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唐代12位元皇帝的詩詞,唐玄宗多情,唐昭宗淒愴,最經典還是唐太宗

2024-03-03國風

唐代是中國詩歌創作的巔峰時期,上至君王、下至平民,興之所至,皆能作詩。

唐朝有帝號的皇帝總計22位,有十個傳世的便有12位元之多。

其中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隆基等都是重要的詩人,對唐詩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起來讀讀這12位元皇帝的代表作,比較一下水平高低吧!

1、唐高祖李淵

作為開國皇帝,李淵並沒有在詩歌上投入很多經歷,也沒有佳作傳世。

【冊府元龜】中記載了一首仄韻五絕【為秦王制詩】:

聖德合天地,五宿連珠見。

和風拂世民,上下同歡宴。

據說這首詩是寫給還在做秦王的李世民,但其是否是李淵之作,歷史上一直存在著質疑。

2、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以武開國,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成就了千古一帝。

他不僅雄才大略、德才兼備,更是直接地推動了大唐詩歌的繁榮。

他的創作包括五律、七律、五絕、古風等諸多詩體,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賜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蕭瑀,字時文,出身蘭陵蕭氏南梁房,為後梁帝王之家,孝順好佛,工於書法。

蕭瑀的妻子是獻獨孤皇後的娘家侄女,與李淵是姑舅表兄妹。

李世民登基後,封蕭瑀為宰相。但由於他性情剛直,處事嚴厲刻板,不善與人交往,屢次忤逆聖意,遭到貶斥。

貞觀九年,蕭瑀第四次被罷相,並被貶出京城,出任歧州刺史。李世民寫了這首詩送給他,並勉勵他說,「卿之忠直,古人不過」。

詩意也是如此,在狂風中才能辨識堅韌的草木,亂世中方能分辨忠臣的臣子。只有經過危難或戰亂的考驗,才能辨識出誰意誌堅強,誰忠誠可靠。

而只有忠誠也是不夠的,只知勇猛的莽夫難懂為國為民的道理,只有智勇雙全者,才有智慧、有見識,懷有仁愛之心。

這首詩詩意淺顯,但寓意深刻,極富哲理,前兩句更是傳頌千古的名句。

3、唐高宗李治

作為前有李世民、後有武則天的皇帝,李治的文治武功往往遭人忽視,反而是花邊八卦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李治性格謹小慎微又猶豫多情,十分喜歡作詩,詩賦創作被列入進士科考試,就是他在位期間。

這首【謁大慈恩寺】延續了一部份齊梁色彩: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花蓋飛團影,幡虹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

寥廓煙雲表,超然物外心。

與大部份皇帝寫詩具有強烈目的性不同,李治這首詩寫的卻是自己的心靈感受,「超然物外心」一句更像是一位不染凡塵的隱士所作。

開篇「日宮」本指太陽,「月殿」本指月宮,李治以神仙宮殿代指大慈恩寺,以「萬仞」、「千尋」比喻大殿如高山巨擘一般的巍峨姿態和恢弘氣勢。

然後以「花蓋」喻指禦駕的馬車篷,以「幡虹」喻指寺中長幡,描繪儀仗的輝煌和陣勢的隆重。

頸聯寫天邊的晚霞籠罩著繡幕錦帳,細密精巧的珠寶裝飾如同羅網覆蓋建築,極言寺廟的華美。

尾句皇帝望著深邃遙遠的雲天之景,心中驀然生出的卻是一股超脫塵世之外的思緒,隱約可見其與眾不同的性格色彩。

4、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建立了武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

她的個性果敢,才華傲人,人生更是曲折離奇。

她14歲入宮,賜號「武媚」,做了唐太宗李世民12年的才人,卻與太子李治產生感情。

公元649年,太宗駕崩後,李治登基成為高宗,武則天入長安感業寺為尼。

她在寺中孤獨寂寞,為李治寫下了這首纏綿悱惻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相思過度,魂不守舍,恍惚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心力交瘁,瘦弱不堪,只因太過思念你而憔悴。

如果你不相信因為思念你,近日來淚流不止,那就請開啟衣箱吧,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

這首詩寫盡相思之苦,曲折婉轉,淒切哀怨,隱含著對情郎歸來的滿滿期待。

但若說 更能夠體現武則天性格色彩的詩,還要看這首【臘日宣詔幸上苑】:

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相傳這一年臘月初八,武則天準備駕臨上林苑,於是提前寫下這首詩,命令春神提前讓百花連夜開放。

使者到上林苑宣讀了這封詔書,第二天早上,名貴花種接連開放,等女皇到達之時,百花盛開,群臣萬分詫異,不得不為女皇所折服。

這首簡潔明快,主題鮮明,既充滿浪漫主義情調,讀來又讓人深深感受到女皇的霸氣。

5、唐中宗李顯

公元683年李治病死後,李顯曾經繼承皇帝位,但短短55天後就被廢了。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人發起神龍政變,太子李顯復位稱帝。

然而在位五年多,他便被被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毒死。

【全唐詩】收錄李顯詩詞七首,試錄一首【登驪山高頂寓目】 :

四郊秦漢國,八水帝王都。

閶闔雄裏閈,城闕壯規模。

貫渭稱天邑,含岐實奧區。

金門披玉館,因此識皇圖。

「閶闔」,典出【楚辭·離騷】,原指傳說中的西邊的天門,後泛指宮門或京都城門,也借指京城。

「閈」(hàn),意為墻垣;「天邑」,代指京都;「奧區」,意為險要的腹地;「皇圖」,意為王朝的版圖。

李顯這首詩,是在登上長安郊外驪山之巔所作。從內容上看,並沒有太多值得稱道之處,只是從歷史、地勢、城池、宮殿等不同維度描繪眼前風光,但遣詞造句精雕細琢,可以看出李顯的學問功底之深。

6、唐睿宗李旦

李旦是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

李顯第一次即位被廢後,他做了六年的皇帝,但在母親的強權壓制下,並沒有過問政事的權力。

武則天稱帝後,建立武周政權,降李旦為皇嗣。

公元710年,李顯被毒死後,李旦之子李隆基聯合禁軍將領發動政變,擁立李旦為帝。

但他二次稱帝也只做了兩年皇帝,兩年後禪位於太子李隆基,退為太上皇。

他為相王時曾作詩【侍遊應制】,現刻於石淙河摩崖上,是流傳最廣的一首: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鎮南。

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覺慚。

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湧落懸潭。

□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禦通三。

這首詩少了一個字,同樣仍存齊梁余風,註重形式和雕琢,開始講究格律,但還存在著平仄失調的問題。

他的詩,內容和題材比較單一狹窄,只有寫景、宴會應和(應制)或寫給臣子的寄語。

「嶾嶙」(yǐn lín),也作隱嶙,形容山高的樣子;「崿」(è)為山崖;「岧峣」(tiáo yáo),即山高峻聳立貌。

「地首」即大地的頭顱,指地的最高處,多指昆侖山;「地肺」即茅山,古人認為茅山是昆侖山脈綿延而成,為地中之肺,四周之洞為肺葉,地穴之水終日沸騰不止為肺管,故比之於肺;「天目天台」則分別指天目山和天台山。

公元700年,武皇則天曾遊於此,與群臣會飲、題詩、銘刻等,此詩大約寫於此時,有應和女皇之意。故而李旦連用四大名山來與石淙山做對比,極言其勝景非凡。

7、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少年時英武神明,匡扶唐室,為父親奪回了皇帝的寶座。

他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開創了國力空前強盛的「開元盛世」。

開元年間,社會高度繁榮,藝術氛圍也發展到了極高的程度,出現了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等著名詩人,也使唐詩發展到了全盛時期。

他當然也會寫詩,還曾度曲填詞,創作了詞牌【好時光】,屬於最早寫詞的人之一:

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

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這是一首仿效民歌,寫男子向姑娘求婚求愛的新詞,強調愛情不光依靠容貌,更要基於兩人的情意。

這首詞語言生動明快,如民歌般率真直接,極為符合他酷愛音樂、性格多情的人設。

8、唐肅宗李亨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李隆基向成都奔逃,太子李亨卻帶著兩千禁軍北上,在朔方軍的大本營靈武登基。

在郭子儀和李光弼等名將的輔佐下,李亨在抗擊叛軍中逐漸占了上風,一步步收復長安,誅殺叛軍,迎回李隆基。

李隆基回到長安後被奉為「太上皇」,不再過問政事,只靠娛樂度日。然而短短兩年後,他身邊所有親信和熟悉的宮人都被遣散,自己孤身在宮中,形同軟禁。

他在位7年,762年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終年51歲。

他在位期間作詩四首,其中有一首頗為特別。他有一位股肱之臣李泌,經常辟谷不吃飯,肅宗便親自燒梨給他吃。

他的幾個弟弟聽後,表達了對臣子的羨慕,幾人聯詩紀念,留下了這首【賜梨李泌與諸王聯句】:

先生年幾許,顏色似童兒。——潁王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

不食千鐘粟,唯餐兩顆梨。——益王

天生此間氣,助我化無為。——李亨

9、唐德宗李適

李適是唐代宗李豫長子,唐肅宗李亨的長孫,

他在位前期,以強明自任,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幹政,用楊炎為相,廢租庸調制,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

後來卻因為苛捐雜稅、貿然削藩等問題,引發了社會混亂,多地兵變,被迫出逃。在宰相李泌及大將李晟、渾瑊等人協力平亂後,為政綏寧,寵信奸臣,並為晚唐朝廷埋下了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等隱患。

李適善屬文,工於詩,大力支持「古文運動」,不斷網羅人才,以至文治大興。

李肇【國史補】中記載,「德宗晚年絕嗜欲,尤工詩句,臣下莫可及」。

其中是否有吹捧成分不可說,然而他的詩確實十分工整精煉,如【九月十八賜百僚追賞因書所懷】:

雨霽霜氣肅,天高雲日明。繁林已墜葉,寒菊仍舒榮。

懿此秋節時,更延追賞情。池台列廣宴,絲竹傳新聲。

至樂非外獎,浹歡同中誠。庶敦朝野意,永使風化清。

10、唐文宗李昂

公元826年,宦官劉克明等殺死唐敬宗,欲立絳王李悟為帝,然而宦官王守澄、梁守謙等人聯合了神策軍,逼宮斬殺了他們,擁立李昂為帝,即唐文宗。

李昂雖然是由宦官擁立,內心卻十分痛恨宦官集團把持政權的弊端。

他性格恭儉儒雅, 悲憫仁慈,即位後更是勵精圖治、宵衣旰食,革除奢靡之風,致力復興王朝,尤其對宦官專權「心憤仇恥,誌除兇慝。」

然而,一來自身才能有限,二來積重難返,他終究無力挽大廈於將傾。

李昂在位期間,曾兩次謀誅宦官,均遭到失敗。尤其是第二次「甘露之變」,遭到以仇士良、魚弘誌為首的宦官集團的抵抗而失敗,朝中大臣、士兵和宮人數千人都被屠戮,很多人甚至被族誅,可謂血流成河。

事變後,宦官徹底把控朝政,欺淩朝臣有如草芥,就連宰相也淪為了代行文書的職位。

李昂被軟禁在後宮四年多,一籌莫展,只能飲酒求醉,賦詩遣悉,32歲便抑郁而終。

王讜在【唐語林】中評價: 「文宗好五言詩,品格與肅、代、憲宗同,而古調尤清峻。」

在被囚禁深宮期間,他曾經寫下一首五絕【宮中題】,寫盡幽囚之苦:

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11、唐宣宗李忱

李忱初名李怡,裝傻熬死4代皇帝,以皇太叔身份坐上皇位。

他為人明察沈斷,從諫如流,且能恭謹節儉,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是中唐以後難得的聖明之君,被譽為「小太宗」。

據傳,李忱即位後,在考慮宰相人選時,第一選擇便是白居易。

但可惜的是,當時76歲的白居易已經老邁多病,無力再入朝堂了。

公元846年三月,李忱登基為帝,九月白居易便因病去世了。

李忱不勝悲悼,以一往深情,寫下了一首【吊白居易】: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對於白居易的才華和作品,李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贊賞,將他的詩比作「綴玉聯珠」,以「童子解吟」和「胡兒能唱」高度概括了他的詩歌風格,以「文章已滿行人耳」來形象地說明了他作品的影響力和流行度。

他不僅欣賞白居易的作品,更欣賞他如白雲般不計名利、樂觀豁達的性格,贊美他無為知足、樂天知命的思想,表達了「一度思卿一愴然」的愛惜與不舍。

在歷代皇帝寫給臣子的詩詞中,李忱這首堪稱其中佼佼者。

12、唐昭宗李曄

李曄,初名李傑、李敏,是唐朝第二十位皇帝。

李曄「攻書好文,尤重儒術,神氣雄俊」,年少便極有抱負,「意在恢張舊業」。

他繼位後勵精圖治、擴充兵馬,厲行節儉、重視教育,試圖削弱藩鎮、打擊宦官。

然而在發動戰爭,消滅田令孜、重挫李克用後,兵力大折,只能坐視節度使朱溫和李茂貞做大。

公元896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帶兵入朝,進逼京師。後一些宦官劫持昭宗李曄到了鳳翔。

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帶兵攻入鳳翔,將李曄控制到了自己手中。李曄無可奈何之下,只能經常登上城西的齊雲樓遣懷,並在此處寫下了【菩薩蠻·登樓遙望秦宮殿】:

登樓遙望秦宮殿,茫茫只見雙飛燕。渭水一條流,千山與萬丘。

野煙籠碧樹,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歸大內中。

這首詞從登臨極目的所見所感寫起,由景生情,融情於景,「寫景處豁人耳目,言情處動人心態」。

李曄以化虛為實的手法,真切地表達出他被逐出宮、行止華州時的悲苦之情,發出了「安得有英雄」的淒楚悲愴的呼喊聲。

可惜他沒能等到能夠力挽狂瀾的英雄,最終還是死於朱溫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