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孟郊:普通人的一生,失意是人生常態

2024-04-15國風

提到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我們會想到什麽呢?或許是那句膾炙人口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又或者是「苦吟派」的詩人難得一見的縱情狂喜:「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後】)

孟郊的一生,像極了普通人的一生,大多數時候都活得憋屈。

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孟郊在湖州武康降生,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的童年時期恰逢安史之亂,硝煙彌漫。雪上加霜的是,大約在孟郊十歲左右,父親猝然離世,留下母親裴氏、孟郊及孟酆、孟郢兩名幼弟。

(圖片來源網絡)

據說,孟郊從小性格孤僻,很少與人交往。青年時代開始,又跑到河南嵩山去隱居。不過,在整個唐代,隱居文化一向很流行,包括 「終南捷徑,以求高名」 在內的隱居因素有很多。而關於孟郊這段隱居經歷的起訖時間和具體情況,就目前所見的資料而言,均不可考,不便妄加揣測。

有詩文等文獻確切記載的是,大約從三十歲開始,隱居「青年」孟郊他下山了。由中原而向江南,行蹤不定。這期間,孟郊結交了一些了不起的人物。比如當時著名詩人韋應物,茶學家,也就是後世所稱的「茶聖」陸羽等。

然而,這樣的「交遊」對孟郊的事業仿佛也沒有什麽幫助。自唐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貞元六年(790年),十年彈指一揮間。 孟郊依舊是那個沒有靠山、沒有背景、沒有錢的「窮者」。

說起來,孟郊的「窮」比唐代另一個偉大詩人杜甫,可以說更甚。杜甫半生窮困,好歹祖上闊過。家中底蘊豐厚,曾經也是一個吃過見過的富貴公子哥兒。扯遠了,我們說回「窮者」孟郊。

(圖片來源網絡)

貞元七年(791年),已經四十一歲的孟郊,才終於在家鄉舉鄉貢,之後前往京師參加進士考試。

第二年,即貞元八年(792年),孟郊不出意外地落榜了。之所以這麽說,倒也不見得是孟郊實力不行。實在是公元792年的「高考」,應試的考生們實力過於強悍,並且錄取的人數也是十分有限的。

大唐貞元八年,一共錄取進士23名,有許多都是為後世所熟知的,鼎鼎大名的文學家。如韓愈、歐陽詹、李觀、李絳、崔群等。此外,這23人中,還誕生了三位宰相、五位封疆大吏。

應考雖則失利,但孟郊也並非全無收獲。在長安參加考試這段時間,孟郊結識了一輩子的好兄弟韓愈,以及李觀等好友。孟郊年長韓愈十七歲,可這二人一見如故。

【舊唐書】記載,說孟郊 「性孤僻寡合,韓愈見以為忘形之」。 意思是韓愈與孟郊二人性格都異於流俗。難怪韓愈逢人便誇孟郊的詩以及人,「瘋狂」推崇和引薦。

雖然「大佬」韓愈很賣力,「普通人」孟郊詩名大振,成為韓愈詩派中的名士。可孟郊的科舉之路仍舊艱難。貞元九年,孟郊第二次應進士考試,再次下第。

接連的考試失利,讓孟郊備受打擊,何況經濟上也是捉襟見肘。孟郊思慮再三,決定回家「躺平」。這一躺就是好幾年。直到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才終於母親的要求下,再次應試。這一年,孟郊已經四十六歲。

(圖片來源網絡)

好在,第三次的結果是好的。失意大半生的孟郊終於有了這一日的痛快。貞元十二年的春風溫暖而和煦,新科進士孟郊在馬背上意氣風發,寫下了傳唱千古的【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登科後】可以說是孟郊人生中第一首快樂的詩,這一天的他無疑的暢快的。蟄伏半生,一朝及第,總算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他以為此後等待他的必是平步青雲,沒想到,快樂不過一天。

一日之後,是漫長的等待。直到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孟郊才終於被授予溧陽尉一職。此時,距離孟郊考中進士已經過去四年。溧陽縣尉,在唐代屬於九品小官,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局長。

孟郊他一個文人,縣尉的工作與他所期待和擅長的實在是相去甚遠。孟郊不喜歡這個官職,也做不好縣尉的工作。為了排解心中郁結,他常常跑到附近的湖邊寫詩,還有發呆。這樣一來,本職工作根本完不成。怎麽辦呢?

(圖片來源網絡)

唐代的官場其實是有點意思的。安史之亂平定後,王維的弟弟王縉為了保住王維的命,向皇帝提要求,拿自己的官職來換。王維和王縉的例子不是唯一的。劉禹錫和柳宗元這對好基友一個被貶到薄州,一個被貶到柳州時。柳宗元想到柳州好歹比播州略強點,就哭著喊著說,劉禹錫還有八十歲的老母要贍養,換我去播州吧。這一哭,感動了禦使大臣裴度。經過裴大人的不懈努力,劉禹錫的貶謫之地由貴州的播州改換至廣東連州。

既然前人可以這麽幹,孟郊的領導他也可以。於是,溧陽縣令找了個編外人員代理孟郊的工作。可活不能白幹,孟郊的俸祿得分給對方一半。看到這裏,是不是突然就理解孟郊當官前貧困,為什麽當官後還是窮困至極了?

【唐才子傳】中說孟郊: 「拙於生事,一貧徹骨,裘褐懸結。」而 當年文壇大佬韓愈在向其他人介紹孟郊時,說的就是「有窮者孟郊」。雖然古代的「窮」不全是「貧窮」的意思,但也從一定程度說明他真是窮困到一定的份上了吧。

連孟郊自己也寫詩「吐槽」過他的窮困潦倒。說的是搬家,他從朋友那裏借了車子搬家,結果發現自己的家具還沒有車子多。原詩如下:

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 借者莫彈指,貧窮何足嗟。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孟郊【借車】)

(圖片來源網絡)

一生貧苦,半世蹉跎。進士及第前,孟郊實在是憋得太苦了。直到年過半百才稍微安定,方才有心思張羅娶妻生子。

史料記載,孟郊先後娶過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因為產子後不久便亡故,留下的孩子後來也早夭了,所以沒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孟郊進入仕途後不久,在好友鄭餘慶的張羅和幫助下,續娶了第二任妻子鄭氏。年輕的鄭氏婚後生育了三個兒子。

貞元二十年(804年),忍受不了官場煎熬的孟郊辭去溧陽尉一職,生活再度回到窮困的原點。兩年之後,孟郊的好友,時任河南尹的鄭余慶任其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他的生活終於又富足了一點,生活安定,免於凍餓。

然而,好運仿佛從來不會眷顧孟郊。不久之後,鄭氏為他生的第一個孩子夭折了。第二年,母親去世。更為沈重的打擊是,隨後的兩年裏,孟郊的另外兩個兒子也相繼早夭。

所以,我們實在沒有太多理由去苛責孟郊的詩風冷峻、淒涼、憂愁壓抑。他一生都活得太過抑郁。 「窮老收碎心,永夜抱破懷。聲死更何言,意死不必喈。病叟無子孫,獨立猶束柴。」 生活似乎一點希望都不曾留給他。

(圖片來源網絡)

元和九年(814年),還是好友鄭餘慶想要拉他一把。奏請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遺憾地是,就在同年的八月二十五日(814年9月12日),孟郊暴斃在由洛陽前往任命地河南閿縣,結束了他困頓、悲情、不得誌的一生,終年六十四歲。

孟郊一生窮困潦倒,猝然離世時,家徒壁立,身無余財。最後,在韓愈等一眾好友的幫助下,得以集資歸葬。

草草浮生,歸於沈寂。沒有逆風翻盤,沒有主角光環。普通人的一生,失意是人生常態。而詩人孟郊,他將普通人一生的種種困境都吟唱成了苦澀的詩篇,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認識那個被朝廷輕視、被命運痛擊的更加真實的孟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