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王貴來老師帶您解讀【中國書法批評史】第五十三講

2024-05-08國風

王貴來老師帶您解讀【中國書法批評史】第五十三講

第三章:初唐書法批評:確立"盡善盡美"之典範

第二節:孫過庭的【書譜】追求古典完美的理想

五、古不乖時,今不同弊

【書譜】作為南朝以來書法藝術理論的一次深度總結,它所研究的"古質""今妍"的矛盾關系,正是南朝時期書壇爭議的核心,同時也是古代書法批評的重要議題。這種對古與今的尊崇與取舍,不僅揭示了書法家們對書法歷史的獨特見解,更預示了書法藝術的未來走向。

孫過庭對於古、今之爭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藝術風格的形成和演變,總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調整。書法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其風格也在不斷地從淳樸向華麗轉變。這種轉變並非無序的,而是在一定的規律和法則中進行。他提倡在尊重古人的同時,也不能脫離時代的步伐;在追求新穎的同時,也不能流於淺薄和時髦。這種"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觀點,正是孫過庭為解決古、今之爭而提出的解決方案。

這一論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的虞穌。他在【論書表】中堅持"今妍"的觀點,這一觀點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並與南朝前期書法創作的流美傾向相契合。到了南朝後期,梁武帝與陶弘景等人開始有意識地改變當時書法藝術中的新巧趨向。這種改變,實際上是對虞穌觀點的反思和修正。

孫過庭認為,虞穌和梁武帝等人的觀點各有偏頗,都涉及到對"四賢"的排序問題。按照虞穌的觀點,王獻之被拔高了;而按照梁武帝的意見,鍾繇則被高估了。孫過庭用"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八個字來為這一懸而未決的問題畫上句號。他認為,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但不能脫離當代的實際情況;我們應該追求創新,但不能流於淺薄和時髦。這種原則,也被他用來解決南朝以來的"四賢"優劣之爭。

在孫過庭看來,張芝、鍾繇雖然境界很高,但他們的書法過於古樸,不符合時代的要求;王獻之的書法雖然新奇,但也不是最佳選擇;而王羲之的書法則正好處於其中,既繼承了古人的傳統,又融入了當代的元素,真正做到了"會古通今,情深調合",被認為是最佳的。

孫過庭的"乖時"實際上是對鍾繇的看法,他認為鍾繇的書法雖然古樸,但過於守舊,缺乏時代感;而"今不同弊"則隱含著對王獻之的評價,他認為王獻之的書法雖然新奇,但過於追求新奇而忽視了對傳統的繼承。這種評價,既體現了孫過庭對古、今之爭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對書法藝術發展的獨特見解。

孫過庭在深入研究書法時,特別關註真書和草書,這是基於他對書法藝術的獨特理解。他曾言:「那些如同龍蛇般矯健、雲露般清新的書體,或是模仿龜鶴、花卉之美的字形,雖然可能在某一時刻被創作出來,或者在特定的年份被書寫為吉祥的象征,但它們在繪畫技巧上可能很出色,卻在書法藝術的深度和內涵上有所欠缺。這些與眾不同的書體,並非我所要詳細探討的。」

對於孫過庭來說,盡管這些圖畫式的書體在外表上看似精美,但它們並未遵循書法的核心原則。在【書譜】中,他的這一思想得到了更深入的體現。他的基本觀點深深植根於儒家傳統,他主張在書法實踐中尋找一個平衡點,既不過度,也不欠缺。他強調「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意味著既要尊重傳統,也要避免陷入時代的弊端。這種平衡和和諧,正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精神所在。

孫過庭的書法觀念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他的時代和文化背景緊密相連。他倡導的真草書法,既體現了對傳統的尊重,也展示了他的創新精神。他強調書法不僅僅是字形的美觀,更重要的是要表達文字的內涵和精神。他在研究書法時,更註重字形的內涵和書法的精神氣質,而非僅僅追求表面的華麗。

孫過庭的書法思想,不僅是他個人藝術實踐的總結,也是他對書法藝術深入研究的成果。他的觀點,體現了儒家傳統的影響,也反映了他對書法藝術獨特而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和實踐,使他在書法史上留下了重要地位,也為後世的書法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借鑒。

孫過庭書法研究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對真草書的深刻理解。他認為,真正的書法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書法家內心世界的表達。他在研究書法時,更註重書法家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而非僅僅關註字形的美觀。這種理解,使他的書法研究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和價值。

孫過庭也強調了書法與儒家傳統的緊密聯系。他認為,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應該遵循儒家傳統中的中庸之道,追求平衡和和諧。這種平衡和和諧,不僅體現在字形的美觀上,更體現在書法的精神氣質上。他在研究書法時,始終堅持以儒家傳統為指導,尋求書法藝術的最佳表現方式。

孫過庭還註重書法與時代的關系。他認為,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應該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時代的需求和發展。他在研究書法時,不僅關註傳統的影響,也關註時代的變遷和發展趨勢。這種關註,使他的書法研究具有了更廣泛的社會意義和價值。

孫過庭的書法研究體現了他對書法藝術的獨特理解和實踐經驗,也展示了他對儒家傳統和時代變遷的深刻洞察。他的觀點和實踐經驗,對後世的書法愛好者具有寶貴的啟示和借鑒作用。(全文19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