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日本泡沫经济有多疯狂?豪言买下整个美国,因房价太高经济破灭

2024-07-18国际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经历过一个 经济过热 的时期,彼时豪横的日本人叫嚣着 把美国都要买下来 ,日本产品的全球畅销,更是让美国掀起了一股 抵制日货 的风潮。

如此疯狂的年代,最后却是 以日本的经济陷入停滞而告终 ,当泡沫被戳破,属于日本的黄金时代也黯然消失。这场狂欢般的泡沫经济是因何而起,又为何破灭呢?从日本的经验教训中,又能找到哪些对我们的警示?

一、得美援,日本经济速发展

1968年,日本GDP超越西德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在二战后国内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战败国,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快速恢复乃至腾飞,与 美国的扶持 至关重要。 原本二战结束后对日本的处置是将其拆分为四个辖区,如同德国划分为东德、西德一样由美、苏、中、英共同派军管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这个计划迟迟未实行,最后由美国单独驻军接管日本。

战后初期,单独占领日本的美国在 赔偿事宜 上表现还算积极,只因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损失惨重,于是在战后的赔偿上美国公开表示, 只给日本保留最低限度的经济必需工业设施,除此之外一律拆除。

这份拆迁赔偿计划还没有实施多久,国际形势风云突变,随着中国的解放战争进入尾声,美苏冷战逐渐拉开序幕,日本作为遏制中国和苏联的远东桥头堡,重要性越发凸显。美国对日本的政策也随之发生调整。1949年5月,美国单方面宣布停止拆迁赔偿计划,这给了日本经济一个喘息的机会。

朝鲜战争 的爆发让日本直接成为了美国驻扎东亚的 兵工厂和后勤保障基地 ,大批的军工订单源源不断流入日本,战后的日本就这样迎来了它经济重建的宝贵投资。

工业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 时间和资金的积累 ,要想走捷径,那就需要外国资本到本国投资,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都是靠着美国的大力援助。没有外部援助,就只能 省吃俭用,自力更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就是如此。难道拥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广大中国人民比日本、韩国差吗?显然不是这样。

那时的中国之所以穷,是因为我们接手的是一个久经战乱、一穷二白的旧中国 ,同时我们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严重的经济封锁 。新中国的工业体系,是靠我们独立自主从无到有创立起来的。历史也证明了,随着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大批的外国资本涌入国内市场,有着完整工业体系和巨量劳动力的中国同样创造了20年高速经济增长的神话。我们不比欧美、日韩这些现在的发达国家差在哪里,只是起步晚罢了。

那种拿着日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对比当时中国贫穷,然后崇洋媚外的人,骨子里也不过是慕强的奴才罢了。如果谁强,它们就向谁摇尾乞食,真如鲁迅先生所说 「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日本政府拿着从美国赚来的钱,又继续投资开厂,盘活国内经济,直到朝鲜战争停战, 日本的经济已完全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 。譬如原本为日本制造各种炸弹、大炮、军舰的三菱集团,就在战后凭借着美军的订单起死回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财团。

当生产的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国家的经济也在势不可挡地滚滚向前。通过20年的经济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仅次于美国的地步,日本的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

二、泡沫起,繁荣之下藏危机

上世纪80年代的东京,人潮涌动的街头,巨大的广告招牌应接不暇,涩谷的灯红酒绿和汽车轰鸣奏响了日本经济繁荣的进行曲。前进!向着美国前进!没有飞机大炮的震耳欲聋,在商业的无声战场上,日本人用物美价廉的 日本制造 征服了美国市场。

一如既往,中国现在走的路,早已被日本走过了一遍。只不过 两者的结局有着天壤之别。 当美国人站在时代广场,看着大屏幕上日本企业的广告,听着用索尼音响播放的迪斯科舞曲,还有满大街跑着的丰田汽车时,心中一定有个疑问: 究竟是谁打赢了二战?

彼时的日本以 出口、投资主导型 为经济增长的手段,日本制造享誉全球,索尼、丰田、松下等一大批的跨国公司,用它们的贸易和制造业占领了美国。有钱的日本人在美国开启了疯狂的买买买,甚至三菱地所的社长放出豪言, 要把纽约的洛克菲勒大楼买下来。 在1989年三菱地所公司还真把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楼买了下来,给这座美国纽约的地标性建筑插上了日本的国旗。

彼时日本全社会的疯狂可见一斑, 为何日本社会能造成这样的经济过热呢? 要知道,创造财富的唯一手段就是 生产 ,而其他的诸如金融、股市等不过是财富在不同人手里的流转罢了。凭借着卓越的制造业,日本的出口贸易保持了连续十年的增长,源源不断的商品从日本流向世界, 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从30亿美金飙升到了550亿美金。

美国人的钱全让日本人赚走了,这当然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一股 抵制日货 的风潮在美国社会席卷, 失业的美国民众对生活境遇的不满全都发泄在了对日本的仇视上。 1982年,一名叫文森特·秦的华裔青年被两名白人汽车工误认为是日本人,对其拳打脚踢竟把他当街活活打死,足可见彼时美国的仇日情绪已至极点。

美国政府也在此时出手,为了解决美国巨额的 贸易赤字问题 ,美国政府与英法德日四国签订协议,强令四国抛售美元使其汇率降低,并升值日元和德国马克的汇率。在协议签订不到三个月,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就由1美元兑250日元跌到了1美元兑200日元的地步,在最低时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

看起来似乎 汇率的升值 ,让本国货币更 「值钱」 了。但要知道日本的经济全靠 出口 这架马车来拉动,大幅变动的汇率,严重影响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同时也让日本国内经济越发膨胀起来。为了应对出口经济的受损,日本政府大力推动 国内消费市场 ,也就是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资本只会流入最赚钱的地方。资金充裕的日本政府开启了疯狂烧钱模式,尤其是在公共事业上面。譬如公路桥梁、港口开发、旅游度假福利设施。日本开启的大基建时代,在现在看来有些是完全的浪费。

当时日本流行滑雪热,而有钱的东京人想滑雪只能去遥远的日本北部,不过谁让东京有钱呢,直接在千叶造一个室内滑雪场不就好了,尽管这附近既没山也没雪,但挡不住彼时日本有钱没处花。

这些旅游、娱乐设备在泡沫经济时期,还勉强能够回本,等到日本经济陷入停滞,居民都减少消费之后,就面临着 高额的亏本 ,最后不得不荒废、乃至拆除。

由于 公共事业投资 的带动, 大量的资金流入到房地产行业 ,从1983年到巅峰时期的1991年,日本全国的平均地价从11万涨到了59万,尤其是1985年签订过 广场协议 之后,一年时间日本国内土地价格直接翻了一番。

为什么钱都涌入到房地产行业? 首先随着汇率的增值,日本国内的大型企业面临着国内的高工资高消费,不愿再在国内加大投资生产,转而将旗下的产业线放在劳动力廉价的其他国家,如中国、东南亚等。

而中小型企业没有实力完成产业线转移,只能把精力放在国内市场,因此尽管彼时日本国内经济一片繁荣,但已经埋下了 产业空心化 的隐患。被日本制造业干掉的美国不正是这样吗?

国内热钱太多,使得日本银行业不得不将这笔钱通过 降低利率 来投放到社会,如此一大笔资金在社会流动,再加上日本政府大力推动公共事业的建设,建筑地产行业形势大好,为了追求利润,这笔资金也就流入到房地产行业,推动了地产房价的增长。

日本的老百姓一看不动产的翻倍增长,也将自己的毕生储蓄投入其中,期盼之后的升值。如此一来,日本的房地产和股市又怎能不产生虚假的繁荣呢?

三、泡沫灭,疯狂之后一场空

虽然普通人的收入得到了增长,但整个社会的物价也在不断增长,可这却难以阻挡人们消费的想法,其中除了政府的有意推导之外,也不乏 大多数人怀揣着这样美好的日子还会持续很久的想法 。于是尽管消费品的价格是自己工资的数倍,但那又怎样,贷款就好了。

如果你在八十年代末对日本人说,你们现在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会陷入20年的经济停滞时期,他们一定会嗤之以鼻,并把你当成疯子。然而现实的转变就是来的如此措不及防。

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实生活靠的是人们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来构建的, 没有生产出来供人们消费使用的商品 ,再繁华的金融大厦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由于土地、房产价格的上升,导致需要租用土地、房产的工厂和企业难以维持利润率,只得加入炒房、炒股的大军。 过热的虚拟经济已经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没有实业的支撑,也就是说没有人再去买房买地进行生产活动,那么投机者也无法从中获取利润。

为了遏制高额的房价和过热的股市,日本政府采取了 平抑地价的政策和调整利率 。1989年至1990年,日本政府5次上调利率,从2.5%升到了6%,同时发布了【关于控制土地金融相关融资的规定】,人为地戳破了这个已经膨胀到极点的泡沫。

俗话说 物极必反 ,当一个事物到达顶点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的衰亡。1990年,日本股市开始不断下跌,由信心导致的升值也因信心的失去而跌落。 金融市场靠的就是信心,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而所谓的赚钱也不过是从一个人的口袋里拿出来落入另一个人的口袋,财富实质上并没有真正增长,只是流通罢了。换句话说,有人赚也就有人亏。

随着抛售股票的人越来越多,日本股市如泄洪般一注而下,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这并不是日本政府想要的结果,可此时的它已经难以控制局面。正如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的比喻 「人类最伟大的王,也无力改变大海中的洋流」 ,所谓的政府、国家也不过是人们头脑中的 概念、想象 罢了, 从没有抽象的、绝对的国家,只有生活在具体环境中的个人

从此日本迎来了20年的经济停滞期,泡沫过后只剩下一地鸡毛。而这能全怪美国的广场协议吗?

所谓经济归根到底不过是 生产过程本身 ,同样签署了广场协议的国家并没有像日本一样陷入经济泡沫,原因就在于日本的 脱实向虚 。金融业吸走了实体经济的血,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破灭。如果日本继续放任股市、房地产的肆意发展,挤压工业的利润,那么日本可不像美国一样能吸全球的血,恐怕要面临更惨的结局。

我们所面临的局面与日本不同,其国内环境也大不一样,从日本的泡沫经济中能给我们得出的警示或许就是要 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 「端好自己的饭碗」 。中国之所以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也是依靠着中国的 工业制造业出口 全球来带动经济,这是一条被无数发达国家证明过的道路,在看到了他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之后,我们能否避免这些弯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