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趙匡胤的兩句殘詩,兩宋之間無人敢續,400年後他說,這有何難

2024-01-24國風

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高峰期,湧現出像李白、杜甫、王維等一批詩壇巨擘,當時開明的社會風氣,尤其是盛唐強大的國力是他們做詩的驕傲和底氣。

之後到了五代時期,藩鎮割據,戰亂四起,「百無一用是書生」,文章不如刀槍好使,開始傾向馬背上獲取功名,於是又出現重武輕文的社會現象。

亂世出英雄,涿郡人趙匡胤致身行武,在東征西戰中展示出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公元960年,他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之後逼迫後周恭帝禪位,建立了大宋王朝。

他雖然是武夫出身,但是也喜歡讀書,流傳至今有一首半的詩作。其中一首完整的詩作,還有一首只有兩個殘句,所以只能稱半首。

完整的詩作叫【詠初日】,歷史上有不同的版本,這裏選取【庚溪詩話】中的一版。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據說寫詩之時,趙匡胤還未登基皇位,有一天與朋友喝酒及至天明,眼看一輪紅日從天邊冉冉升起,光焰奪目,如火山噴發,頃刻之間群星與殘月悄然隱退。

一時之間趙匡胤情懷激蕩、詩興大發,吟誦出這首大氣磅礴的【詠初日】。

整首詩用語簡單明白,但卻寫出了旭日初升時的壯麗和瑰麗。

特別是後兩句,「頃刻」、「逐退」兩個詞,那勢不可當、掃星蕩月的氣魄,洋溢著一位蓋世英雄,即將有大作為於天下的豪情與自信。

不由得讓人心中疑惑,他是真的在寫太陽嗎?還是借機抒發自己心中一統山河的雄心壯誌。

而他另外半首,裏面則有一個故事,公元975年,趙匡胤派兵包圍了南唐京城金陵(今江蘇南京),當時李煜還只顧在城中風花雪月,每日吟誦風雅。

某一天李煜登城巡視,只見城外旌旗蔽野,到處都是宋軍,不禁大吃一驚。

他自知江山不保,於是把希望寄托在趙匡胤的憐憫之心,兩次派遣徐鉉作為使者出使北宋,同時進奉大量錢財,乞求宋朝不要攻打南唐。

北宋的文人都知道徐鉉的嘴能說會道,號稱能把死人說活,能把黑的說成白的,知道是徐鉉來了,朝廷百官沒有一人敢去接話,沒辦法,趙匡胤只能親自接待。

徐鉉知道趙匡胤是一介武夫出身,於是絕口不提軍功戰略,而是大誇李煜文辭如何厲害,多麽博學多才。

趙匡胤也聽聞李煜很善填詞,於是問徐鉉,李煜最近可有新作,念來聽聽看。

徐鉉一心想要救主,於是馬上答道,「有【秋月】三篇,天下傳誦之。」

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

誰知這一句話剛落音,趙匡胤就哈哈大笑起來,笑得徐鉉一頭霧水,只能停止吟誦。

「什麽月在手,風滿懷,不過寒士耳語,我不道也。」言下之意這不過是窮書生的附庸風雅,小家子氣十足,這樣的詞,我從來不屑作。

徐鉉一聽有人如此貶低自己的國君,心中憤憤不平,一時之間忘了自己使臣的身份,脫口而出「陛下此言,如何讓人信服,請陛下也作一首【詠月】,也好讓我等服眾。」

此話一出,滿堂噤聲,變得鴉雀無聲,都在為徐鉉捏了一把冷汗,徐鉉自己也意識到冒犯天威,嚇得正不知如何自處。

只見趙匡胤緩緩地從寶座上起身,思索片刻,隨即念出了兩句:

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

徐鉉沒想到趙匡胤竟有如此文采,驚詫無比,這兩句大氣磅礴,光耀天下,有氣吞山河之象,胸懷氣度遠在李煜之上,不得不心服口服,叩首跪拜。

縱然李煜的才華遠在趙匡胤之上,給後世留下了無數千古流芳的詞作「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兩人同為君王,但趙匡胤表現出來的氣勢卻足以秒殺李煜。

可惜的是【詠月】殘句一經面世,兩宋之間一直無人敢續,直到400多年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才將其補成一首完整的七律。

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

朗朗浩浩照長夜,掩盡微微無數星。

滔滔宏願因之起,挺軀來濟蒼生靈。

恒持此誌成永誌,百戰問鼎開太平。

就算不懂詩的人讀了,也能一眼就明白其中的意思,表達了詩人心懷蒼生、安民濟世的雄心抱負。

趙匡胤和朱元璋之所以都能夠成為開國之君,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兩人君臨天下的氣度如出一轍,不得不令人嘆服!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