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最牛總編:大才解縉

2024-04-15國風

解縉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學者。自幼聰慧過人,六七歲時便能吟詩作對,有"神童"之稱。洪武二十一年解縉登進士科,出任翰林學士一職。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解縉擢升為翰林侍讀,後進文淵閣參與機務,其後又主編【永樂大典】,累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

解縉詩書皆精,深受朱元璋器重。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之一,便是親自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

永樂元年,解縉奉成祖之命主編【永樂大典】;永樂二年,晉升翰林學士的解縉又奉命監修【永樂大典】。為此,他匯集全國英華,組成了一支兩千多人的龐大編修組,花了五年多的時間,終於在永樂五年的十一月完成初稿的編纂工作,取名【文獻大成】,後更名為【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這部百科全書式的輝煌巨著,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規模巨大,內容廣泛,其中所書寫的每一個字,都是解縉和書手們用明代官方的"台閣體"楷書抄寫下來的;所有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畫成,精致工整,形象生動。令人惋惜的是,在這部巨著的慶功大典上,解縉卻沒有出現。

解縉為人剛正不阿,因為直言諍諫受人忌憚,屢次遭受貶黜,最終於永樂十三年被錦衣衛活埋雪中而死,年僅四十七歲。

解縉在明朝歷史中,是一位詩書兼備的大才子。他從小就聰明好學,自幼便博覽群書,又非常有才華,小小年紀就已經聞名全國了。

有一年過年,解縉與母親一起貼春聯,一時興起,自己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對聯寫道:"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對面的人家讀了對聯,覺得解家未免有些太自大了吧,心裏有些不愉快,賭氣般地命下人砍掉了門前的竹子。解縉知道後,不怒反笑,只提筆在對聯上多加了一個字。對面人家的仆人見了,告訴主人說:"解縉把對聯改成了'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這可把對面的鄰居氣壞了,直接命人將竹子連根拔起了,心想,這下看你怎麽說。

可他不曾想到,解縉又把對聯改成了:"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最後,鄰居被解縉卓越的才華所折服,親自前去拜訪,稱贊他不愧是學富五車的大才子。

解縉在朝做官的時候,深得皇帝喜愛。但才華出眾的他也常常招來許多人的嫉妒和仇恨,一些小人甚至想方設法地陷害他。

傳說朝廷大殿前放有兩個玉制的桶,那是明朝的開國皇帝親手所制,被視為鎮國之寶,一直流傳下來,這兩個玉桶象征著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皇權,沒有人敢動它們。

一天,幾個嫉恨解縉的官員圍在一起,對解縉說:"解大人一向是藝高人膽大,敢不敢將殿堂前的玉桶打破?"解縉聽後一言不發,找到一根棍子,對著一只玉桶敲了下去,玉桶瞬間就碎了。而那幾個挑釁他的人呢,則急忙跑到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狀。皇上命人將解縉帶來,質問他:"解縉,你好大的膽!明知這只玉桶是鎮國之寶,乃是我先祖所制,到如今已經傳了三代,你還敢將它打碎!"解縉跪在地上,不急不躁地說:"皇上,向來只聽說'一統江山',您可曾聽過'兩桶江山'的道理?我之所以打碎這只桶,完全是為了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著想啊。"解縉的一席話聽得皇帝心花怒放,當場便赦免了他的罪。最後,那幾個想構陷解縉的大臣只得悻悻離去了。

解縉年少時才華出眾,被人們稱為"神童"。第一次參加鄉試時,他才十八歲,但卻得了第一名,因此自稱"解解元"。第二年,他去京城參加會試,在這次考試中,他得了第七名,後來經過殿試,他成為了二甲進士,

解縉如此有才華,卻只得了第七名,這是為什麽呢?原來主考官在看過解縉的文章後,認為他的行文言辭過於激進,怕給自己惹麻煩,這才把他降為了第七名。

在後來的會試中,朱元璋果然親自參與閱卷,檢視考生所寫的文章。這位皇帝眼界開闊,選取人才時十分靈活,不被條條框框所束縛。他對解縉的文章大加贊賞,認為他非常有才華,見解獨特,一針見血地提出了時下的各種問題,心裏是屬意他為狀元的。

可部份保守派大臣勸諫說:"首開科甲,為國掄元,當取吉祥以順民心。解縉字大紳,點為狀元,於國不吉。"雖然朱元璋心裏十分中意這位才子,奈何考慮到國家社稷的長治久安,也只好放棄了這一決定。

解縉在詩歌、書法、散文等方面都有所成就,尤其擅長作五言詩,所作古體歌行氣勢磅礴,想象豐富,頗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風韻。

他的書法師從眾家而又自成一體,尤擅小楷,行草皆佳,名噪一時。解縉作為明朝初期重要的宮廷書法家,極大地推動了台閣體的產生和發展,其作品也體現了書法在元末明初這一時期的嶄新時代面貌。解縉的草書最能體現他卓越的書法才情,開創了晚明狂草之先河,對明代中晚期的書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