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面對南泉普願「甚堪雕琢」的肯定,洞山良價卻不滿的說莫壓良為賤

2024-03-03國風

遊方首詣南泉,值馬祖諱辰修齋。泉問眾曰:「來日設馬祖齋,未審馬祖還來否?」眾皆無對。師出對曰:「待有伴即來。」泉曰:「此子雖後生,甚堪雕琢。」師曰:「和尚莫壓良為賤。」

——【五燈會元】第十三卷洞山良價禪師

白話直譯:

洞山良價雲遊四方時首次來造訪南泉普願,時值馬祖道一的忌辰法會。南泉問眾人:「明日設齋供請馬祖,不知馬祖會不會來?」

大家都不知道怎麽回答。

這時,洞山良價站出來說:「等有了同伴,馬大師就會來的。」

南泉聽他這麽一說,很是驚訝,隨即說道:「你雖然是後生,但悟性不錯,孺子可教也!」

洞山良價對南泉的話頗為不滿,說道:「和尚,你莫要壓良為賤哦!」

鑒賞評說:

禪師都是好心人,不是在開示弟子就是走在接引弟子的路上。生活中時時有禪,處處都是法堂,就連馬祖大師的忌辰法會也不例外。

南泉普願的一問,乃是借題發揮,給大家制造禪機,如果解得開,自然又多了一些自在人。可大家辜負了南泉的良苦用心,陷入「馬大師來與不來的糾結中」,出不來自然見不得真相了。

馬祖道一是南嶽懷讓的法嗣,六祖慧能的三傳弟子。其門下極盛,有「八十八位善知識」之稱,法嗣139人,以百丈懷海、西堂智藏、南泉普願最為聞名,號稱洪州門下三大士。其中百丈懷海門下還開出臨濟、溈仰二宗。

要知道,在中國禪宗以「祖」來稱呼禪師的只有兩人,一個是六祖慧能,另外一個就是馬祖道一了。當初懷讓參六祖時,慧能就曾說「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馬駒」就是指的馬祖,可見馬祖道一在中國禪宗的地位有多高、影響有多大。

馬祖已經成為覺悟者的象征、佛性的象征。因此,南泉普願表面上在問「馬大師會不會來?」實際上是在考究大家「是否親見佛性?」

佛性是不可思議的絕對存在,沒有來去,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也可以說「馬大師永遠都在」。因此,供齋法會上馬大師肯定在的,但要發現「馬大師」前提是你得明心見性。體悟佛性的存在,而不陷入「來去」的相對概念中。

所謂開悟之人,無處不是佛;未悟之人找遍天下也找不到佛,就是這個道理。

洞山良價無疑是開悟之人,所以說:「有同伴馬大師就來了。」言外之意就是:明心見性者就是馬大師的同伴,明心見性者當知佛性無處不在,馬大師無處不在。

另一層意思就是:我就是馬大師的同伴,我知道他會來的。所以,明末清初的慧雲行盛禪師評唱道:

「南泉倚勢欺人,洞山因客見主,雖與馬祖把臂共行,猶較王老師七步。」

「王老師」就是指的南泉普願。

就好比:知音!只有知音方能領悟「高山流水」的精妙,而面對一群門外漢,即使是「天外之音」也是對牛彈琴了。

南泉當然明白洞山良價的意思,所以說:「後生可畏,甚堪雕琢」。

但聽南泉這麽一說,洞山良價卻不樂意了:「和尚,你不要壓良為賤!」

「壓良為賤」,字面意思就是:強買平民女子為奴婢,再說通俗一點就是「逼良 為 娼」。之所以洞山要這麽說,就是南泉的話陷入了有別的二元對立,並不究竟了,猶如畫蛇添足。

什麽是後生?什麽算可以雕琢,什麽又不能雕琢?這已經不是那個「絕對境界」的佛性了,而是人的有限認知。

人人皆有的、與生俱來的佛性,可不是他山之石,需要怎樣怎樣來雕琢。本來就是無比璀璨的摩尼寶珠,還需要怎麽雕琢啊?

南泉沒有錯,錯就錯在「語言」。南泉普願的話就是把天然的摩尼寶珠當成了石頭,還要這樣那樣的雕琢,這不就是畫蛇添足、頭上安頭了嗎?所以,洞山良價才說:「和尚,你莫要賤賣自己,把自家寶藏當成石頭了。」

談到摩尼寶珠,不由得想起一首詩偈,用在這裏還算貼切: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而今塵盡光生,照破青山萬朵。」

那顆寶珠一直都在的,人人皆有,不需要在外面去尋找,也不需任何打磨,只需要把它展示出來,就光芒無限了!

其實,每個人本來就是「佛」,卻總是「自慚形穢」,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不需要想太多、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你只需要挺胸擡頭,活出最真實的自己就是給天地曾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