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王陽明心學精髓是什麽?| 知行合一,行動中改變認知,成為自己

2024-09-02國風

王陽明心學精髓就是透過行動給認知編程,然後成為真正的自己。陽明學不是虛的,而是對個人成長做事有實際指導意義的。

這事兒解釋起來有點費勁,因為同樣的話到了不同人腦子裏理解可能不一樣。咱先說說 「知行合一」 ,這裏面的 「知」 可不是咱們平常說的對知識的了解,也不是那些用來指導人生的大道理,而是實際的行動。比如說,你本來決定今天看一本有用的書,可看著書呢,遊戲的畫面老在腦子裏晃悠,最後沒忍住就去玩遊戲了。這裏的 「知」 不是 「讀書很有用」 這個道理,也不是 「覺得遊戲好玩」 這種認知,而是 「我看書煩躁的時候,就覺得玩遊戲能解悶,然後就去玩遊戲了」 這個實際情況。

咱平常腦子裏想的那些事兒,好多都是沒啥用的瞎嘀咕,是浮躁帶來的自我束縛。就像你明天要開會,腦子裏就瞎想:「哎呀,咋辦?好緊張,我能不能幹好啊,搞砸了會不會扣薪金啊。」 其實你真正的想法是藏在這些瞎嘀咕下面的,就是 「我得靠明天的會議保住我的地位和薪金,可我沒啥經驗,得好好準備準備」。然後呢,你確定了自己真正的想法,跟著這個想法去做事,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可不能被腦子裏那些亂七八糟的念頭帶偏了。

為啥要在實際做事當中磨練自己呢?因為就算你做到了知行合一,可你還得改變自己的 「知」 呀,咋改變呢?只能透過行動。就像剛才看書那個例子,你要是能忍住不玩遊戲,你的 「知」 就變了。一開始是 「看書煩躁就玩遊戲」,後來就變成 「看書煩躁的時候,覺得玩遊戲能解悶,但忍忍也就過去了」。是不是感覺自己升級了?這就是給認知編程的竅門,用行動改變想法。你想成為啥樣的人,就照著去做,別聽腦子裏那些瞎嘀咕,吃飯就好好想著吃飯,睡覺就好好想著睡覺,專心做好眼前的事兒。

那這個 「良知」 是啥呢?有人覺得這跟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有關系,其實根本沒關系。良知就是人本來就會自發去追求一些讓自己感覺好的東西,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身體上的。這些東西有天生的,也有後天的。在明朝的時候,大家都朝著儒家聖人的方向努力,所以那時候的良知就是聖人該做到的事兒。現在呢,你要成為你覺得的自己,就得靠行動改變 「知」。你不斷行動就會發現,以前想成為的自己可能不是真的想要的,可能是被觀念影響或者自我欺騙的結果。然後你又有了新的目標,接著不斷行動、不斷調整。最後有一天,你會覺得現在的自己就是本來就想成為的自己,你就成了真正的自己,也就是 「真我」,而不是被觀念和先天條件束縛的 「假我」。恭喜你,這時候你就開悟了,不用再去瞎想那些自我概念了,好好做事就行,心裏就沒那麽多界限了,就啥都通了。

總結起來就是:

第一,別聽自己的瞎嘀咕,找到自己真正的想法;

第二,透過行動改變自己;

第三,朝著自己覺得對的方向努力;

第四,不斷否定新的自己,接著往新目標轉變;

第五,直到成為真正的自己,這時候就沒有刻意的自己了;

第六,這樣自我的邊界就打破了,心裏就沒那麽多分別了,啥都通了

所以說,一動就通了。認知需要行動背書,需要行動改變。不是讓你坐在那裏別動,而是讓你多嘗試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做的越多,錯的越多,可以改變的就越多。有計劃的犯錯,有計劃的成長和改變,不斷地成為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