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大同有座寺庙,谦称「老二」,全城无寺敢以「老大」自居。

2024-09-16国风

这就是俗称「南寺」的善化寺。在大同,早于善化寺的是「北寺」通光寺,它建于汉明帝时期,堪称大同的「老大」,可惜在文革时期被毁。而现存的善化寺,始建于唐代,由唐明皇赐名「开元寺」,晋初时改名为「大普恩寺」。经历1122年的战争破坏后,金代进行了重修。1445年,明朝再次对其加以整修,并改名为「善化寺」。

寺院内主要看点是辽代建筑大雄宝殿,金代建筑天王殿、三圣殿和普贤阁。

天王殿

山门天王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金代山门,殿内的四大天王塑像,威严中透露着细腻,为明代雕塑。善化寺的山门为金代建筑,山门为正门,常闭不启,游客进寺院,得从腋门进入。不过山门天王殿绝对是不可错过的精彩一环,务必驻足欣赏。

三圣殿

供奉华严三圣的三圣殿,是善化寺的中殿,建于金天会至皇统年间。单檐庑殿顶,左、右侧端檐下有结构复杂的斜拱,硕大似盛开的花朵,既可承重又起装饰作用的斜拱,是辽、金建筑独有的创新之作。

步入殿内,最初支撑殿顶的仅有四根粗壮的金代原构巨柱,后来虽又增添了四根辅柱,但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辅柱并未置于大殿的主梁之下,而是巧妙地移至了后侧。

在殿内左侧,立有记录善化寺身世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金代碑碣。此碑文由朱熹的叔父朱弁于1176年亲笔撰写。靖康之变后,朱弁不幸被金人劫留,在善化寺居住了14年。这块碑文,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资料,而且也是难得的书法妙品。

大雄宝殿

善化寺的大雄宝殿为辽代遗构,善化寺的核心建筑,面阔七间(41.80米),进深五间(26.18米),规模宏大。

殿内亦采用减柱法,空间开阔,顶部为斗拱敞开的露明造,唯有中央的当心间施有平棋和八角形藻井,这个珍贵的藻井为辽代遗物。

殿内有金代塑像33尊,正面佛台上端坐「五智如来」,两侧塑有24天王像。墙壁上保存有清代康熙年间所绘壁画190多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大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因被用作仓库而得以侥幸保存下来,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迎接着每一位前来探寻历史足迹的游客。

普贤阁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西侧,建于金代,1953年经过重修,也有着别致的古韵,其细部结构许多处与应县木塔相似。

另外,大雄宝殿东侧的文殊阁,原为和普贤阁完全相同结构的阁楼建筑。民国年间毁于火灾,现在所见为2008年重建。

善化寺位于大同古城内,公交车27路可直达善化寺。出华严寺沿仿古街向南,从教场街的小巷也可以通往善化寺。进寺参观免费,但需要在寺院门口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