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十首最美中秋诗词,花好月圆共赏秋,暮云清寒寄相思

2024-09-16国风

对于中国人而言,中秋节最为深远的意义,莫过于团圆二字。

或许正因如此,古人才会留下如此众多的诗词,于中秋之夜表达对亲人、挚爱及友人的深深思念。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何时何地,一年最圆满的一次月光,希望我们都能和至亲至爱的人一起分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苏轼在密州任太守。

由于与当权变法者王安石等人的政见不同,苏轼自求外放,辗转于各地。

他与亲生弟弟苏辙已有七年之久未曾相聚。

中秋当夜,明月高悬,苏轼望着那轮满月,心绪难平,遂借着酒意正浓,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传世名篇。

词开篇即以「把酒问青天」的豪迈姿态,表达了对月光的向往和赞赏之情,想乘风归去,超脱世俗。

然而,词人在幻想归月的同时,又考虑到月宫的寒冷与孤独,还是人间烟火温暖人心。

明月皎洁美好,而思念的人却不在身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难得圆满。

词人赏的是天上月,道的却是人间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祈愿世间众人皆能平安喜乐,圆满无缺。

中秋月

【明】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正是团圆赏月的好时节。

词的开篇便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中秋之月的皎洁与美好。

这轮明月,不仅照亮了夜空,更照亮了诗人心中的柔情与思念。

每当月圆之时,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远方的亲人,那份深深的牵挂,便如这月光一般,温柔而绵长。

希望每年都能欣赏到中秋之夜的瑰丽月色,愿人人都能团圆美满。

十五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圆之时更思人。

中秋夜的月光,清冷如水,洒在庭院地面上,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静谧的夜晚,鹊鸦安静地栖息着。

清冷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今晚,人们都仰望着当空的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

这首诗意境很美,用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历经多次升迁后,终又遭遇了贬谪的命运,从而宦游至他乡异地。

恰逢中秋佳节,他却孤身一人流落异乡,因此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篇。

中秋的明月,穿透梧桐枝叶,在地面上映出斑驳的树影。在这个秋意浓浓的夜晚,诗人漂泊在外,独自一人在角落里,体会着孤独与落寞。

他抬头仰望明月,想象着嫦娥在清冷寂寥的月宫中,只有孤零零的桂树与她相伴,心中也不免涌起惆怅与怨恨。

身为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让他感到无尽的怅然与失落。

阳关曲·中秋作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的八月十五。

那年二月,苏轼的弟弟苏辙与他在东坡相会,随后的四月,苏辙陪伴苏轼一同前往徐州,直至八月中秋之后才依依惜别。

这是兄弟俩在分别长达七年之久后,首次重逢并共同度过中秋佳节。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

月到中秋格外明,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

可在短暂的相聚后,又是长久的别离,不免让人感叹,明年的中秋,又会到何处与何人观月赏景呢?

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淡淡忧虑。

中秋月

【唐】齐己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碧空如洗,毫无云翳,清凉的露水沾湿了衣襟。在璀璨星光的映衬下,一轮满月缓缓升起。

它逐渐升高,连东边的高楼也无法遮掩其光芒,当它在天际遨游时,普天之下,无处不可见其清辉。

明亮的月光自然引发人们的吟咏之情,然而那月中的桂树影子却是无法触及的。

可惜那半夜里皎洁的月影,正映照在贵族亲信们饮宴后留下的空酒杯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美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

诗人想象这些飘落的桂花是月宫里嫦娥洒下人间的。

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是中秋赏月诗中的佳作之一。

一剪梅·中秋无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栊,雨湿纱栊。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该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到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

辛弃疾自投南宋以来,从未获得朝廷信任重用,相反屡遭权奸弹劾,一贬再贬,直至削职闲居,无法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

词开篇便回忆了往昔中秋佳节的美好景象,月华如练,桂香四溢,花与月皆映入杯中,一片祥和。

但今夜中秋,却是云雨交加,无月可赏,词人内心不免失落与无奈。

词人想要乘风上天质问天宫,为何如此对待他,却又发现无路可通。

只能以红烛为伴,借酒浇愁,慢歌独饮。

词人明伤「中秋无月」,实则叹英雄末路,壮志难酬。

水调歌头 · 其三和董弥大中秋

【宋】朱敦儒

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

金风玉露相间,别做一般清。

是处帘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

乐世足欢情。

莫指关山路,空使翠蛾颦。

水精盘,鲈鱼脍,点新橙。

鹅黄酒暖,纤手传杯任频斟。

须惜晓参横后,直到来年今夕,

十二数亏盈。

未必来年看,得似此回明。

从古至今,中秋之月的金风玉露,别有一番清新脱俗之美。

中秋夜,家家户户争卷帘栊赏月,管弦之乐四处响起,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亦是如此,应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时刻。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宋】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

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

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

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

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在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晁补之正担任着泗州知府的职务。当中秋佳节的夜幕低垂,他举杯邀月,对影抒怀,因感怀个人经历,故有此词作。

全词运用丰富的意象,青烟、碧海、金镜、永夜、闲阶、桂影、露凉、寒螀、蓝桥路等,营造出一种清幽、冷寂而又超脱尘世的中秋月夜图。

词人在描绘月色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和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深沉,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