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张瑞图草书的「折笔法」,如大刀片来回拔动

2024-03-31国风

张瑞图(1570年-1641年),字长公,号二水,别号果亭居士、白毫庵主等,福建晋江人,是明代后期著名的书画家,尤其以草书成就显著。他的草书风格独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便是「折笔法」,这种技法在他的笔下展现出以下特点:

1. 刚劲折转的笔画形态

张瑞图草书的折笔法,体现在笔画的起止转折处,常以锐利的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折线来替代传统草书中较为圆润的弧线转折。这种折笔的处理方式使得笔画形态显得格外刚劲挺拔,具有强烈的力度感和雕塑感。折笔处往往干净利落,无多余修饰,给人以斩钉截铁、果断决绝的印象。

2. 方折为主的笔法特色

与传统草书注重线条的圆润流畅不同,张瑞图的草书更倾向于使用方折的笔法。他巧妙地运用提按顿挫,使得笔画在转折时呈现出明显的方棱,甚至在连续的线条中也能看到一系列连续的折角,形成一种独特的「折带状」线条。这种方折笔法不仅增强了线条的立体感,也突显出草书结构的骨骼与筋脉,给人以峻峭峭拔之感。

3. 空间分割与布局的新意

折笔法的应用,使得张瑞图草书在字形结构上产生了新的空间分割方式。字内空间被折笔所形成的几何形状切割,形成许多小的空白区域,这些区域与笔画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字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在章法布局上,折笔带来的硬朗线条和锐利转折,打破了传统的行气连贯性,使得整幅作品在连绵中带有断续,平添了几分现代感和设计感。

4. 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与精神气质

张瑞图草书的折笔法是他个性与创新精神的体现。这种技法与他为人刚直不阿、特立独行的性格相吻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草书既有草书应有的流畅与动感,又融入了金石碑刻般的峻厉与骨力,体现了他对传统草书的突破与革新精神,以及对个人艺术风格的执着追求。

张瑞图草书的折笔法以其独特的刚劲折转、方折为主、空间分割新意以及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塑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草书风貌。这种风貌打破了传统草书的柔婉流丽,代之以峻峭、硬朗、极具个性的艺术气质,对后世书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书法史上的一股独特潮流。

释文: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宗之潇洒美少年, 酒酣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天启丁卯春书 瑞图

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诗。八仙,指诗人贺之章、张旭、李白等酒仙。诗中尽写他们嗜酒、醉酒之憨态。为天启七年张瑞图五十八岁时书。【感辽事作六首卷】,绢本,行草书,内容为自书诗。诗卷起首处颇圆浑厚重,第二行起渐见爽利,起笔多顺锋尖入,折角方峻严厉,翻覆自如。偶用圆转,皆极婉转遒丽。据诗后之跋,此卷为天启元年张瑞图五十二岁时所书。

【杜甫饮中八仙歌】,酒金纸本,行草书,内容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诗,八仙,指诗人贺之章,张旭、李白等酒仙。诗中尽写他们嗜酒、醉酒之憨酒。张瑞图书时,尽情挥刷,即使没有醉意,至少也是极其放松的状态。与【感辽事作六首】相比,此卷更显生拗,天启七年张瑞图五十八岁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