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儒家的本质是什么?

2024-03-28国风

一切宗教,包括道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与儒家一样,目的都是教导人们,要默默承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心甘情愿接受现行社会秩序,遵纪守法,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不要造反,同时虚设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给予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本质上都是为了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儒家学说又被称为儒教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信教?任何宗教信徒孜孜不倦地修炼,其梦寐以求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灵魂在脱离肉体之后,能够脱离苦海,获得快乐和自由,得到永生。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即:灵魂是不灭的,是可以离开肉体而单独存在的。灵魂会不会灭,活着的人不知道答案,死了又无法回来告知答案,因此,这个前提是无法验证其真伪的。宗教需要的是相信,而不是逻辑推理和科学求证,因此,宗教具有感性或非理性的特点。

从科学角度来说,有很多事物是无法证明或证伪的。不单单是佛教,任何宗教都是自相矛盾的,都是无法用科学来证明的。上帝有没有?天堂有没有?生死轮回有没有?谁能拿出证据来呢?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都是宗教经典自说自话的。如果非要证明,那只有人死了以后才知道答案,可是,死了又怎么回来告诉活着的人呢?死无对证。任何宗教都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上层建筑,都是治国的一种工具。宗教不需要讲科学,只需要讲教义,别人不信没有关系,有信徒信就行。宗教只存在信与不信的问题,不存在真与假、有与无、对与错的问题,信则有,不信则无。

儒家与宗教的区别在于,儒家主张服从现世的君王,宗教则主张相信天上的神。实际上,它们都是心灵鸡汤、极易重度上瘾的心灵止痛药、精神毒品。墨家则与之相反,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主张维护平民的利益,反对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因此,不被统治阶级所容,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儒家为了稳固等级制,宣扬儒家道德观念,推出了一系列道德术语,如:

义:原指「宜」,正义,即行为合于「礼」。

礼:克己复礼,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西周)等级制度要求,达到贵贱有序。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礼就是分封制、宗法制下的奴隶社会等级制度,乐就是音乐符合相应的等级。

等级秩序:

(一)社会秩序:家、家族、家国。

(二)社会伦理:内外有别、上下有序。

为什么国家是由国和家组成的呢?国家,家国,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国是大家的家,国是放大的家,没有家哪有国,没有国哪有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现代化使我国的家族伦理失去社会基础,家国情怀逐渐变得淡漠。与我们相比,西方人的国家就是一个地理概念,跟中国人的国家概念完全不同,西方人的家族伦理和家国情怀非常淡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儒家的礼,强调有等差的仁爱,尊卑有序,等级森严,主张等级内的亲爱,即礼,实现等级和谐,君王掌握政权,宗教不能干涉政治,不主张民主和言论自由,实行温和的专制,有限制的独裁。

智:同「知」,道德范畴,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诚信。

恕:宽恕、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能施于人。

忠:忠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义礼智信」,乃人生五德、五常。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敬人即为礼;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智就是智慧。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信者,人言也,就是信守承诺。古时候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们纯真朴素,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言而有信。

孝:孝道,不仅仅是顺从,更是责任。孝道的本质不是为了磕头请安,而是为了保证家庭和谐,人口繁衍。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孝悌是仁的基础。

【论语·子路】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不会盲目附和,小人表面附和,却不能真正和谐相处。儒家的和而不同,真正强调的重点在于和,而不是不同。

儒家主张建立宗法专制(人治)社会,核心思想就是服从,强调忠君爱国,尊卑有序,皇权至上,不主张民主和言论自由。帝王实际上都是乾纲独断的主,需要的是百依百顺的奴才,容不下奴才恃宠而骄,恃宠而骄必定会导致有恃无恐,容不下骄兵悍将,容不下拉帮结派,也容不下刚正不阿。皇家威严不容触碰,以下犯上就是死罪。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忠臣、宠臣、奸臣、酷吏都是帝王治国所需要的工具。儒家最看重德,德的核心就是谨遵礼制,即:守礼制的人就是君子,不守礼制的人都是小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无才是君子,德才兼备是圣人。儒家的目的就是要让国民都成为谨守礼制的君子。

儒家,表面上看起来是谈道德,实质上是君王治国理政之道。

孔子家族历经两千多年而长盛不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其家族永远稳保荣耀与地位。每当改朝换代,率先俯首称臣的总是衍圣公。

杨志为什么不能进入族谱?因为杨志反过朝廷,即使被招安了也不能入族谱。

西方崇尚个人自由主义,中国强调稳定和集体主义,哪个更好?

儒家重阳,道家重阴。

「四书」 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除了【周易】,这些书主要讲如何调整人际关系的儒家道德规范,并不是经世济民的真学问。科举制度下培养出来的读书人只会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辈子皓首穷经,满脑子仁义忠孝,却没有根,没有真正悟道。朱元璋为何要批评大学士宋濂?朱元璋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自学成才。宋濂祖籍义乌,迁居浦江,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批评宋濂:「虽博通古今,惜乎临事无为,每事牵制弗决。若使尔检阅则有余,用之于施行则甚有不足。」

颜回死读书,最后贫病而死,最孝顺孔子,最懂孔子的思想,孔子最喜欢。子贡是巨富,儒商鼻祖,守孔子墓6年,是政治家,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是最能干的弟子,却常挨孔子批。

【大学】讲什么?【大学】讲的是一个字:善。

(一)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尚书】记载了儒家的治国方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人心难测,道心微妙,行事贵在求精专一,治世贵在恪守中道。

儒家的政治理想是贤能政治,大同世界。【礼记·礼运·大同篇】是这样描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