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李白到底是門第高貴的官宦世家?是李建成之子?還是李唐皇室宗親

2024-09-01國風

余光中【尋李白】詩雲: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這幾句詩,一直被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詩中「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也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李白是中國繼屈原之後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縱酒酣歌,揮毫灑墨,狎妓賞月,漫遊天下,可謂是走到哪,喝到哪,寫到哪。。在唐代眾多享有盛名的詩人當中,李白詩歌的傳誦度最高,居榜首。據傳他一生創作了三千多首詩,且質素都很高,占據寫詩數量榜首前100名,被後世譽為「詩仙」,再也沒有人比他更懂詩了。他自稱「謫仙人」,信手拈來便是「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州」,詩自有一種灑脫豁達的大手筆,妙手天成的灑脫,豪放不羈,氣勢恢宏,傲岸不拘,想落天外,跨越時空,絲毫雕琢痕跡也沒有,增一分嫌長減一分覺短,,李白詩一出便征服了所有的讀者——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讀起來蕩氣回腸,篇篇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放眼千古,無人敢與之爭鋒。

人們不禁好奇起來:如此灑脫豁達、豪放不羈、不拘一格,的寫詩作派,是什麽樣的家庭鑄就了李白這樣的豪放不羈的性格呢?李白究竟是西域胡人還是漢人?

李白的身世,隱晦不明,有很多謎團。 李白的出生地,至今爭論不休。這些都成了難解之謎。但可以確定的是,李白出生於西域碎葉,碎葉在現在的吉爾吉斯的托克馬克,當時是大唐的疆土。李白出生於這個地方,五歲的時候隨著他的爸爸回到了內地。他們沒有直接到中原,而是從甘肅南部進入了四川的北部,最後定居於綿州昌隆縣(後避唐玄宗諱,改為昌明縣,五代後唐時又避李國昌諱,改為彰明縣,即今四川省江油市)南青蓮鄉(一作清廉鄉)。可以說,是巴山蜀水養育了李白。據歷史考證,李白的父親落籍於劍南道錦州昌隆縣,李白的戶籍也在錦州昌隆縣,所以他的故鄉是今四川江油,這是毋庸置疑的。

先說李白的家世。

對於李白的家世,李白的叔父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皓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禪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李陽冰,唐代著名的篆書書法家,宋代的【宣和書譜】稱「有唐三百年以篆稱者,唯陽冰獨步」。傳說李白曾向李陽冰傳授過篆書法。李白曾作詩雲:「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吐辭又柄煥,五色羅華星。」(【獻從叔當塗宰陽冰】)李陽冰籍貫是趙郡李氏,與李白自稱的隴西李氏本非一族,但唐人有聯宗的習慣,故李白在晚年投奔時任當塗縣令的李陽冰之際,稱其為族叔。李白在臨終時向他「枕上授簡」,求李冰陽為其詩集作序,李陽冰連續三晚撰寫成序,並念給李白聽,李白聽罷頷首認可,並作【臨終歌】而與世長辭。可見他們之間關系的密切。由此我們不難推測出來,李陽冰【草堂集序】中所說的李白家世,當是李白親口對李陽冰說的。李陽冰說李白為「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皓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隴西成紀,在今甘肅靜寧西南,即西漢名將李廣的故裏。李廣。西漢漢匈戰爭中最著名的漢將之一。他出身於武將世家,自幼習箭,勇猛過人。文帝十四年(公元166年),匈奴集十四萬騎兵大舉入侵,國難當頭,年輕的李廣毅然報名參軍,初出茅廬便一鳴驚人,在戰鬥中射殺匈奴騎兵數十人。此後,李廣長期駐守邊關,率領漢軍與匈奴作戰。在漢匈戰爭全面爆發之前,他就經歷了與匈奴人大小數十戰,名震塞外,被匈奴稱為飛將軍。

李白曾在其著作【贈張相鎬二首·其二】中自稱為李廣的後裔:「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在【與韓荊州書】中,李白說:「白本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李白又說:「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梁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這些話都是李白自己說的。他的籍貫為隴西李氏,一點沒錯。至於李陽冰說李白是「涼武昭王暠九世孫」,應是聽李白講的。範傳正得了李白之子伯禽的手疏十數行家世記載,因而推斷:「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那麽涼武昭王是誰呢?涼武昭王叫李暠,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的建立者。字玄盛,小字長生,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自稱西漢名將李廣的第十六代孫,段業建北涼後,先後任效谷縣令、敦煌太守。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李暠叛段業自立,以敦煌為都,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為都城,稱西涼王。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李暠遣使奉表東晉向東晉稱臣,並遷都酒泉,與北涼長期征戰。李暠喜好讀書,在位時註重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境內文風頗盛。死後,謚武昭王,廟號太祖。李唐王朝以其為先祖,自稱是涼武昭王的後裔,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唐玄宗(李暠第十一世孫)追尊李暠為「興聖皇帝」。李白自稱是李暠的九世孫,則與唐高宗是同輩,比唐玄宗還高兩輩。李陽冰說李白的先祖「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意思是說當李白的先祖在其五世祖時,因無故而獲罪,被謫居到條支,已改換了名和姓,不再姓李了。

由此可以看出,文字含糊其辭,必定有不可告人的重要秘密。要麽是李白在敘述時不敢講全,要麽是李陽冰不敢明晰地寫出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當時還不具備公開李白身世的條件。當年李白奉詔進宮,唐玄宗降輦步迎,若非不得已不能說之原因,「人籍」對唐皇以及李白都是彼此貼金之事,沒有理由不做。綜合李白的皇室情節、詩歌造詣、能文能武等特征,最好的解釋就是他是遭遇「玄武門事變」的後人。如果李白為李建成的後代,那麽【草堂集序】中的「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逃歸」等也能得到合理解釋,「中葉」更是暗指李建成。【草堂集序】中記載李白為「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那麽李建成是李暠的五世孫,正好處於「中間」。

從年齡推算,李建成在「玄武門事變」時(公元626年)已有38歲,從生育學上推測應有孫子。李建成的長子李承宗生卒年沒有記載,生母也沒記錄,這是最大的伏筆和疑點,顯然是故意所為。長子通常都是接班人,要立為太子,李建成對李承宗的保護一定倍加重視,說他生卒和生母無記,完全是欲蓋彌彰。李世民殺害李建成,就是因為自己不是長子無法成為皇位合法繼承人。李世民1 6歲娶長孫皇後成婚,正常推理,李建成也應該在這個年齡結婚,據此推測李承宗出生時間在公元605年左右(李建成生於公元589年)。據記載,公元620年李淵對已出生的孫子統一進行了冊封,將李承宗(可能已經15歲)封為太原郡王。太原郡在山西太原一帶,距離長安600余公裏,李承宗完全有可能逃跑,隱姓埋名於遙遠之鄉。即便在之後被迫自殺身亡,李承宗的年齡也在20歲左右,按照16歲成婚進行推算,4年之間完全有可能生育後代,只是這一個(甚至幾個)無名孫子不在長安。當時成婚年齡甚至可能更小,有的十三四歲就成婚生子,因此「玄武門事變」時李建成已有孫子是完全可能的。「玄武門事變」是唐朝建立後最大的血腥事件,其他事件都無法與其相比,因此只有受此牽連的「罪人」才不敢說出真相,這可能是李白不敢參加各種功名考試的真實原因。其他李氏後代,特別是李淵的後人,即是犯了罪,也不會改名換姓,逃到遙遠的新疆或碎葉城。而李建成的後人,必須這樣做,因為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平反昭雪的「冤案」,牽涉唐朝傳襲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一旦暴露將全家被殺。

李白好友範倫的兒子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的說法與李陽冰說法相同,但稍微有區別:「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於屬籍。」意思是說,李陽冰所說的「中葉非罪」的具體時間是在「隋末」,人物是李白的一房人,被「竄」的地點是「碎葉」。那麽「條支」和「碎葉」有什麽區別,又有什麽關系呢?可以說條支是一個大地名,即指唐朝在西域中亞地區的條支都督府所管轄的廣大地區。其都督府所在地即現在的阿富汗中部加茲尼一帶。條支都督府,領九個羈縻州,屬唐代安西都護府管轄,因借指西域的廣大地區。而碎葉是屬於西域的一個具體的小地名,其地址在今吉爾吉斯境內的托克馬克城附近,當時屬唐安西都護府管轄,是安西四鎮中最西的一個城鎮,也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高僧玄奘法師在唐太宗貞觀初年往印度取經時,曾路過這裏。他在【大唐西域記】中稱碎葉城為「素葉水城」,,說這個城周圍六七裏,是各族商人雜居的地方:「南行十餘裏有小孤城,三百餘戶,本中國人也。昔為突厥所掠,後遂糾集同國,共保此城......言辭儀範猶存本國。」,在那300多戶人家中可能就有李白的族人。

綜上所述,透過李白自述和其好友的述說,介紹了李白祖籍隴西成紀,是漢代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後裔,也是西涼武昭王王暠的後人,所以和李唐皇室是為宗親。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北宋正史【新唐書】的支持,其中文章【唐左史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對李白的身世做了非常精確的描述,李白為興聖黃帝(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遠房親戚。

這種說法得到了主流史學界的支持,但歷來也有不少學者對李白的家世提出不同的看法,觀點主要有「李唐宗室說」和「非李唐宗室說」兩大類。

「李唐宗室說」是近幾十年來的主流觀點,又可分為李渾、李敏後裔‘李軌後裔,李建成、李元吉後裔’「揚、豫、博黨」後裔,李抗後裔,李豫後裔,李達摩後人,李倫後裔,擁立中宗宗室等說法。

隋末與李渾、李敏有關的族人說

齊東方先生說:「隋代大業年間,朝廷發生一起大案,權臣李渾被告謀反,李渾、李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被誅,李門中幸存的老幼皆徙嶺外,其中有一房流寓碎葉。學者考證,流寓到碎葉的李氏一房,即為李白的五世祖。」據他考證,李氏家族的李賢,其弟李遠,其子李詢、李崇、李軌等,皆在軍中任過要職,主要活動在河西地區,是一個封地在隴西的軍人世家,因此為隋煬帝所忌。據【隋書·煬帝紀】:大業十一年(615年)「五月丁酉,殺右驍衛大將軍、光祿大夫、郕公李渾,將作監、光祿大夫李敏,並族滅其家」。原因是當時有一個方士曾向隋煬帝預言:「當有李氏應為天子」,並建議煬帝「盡殺海內凡李姓者」(【隋書·李穆傳】)。於是,隋煬帝族誅李渾、李敏,並弄得天下李姓者人人自危,紛紛逃亡以避禍。因此,李白的先世應是沿著絲綢之路逃往西域碎葉以避禍。(【從李賢、李靜訓到李白——考古發現與李白先祖】,載【明月天山——「李白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8年版)

李白的先祖是李軌的族人說

李軌也是出自涼武昭王李暠之後,在隋末擁有河西而自稱河西大涼王,割據一方。李淵稱帝後,與李軌約為從兄弟,想招降他。但李軌卻擅自稱大涼皇帝,不肯歸降。後李軌被部下所執,送給李淵,在長安被誅殺。李白的先祖可能是李軌之族人,恐牽連在內,故逃往西域。

李白是隱太子李建成或齊王李元吉的後代說

鐘吉雄【為什麽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談李白的身世之謎】認為:「李白出身帝王之家,可能是唐高祖的長子建成或三子元吉的曾孫。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被廢為庶民(李序有「五世為庶」的話),並流放西域。」兼葭【李白身世之謎】介紹台灣學者羅香林關於李白身世的說法:武德末年(626年)玄武門兵變,李建成兵敗身亡,妃子托孤於宮女,隨商人入西域。這個遺孤乃李白的高祖或曾祖。褚問鵑【李白身世的研究】也有相同說法。韓維祿【李白「先世為庶」當為李建成玄孫解】認為:李白對身世諱莫如深,一定是背後有不能說的秘密,一旦被知曉將帶來殺身滅族之禍,在此期間最大的事件莫過於「玄武門事變」。「玄武門事變」時李元吉才二十幾歲,兒子全部被殺,不可能有孫字輩,因此李白只可能是李建成後裔。韓維祿根據【草堂集序】中的「五世為庶」,提出了譜序關系:李淵——李建成——李承宗——承宗之子——李客——李白[26]。方鳳岐指出,「玄武門事變」事發突然,李建成、李元吉的後裔逃脫的可能性很大,逃脫後必定被除籍,與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的「漏於屬籍」吻合。

李白先祖是武則天時期擁立中宗的汝南王李煒說

李從軍【李白考異錄·李白家世考索】認為:李白的先人「所坐就是永昌元年謀立中宗之案」。永昌元年(689年)四月,武則天殺辰州別駕汝南王煒、連州別駕鄱陽公等宗室十二人,徙其家屬於巂州。「李白先人,當是李白祖父,即此宗室十二人之一,因永昌元年謀立中宗,反對武後當政而被殺。李白的父親流巂州,想來李白的父親沒有被殺,是因年幼之故。」後又逃往西域,於神龍元年(705年)潛還蜀地。他對「窮蟬於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做了新的解釋。認為「五世」是指唐中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李白一家在此五世皇帝期間,累世李客、李白、伯禽無官,身世淪落。

「非李唐宗室說」主要包括李陵後裔說、胡人說兩方面:

李陵後裔說

北京大學學者張書城在其作【李白家世之謎】中,就從各類流傳至今的李氏家族相關典籍中,得出李白可能是李陵、李賢、李穆、李敏一族的後人,與李唐本非一李,後來李白冒認李唐宗室。

張書城【李白先世之謎】(【唐代文學論叢】第8期)認為:「西漢李廣、李陵、北周李賢、楊隋李穆這一隴西成紀李氏才是真正的李白先世之家。」認為李穆、李白是「隴西成紀李氏的嫡裔」,「李白是李廣長房、長孫李陵的後裔,是李廣的二十五代孫」,「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即指其五世祖李穆謫罪。並在文中列出了李白世系表,排比出李白遠祖的世系、經歷。範偉【關於李白世族的研究】(【求是學刊】1986年第3期)也認為:李陵在胡地的後裔乃李賢、李穆。李白的祖先即李賢、李穆這一支的李陵後裔,隱姓埋名於西域,至神龍初才潛還內地,恢復李姓。

李白本是西域胡人,或有胡人血統的混血兒說

陳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問】(【清華學報】1935年10卷第1期)認為:「碎葉、條支在唐太宗貞觀十八年即西歷六四四年平焉耆,高宗顯慶二年即西歷六五七年平賀魯,隸屬中國政治勢力範圍之後,始可成為竄謫罪人之地。若太白先人於楊隋末世即竄謫如斯之遠地,斷非當日情勢所能有之事實。其為依托不待詳辨。」認為「太白生於西域」「至中國後方改姓李也」「其人之本為西域胡人,絕無疑義矣」「其父之所以名客者,殆由西域之人其名字不通於華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為名」。詹锳【李白詩論叢·李白家世考異】認為:「意者白之家世或本商胡,入蜀之後,以多貲漸成豪族。」詳考李白詩文中所稱同宗諸人的輩次,「白之行輩似在涼武昭王九世至十三世之間」,並不固定,從而認為「於此可證其本非宗室,而於聯宗之際漫為之說」,「然大抵以自稱涼武昭王九世孫時最多,以其輩分在當時為最高故也」。天寶元年(742年),玄宗曾詔令「涼武昭王孫寶已下,絳郡、姑臧、敦煌、武陽等四公子孫,並宜隸入宗正寺,編入屬籍」(【唐會要】卷六十五)。時李白正在長安供奉翰林,卻「漏於屬籍」,可見李白非涼武昭王九世孫。另外,從其詩文及有關記載,白曾草答蕃書,白豪俠之風與中華之傳統文人不類,白習夷禮,白相貌特異等,可證「白本西域胡人」。日人松浦友久【李白的出生及家世】(【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下集)也認為李白是西域異族,而冒稱李唐宗室。

李白的家世中,所謂「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是什麽意思呢?窮蟬至舜句,【史記·五帝本紀】曰:「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這句出典說自昌意、顓頊、窮蟬、舜的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共有七世,這其間有五世都是庶民百姓。累世,接連幾代。不大曜,名位不顯。曜,顯,有名。此句語意為自窮蟬至舜之間,五代都是平民百姓,接連幾代都名位不顯。此借指李白家世。李白的先世,包括李白的曾高祖、高祖、曾祖、祖父和父親這五代人都是庶民百姓,名字不大為人所知。也就是說,如果李白是涼武昭王的九世孫,那麽從李白的五世祖起,其後就不再做官,姓名不顯了。因此,李白的先祖,包括他的父親,都是隱姓埋名的。到了李白這一輩,才恢復李姓。李白對自己的家世諱莫如深,含糊其詞,到底是什麽原因呢?到現在我們也沒有徹底弄清楚。也可能是李白出於種種原因,不好講清楚,也不願講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