款)立軸 84×47cm
2012年3月26日嘉德四季第二十九期拍賣會拍賣會中國書畫(九)
【涼亭消夏圖】畫面上崇山峻嶺,青峰疊翠,白雲環繞;山間瀑布飛流,泉水淙淙,猶如仙境。
涼亭內有一人臨風而行,姿態愜意;身著官服的兩個人則憑欄而坐,把盞交談。長廊曲徑幽深,高樹涼風,於此納涼品酌,煩熱全消。
【涼亭消夏圖】明·仇英(款)立軸 30×28cm
2012年12月17日嘉德四季第三十二期拍賣會拍賣會中國書畫(五)
這幅【涼亭消夏圖】亦為明代仇英作品,以青綠冷色調為主,青山綠水,生機盎然,觀之頓覺周身涼爽,心曠神怡。
涼亭內,兩人同時看向河邊:一人手握羽扇,坐著涼席,斜倚欄桿;另一人蹲在亭中,手提書卷。河邊的人右手持蒲扇,左手提筒汲水,似乎是準備用河水「冰鎮」酒飲或食物。
【柳蔭高士圖】南宋·佚名(無款)立軸 86×48cm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柳蔭高士圖】中樹繁葉藏的古柳下,一老翁、一卷書、一碗酒。老翁袒胸赤足、頭戴葛巾,坐在豹席上,眼神迷離,已然微醉。
清代乾隆皇帝很喜歡這幅畫,還禦書留筆推測畫中人是陶淵明。古畫上的陶淵明,既有遊歷山林的隱者,也有醉醺醺的飲者。此畫被認為是現存飲者陶淵明最早的一幅畫,表現了心靜自然涼的意境。
【蕉下酌酒圖】明·陳洪綬 立軸 156.2×107cm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蕉下酌酒圖】中一叢碩大、造型誇張的芭蕉,旁邊花草清幽,湖石靈秀。整幅畫看上去十分清涼,情趣盎然。
蕉葉下,一文人高士倚案而坐,蹺著腿,右手舉著酒杯,閑適地獨自暢飲。高士旁邊的桌上有一個很大的水盂,應為降溫之用。兩性女性氣質高古,神態怡然,一位似在冰酒,另一位像在以涼水浣衣。
-各式古「冰箱」-
文物中的消夏神器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出現了冰鑒。【周禮·天官·淩人】記載:「祭祀供冰鑒。」此鑒為青銅器,有的像方箱,有的像大盆,主要是祭祀時用來保存冷藏肉食、珍饈和酒水。
【戰國青銅冰鑒·曾侯乙】 1978年湖北隨縣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戰國青銅冰鑒高60多厘米,重170公斤,是二合一的組合器皿,分成雙層,外為青銅方鑒,內為方尊缶。鑒與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用來裝冰塊。在缶內裝上酒或者食物,蓋上蓋子冷藏一下,夏日就可以喝到冰鎮的美酒、吃到冰鎮的食物了。
冰鑒不僅節能環保,就連用到的冰也是取自大自然。【詩經】就用生動質樸的筆觸描繪了古人鑿取冰塊、藏入冰窖的勞動情景:「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淩陰(冰窖)」。
【吳王光鑒】安徽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各藏一件
此文物自銘「薦鑒」,因作器者為吳王光而得名,是吳王光為其女叔姬寺籲出嫁蔡侯所作的陪嫁器。整器為直囗,折沿,方唇,頸腹部對置獸耳銜環,內壁鑄銘八列五十二字。器表模印蟠虺紋。
吳王光鑒平時盛滿水當鏡子用,「蓄水為鏡,以觀顏貌、正衣襟」;到炎炎夏日,又是一個「冰鑒」,把冬天窖藏的冰塊放到「鑒」中,用來冰鎮美酒、食物。
【清代柏木冰箱】故宮博物院藏
戰國以後的兩千多年,冰鑒這一原始「冰箱」長期存在於古人的生活中,後來也發展出各種衍生改良版,有陶瓷的,也有木質的,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清代貴族已經開始使用柏木制冰箱,上附箱蓋(可對開分為兩件),蓋上有四個銅錢形孔,用於將箱蓋提起。箱內設一層格屜,格屜下放置冰塊,屜板上可放食物或酒水;箱內四壁用鉛皮包鑲,可以隔絕外面的熱氣進入箱內,利於冰塊保持低溫。
【十八學士圖之棋】宋·佚名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畫中器物用品精心陳設,呈現明代貴胄文士考究的生活賞玩。只見學士二人坐在涼簟上對弈,側面有紗屏;觀棋者持扇,侍從搖扇;前方兩位侍童正在斟酒,旁邊石桌上滿置多樣茶酒器皿,盆內盛有冰鎮桃果,其實這也是一幅生動的「消夏圖」。
雖然古人沒有現在的高科技解暑方法,但熱愛生活的先祖們還是能憑借智慧,創造出精致優雅清涼的生活方式。
從各種古畫、歷史典籍和文物來看,古人的夏日是清涼而精彩的:衣,紗羅衫、竹衣;食,酥山(冰淇淋)、冰酪;住,清涼殿;睡,紗櫥、涼簟(竹席)、瓷枕、玉枕、竹夫人(竹編抱枕);還有風扇車、涼友(搖扇)……而追求高雅的飲者們,享受這些「涼方」的同時,還會飲酒作詩,更是過得好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