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李涵:寫意畫家學習造形不一定要學素描

2024-03-06國風

潮新聞客戶端 美術報

3月5日,中央民族大學、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中央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承辦的「李涵世紀書畫展——暨李涵和他的畫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展。

開幕式上,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龔心瀚部長,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主席,浙江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王玉芝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李苦禪先生的研究生、著名畫家張杲先生,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著名山水畫家傅以新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俞守仁教授,國家博物館館員、著名主持人張金為先生(代表楊京島、燕京書畫院、北京來的書畫家)先後致辭。

李涵先生今年八十五歲,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為李苦禪先生的入室大弟子,六十年代初,經潘天壽、葉淺予先生的共同考核與推薦,成為中央美術學院學生,師從葉淺予、郭味蕖、田世光、肖淑芳、李斛、吳作人等名家。

從藝七十載,一直堅守與傳承中國畫的傳統筆墨與技藝,深挖大寫意中國畫的深刻技法與內涵,以書為畫、畢生研習、孜孜以求、終成一體。他深知傳統中國畫有斷代之嫌,也時刻銘記潘天壽與葉淺予先生在選拔央美學生時所的 「大寫意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的箴言,每每感嘆中國美術傳統筆墨畫風日落,皆痛心疾首,欲垂暮之年以畢生之精品佳作喚起業界對中國畫傳統筆墨的保護性傳承。

本次展覽是李涵先生從藝 70 年以來最重要的展覽之一,展出其畢生的精品佳作百余幅,涉及人物故事、花鳥、走獸、山水、各神態猴、貓。展覽將持續至3月19日。

李涵在開幕式的答謝發言: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的美術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主要是用西方的繪畫技術創作了很多偉大的作品。現實主義題材,主體創作,創作出很多的優秀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是傳世佳作,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但是與此同時,中國的傳統繪畫特別是能代表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畫衰落了。中國寫意畫是立足於世界的,是不可取代的特有藝術,傳統寫意畫的衰退,使中國喪失了東方藝術大國的地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的繪畫藝術教育全是西方的,中國傳統繪畫沒有發展的條件。

有人批評徐悲鴻的所謂徐蔣體系,但實際上中國的所有美術院校全是按徐蔣體系在教學。人們說的徐蔣體系絕不是蔣兆和人物畫臉著點墨的事,而講的是學素描。徐先生提倡素描沒有錯,但不應該絕對化,完全按素描、寫生搜集素材搞創作的路子進行教學,這就擠壓了學習傳統繪畫的空間。按這種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創作上是寫實,創作手法是制作的。而中國的傳統寫意畫,特別是寫意花鳥畫,是寫意的,創作手法是書寫的。從現在形勢來看,大到全國美展,小到各個院校的畢業展,都是寫實制作出來的,沒有見過有寫意和書寫的畫。

自宋朝以來,文人畫,寫意畫是中國畫的主流,把從事寫實的畫家稱為匠人,這肯定是不公平的。但中國的繪畫史就是這樣,是後人不可改變的。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寫意花鳥畫不光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而且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也有很高的地位。但近來每況愈下,水平越來越低,當代寫意花鳥畫沒有大家,所謂的大師也是自吹自擂,沒有太高的水平。

筆墨當隨時代,特別是人物畫、山水畫,隨時代的推進,所畫題材有很大的變化,不可能用畫古人的畫法表現現代人物。但我認為中國的花鳥畫,不存在新舊的問題,只有作品水平高低問題。因為花鳥畫所表現的題材,從古到今沒什麽變化,這就跟月亮一樣,古人和今人看到的是一個月亮。從古到今花鳥畫所畫的花、鳥、樹、石沒什麽變化,只有表現的風格手法不同,不能分孰新孰舊。

畫好寫意花鳥畫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造形問題、一個骨法用是筆墨功夫問題,這也就是古代六法中的應物像形和古法用筆。現在學生解決造形問題都是透過學習素描掌握造形能力,這也就是所為的徐蔣體系。

我認為培養寫意畫家學習造形不一定要學素描。在西方素描技術傳入中國之前,中國畫家就能解決造形問題,而且具有很強的造形能力。我們看到韓幹的馬、宋徽宗的花鳥寫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我們驚嘆古人造形能力之強,古人不學素描也能掌握很強造形能力,現在為什麽在美術教育中非學素描不可?我這裏說的是立誌於學習花鳥的學生,因為透過素描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在創作時只能是寫實制作,畫不出寫意畫來。

為了培養寫意花鳥畫家,是否可以不學素描,而是讓學臨摹經典作品,透過臨摹寫生觀察默寫學習造形。另外用大量時間強化書法訓練,兼學詩詞篆刻。我認為這也是突破當前美術教育全盤西化的一種方法。

我是中央美術學院本科畢業,但我就沒有學過素描。前面提到的學習方法,實際就是我的實踐過程,在中央美術學院來說,我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本文有刪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