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四首古诗,寄寓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024-04-15国风

公元764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一年。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至763年被平定,这场战乱给唐朝带来了极大的动荡,同时也深深影响了杜甫的生活和创作。战乱期间,杜甫颠沛流离,曾一度避往梓州等地。

当安史之乱终于平息后,杜甫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大好,于是在764年回到了他在成都的草堂。此时的成都草堂环境优美,周围呈现出一派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诗人在草堂内,透过窗户可以远眺西岭雪山那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门前则停泊着来自遥远东吴的船只,象征着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交通物流重新畅通。

在这首【绝句】中,杜甫以极其生动传神的笔触描绘了身边的自然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展现了春天的明媚与活力,黄鹂悠扬的歌声回荡在翠绿的柳林间,白鹭群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之上,充满了和谐与安宁的气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首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动态,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欢唱,白鹭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接下来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从诗人的视角出发,通过窗户看到远处西岭上的千年积雪,以及门前停泊的来自东吴的船只。这不仅扩展了画面的空间感,也富含了深远的意境。西岭的千秋雪象征着永恒,而东吴的万里船则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归乡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这首诗以其精湛的对仗和生动的意象,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杜甫的这首【绝句】以其生动的画面感和广阔的时空跨度著称,通过四个诗句展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静谧的自然景色以及辽远的地理空间,寄寓了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以下是三首也有相通的意味: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这首诗同样是描绘春天景象,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展现季节变迁,与杜甫诗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样捕捉到春天到来的信号,赋予自然界以活泼的生命力。

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简洁明快地描绘出早春时节,竹林之外稀疏绽放的几枝桃花,点出了春天的到来,既有水墨画中的留白艺术,又寓含了春意盎然的生命力。

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春水渐暖,鸭子最先感知到这微妙的变化,开始嬉戏于江水中。这既是现实生活中鸭子水性的生动描写,又是诗人借物喻理,表达对世间万物生命律动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转而描绘岸边的植被景观,蒌蒿遍地丛生,芦苇刚刚冒出短短的新芽,进一步烘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则是对当时节令的巧妙提示,春季正值河豚逆流而上的繁殖季节,暗示着自然界中生物活动与季节更迭紧密相连,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时令美食的期待与乡土风情的关怀。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四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春景元素,构成了一幅立体而鲜活的江南春色图,并赋予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学养,堪称题画诗中的佳作。同时,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该诗描绘的山寺景象宁静且富有禅意,其中「山光悦鸟性」一句与杜甫诗中黄鹂翠柳相互呼应,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感知。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进入古寺的情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次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通过曲折的小径引领读者进入更为幽深的禅房,花木的繁茂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静谧。颔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以山光和潭影喻指自然之美,使鸟儿欢悦,也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万物沉寂,唯有钟磬的声音回荡,引人深思。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禅院美景的描写,更通过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禅宗清净境界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禅意和隽永的哲思。常建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精神世界巧妙地融合,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禅宗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虽然整体氛围较杜甫诗更为孤寂冷清,但【江雪】中描绘的孤舟与「门泊东吴万里船」都承载着远方的故事,二者都通过舟船传达出远离喧嚣、独立天地间的意境。

首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对周围环境极度寂静、荒凉的描绘。「千山」、「万径」并非实指具体的数量,而是夸张手法,用来强调范围之广、覆盖面积之大,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纵横交错的小径,都笼罩在一片白雪皑皑之中,不见飞鸟翱翔,也不见行人足迹,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荒寒至极的氛围。 「鸟飞绝」、「人踪灭」,暗示着大自然在严冬下的沉寂,同时也映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个人处境,柳宗元被贬谪南方后的孤独心境和社会现实的冷漠疏离。

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面聚焦到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孤舟之上垂钓于寒冷的江面上。此翁形象代表了柳宗元自己坚韧不屈的性格和独立的人格尊严,即使面对恶劣的环境和人生的困境,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执着,坚持自我,超脱尘俗。 「孤舟」与「独钓」进一步深化了孤寂的主题,但这种孤独并非消极避世,而是蕴含着对生活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老翁在冰天雪地之中,表现出遗世独立、傲骨嶙峋的精神风貌,成为作者借以抒发自身高尚节操和坚定意志的象征。

【江雪】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呈现出一幅旷达而寂寥的冬日江雪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丰富、寓意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