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黄帝内经】天道之秘:日月之光与万物生长的奥秘

2024-03-31国风

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好理解,而下面这段却是艰深晦涩。

纵观【内经】各版本,个人觉得王冰注解比较好。以下内容就是根据王冰注解翻译而成。

原文:
黄帝问曰:日月不光于无间,闷闷掩神则少明,天道其亦然,何故耳。

岐伯曰: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承命,故精不施,精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稾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黄帝问道:日月之光不普照大地,人们就会感到闷闷不乐,精神不济。天之阳气所化生的万物又常被地之阴气遏闭,这是什么原因呢?
歧伯回答说(以下分段翻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气清净,即是光明,正是天体的状态。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天气清净是指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和尘埃,使得天空看起来更加清澈透明。光明则是指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发出的光亮,这些光亮在清净的天空中显得更加明亮和纯净。这种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给人带来舒适和宁静的感觉,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天气清净,则光明无穷,可以使人的寿命得以延长。人的寿命得以延长,也是因为顺应了天地间的规律。


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道不言,德性隐藏,是因为天道的应用是无穷的,所以不会下降。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意思是最高的德性是隐藏的,因此是有德的。这里的「德」是指天道的德性,即天道所具有的属性。这句话也表明了全生之道要顺应天道,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在古代哲学中,天道被视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主宰着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同时,天道也被认为是一种有德的、公正的力量,它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运行,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因此,「德」在这里的含义是指天道的公正无私、无形的力量和规律性。人们应该顺应天道,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实现全生之道。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竅。
天之所以藏德,是因为它想要隐藏大光明,所以大光明出现则小光明就会消失。意思就是说,天特别亮的时候,太阳和月亮就会不那么明亮。因此,天体的德性不可不藏。同样地,人的真气也不可泄露,应该保持清净法道,以保天真。如果违背了道,则虚邪之气会侵入空窍。也就是说,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才能避免受到邪气的侵害。这里是在比喻自然界中的规律和平衡,强调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才能避免受到伤害。同时,这也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自以为是,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阳气是指天气,也包括风热等有害因素;地气是指湿气,也包括云雾等遮蔽物。风热之害人,则九窍闭塞,雾湿之为病,则掩翳精明。「冒明」这个词是在描述一种遮蔽、隐匿光明的状态。在自然界中,如果天气不清净,则会使得日月的光明无法显现;在人体中,则会使得眼睛受到损害,失去光明。【灵抠经】说:「天有日月,人有眼目。」这意味着天体的光明和人体的视觉功能是相对应的。如果天体的光明被遮蔽,那么人体的视觉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雾和云是同类气象,露和雨也是同类气象。如果阳盛则地气无法上应,阴虚则天气无法下交,导致云雾不化,精微之气无法上应于天,因此也就不会有白露降下。【阴阳应象大论】也提到,「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只有当阴阳二气交合,才能形成雨露。如果一方过于旺盛,另一方就会不足,导致阴阳二气无法交合。
这也可以用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来进行解释。中医认为,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在这段话中,云雾和露水分别代表了天地之气,也就是阴阳之气。如果云雾不精,则说明阳气过盛或者阴气过虚,导致阴阳无法交合,也就无法形成露水。同样地,如果人体内部阳气过盛或者阴气过虚,也会导致阴阳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交通不表,万物承命,故精不施。精不施则名木多死。
易系辞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然不表交通,则为否也」。易曰:「天地不交,否」。意思是说乾为天为阳,乾阳之气上升,坤为地为阴,坤阴之气下沉,阴阳二气运行方向相反,互不交合,万物生长受阻,故称之为「否」。如果云雾不化其精微,雨露不霑于原泽,则天气不降,地气不腾,变化之道既亏,生育之源斯泯,从而导致万物之命无禀而生。然而,名木先应其死,这是因为名木是表陈其状的珍木,它们需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来维持生命。如果交通不表,则否,万物无法得到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从而导致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苑稾不荣
这里所谓的「恶气」,指的是对生物有害的气候因素,如严寒、酷热、干燥、潮湿等。「发」指的是这些恶气得以释放或消散。「节」指的是适度的节制,即气候变化要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菀」和「稾」则是指草木等植物,其中「菀」指的是茂盛的植物,「稾」则是指枯萎的植物。

如果邪恶的气候不散发,风雨无度,草木等植物便会受到严重的伤害,无法在春天繁茂生长。这不仅仅是对草木等植物而言,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如果人体的气血循环不畅,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果人体的气血无法畅通,那么体内的邪气就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身体健康受损。因此,保持气血畅通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如果气血不畅,就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恶劣的气候频繁出现,天地间的气候变化失去规律,这会导致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如果人们不顺应四时的变化,不注意避免八风的伤害,就会失去与自然的和谐,导致身体的元气受到损害。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身体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甚至导致生命的终结。因此,人们应该注重调节自己的生活和行为,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这里所说的「从」,就是顺应的意思,即顺应四时的变化。四时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如果逆之而行,就会导致五脏内伤,从而引发其他的疾病。只有圣人能够遵循自然的规律,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因此他们不会患上奇异的疾病,万物也不会失去生长的机会,天地间的生气也不会枯竭。道其实并不远离人类,而是人心远离了道。只有圣人的心与道相合,因此他们才能福寿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