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物而不物于物。意在告诫人们要明心静心去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左右。而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喜欢什么就被什么东西所俘虏,失去了自己的本心。追求什么就被什么所牵制,甚至丢掉了性命。
庄子说的:物物而不物于物,告诉人们,在使用外物时,不要被外物所役使。第一个「物」是动词,表示役使、使用或支配的意思。下一个「物」是名词,是外物、人以外的物质世界中的物质或事物。这句话表达了老庄对物的一种态度。不被外物所役使,反而能主宰外物,成为外物真正的主人。
公元前339年,楚威王派人骋庄子为官,老庄庄子拒绝了。那个年代庄周当过相当于乡长职位的漆园吏。庄周辞职之后,再也不干官吏这个活儿了。考什么编制啊,白给我也不干!不如我在家自由自在。自己当个老师,讲学做学问,比这个要好多少倍。这也成就了千年庄学天下的自由。
早就忘记了那个皇帝,但是庄子却成为世间永恒纪念的哲学大师。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生。如果一个人被物欲所牵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有可能会变成物质的奴隶,而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豁达美好。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好对物的欲望,不被物所左右,就能够真正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所以,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这是古人廉洁自律和自觉的智慧,是让人们摆脱被物所束缚,远离被物侵袭的灾殃。不物于物,唯有静下心来,细致观察身边事物,保持自己的一颗清静心,抵御好外物的侵蚀,不被外物所控制就好。这时候,人可能一时受到一些损失,但从长远计,远离于物,对于人生特别有好处。
物物而不物于物,现实生活中,被物控制的事例太多了。如果迷失于身外之物,失去了三观,特别追逐沉迷于身外之物,这是危及生命的事儿。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是个因果。执迷于物,被物所奴役和控制。最终住进了集体宿舍,吃起了大食堂。也有娱乐活动,不过是大墙内新生艺术团的演出。
人们在哪里投入得多,哪里对你的回报就多。但有一条,别执迷、迷恋于物,天下的物多了去了。而对于人,只有一日三餐,一房一床。迎着朝霞看风景如画,日月云海眼前过。越是追求越不得,过份追求反而伤害自身。这就是为物所役的结果。
庄子告诉人们若不怕失去,就不会被控制,反而能更轻松的驾驭。舍得舍得,有失必有得。不要害怕失去,有时候失去的原本就不属于你。见到花开就好,不必在意花落谁家。咎莫大于欲得。原本人心是正直的,有个中心、核心。渐渐地随着世间环境的转变,人的内心也变异了。
找不到心了怎么办?惠能说,悟在灵山莫外求。灵山在哪儿啊?灵山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灵山是什么?斜月三星洞是不是一个心字?此洞自在山。山高人为峰啊,人的本身就是一座山峰。
世间生存离不开财富,社会分工自然也有职位薪酬区别。但老庄告诫人们别当外物的奴隶,别受外物的役使。有时候不是人们得到了物,而是物驱使了人。
人生终极目标和手段都是趋向美好,但别本末倒置。摆脱被物驱使的悲剧,正如庄子所言,始终做到视物为物,不为物所累,勿让物掌控人的内心。人本过客,世间一切繁华皆为须臾。从这个角度看,没有什么比持久平静安静的内心更为重要。物物而不物于物。
人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外物,不被物所迷惑,而是要用好外物,让它成为实现梦想、追求幸福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为物的主人,有个豁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