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丈夫出差一趟,竟34年未歸,晚年周煉霞收到陌生書信:請你嫁給我

2024-07-16台海

1927年,上海灘名媛周煉霞與富家公子徐晚蘋喜結連理,二人琴瑟和鳴,堪稱模範夫妻。然而,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1947年的一天,徐晚蘋告訴妻子要去台灣出差,周煉霞以為丈夫最多一個月就會回來。誰曾想,這一別竟是34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周煉霞獨自撫養五個孩子,靠著畫畫和教學維持生計。她始終堅信丈夫會回來,每天都期盼著他的訊息。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希望漸漸變成了絕望。

直到1981年,已經68歲的周煉霞收到一封來自台灣的陌生書信。信中寫道:"請你嫁給我。"這封信究竟是誰寄來的?為什麽會在34年後突然出現?這封信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周煉霞的早年生活

在20世紀初的上海,周煉霞的名字如同一股清風,吹拂過這座繁華都市的每個角落。她出生於1913年,家境殷實,父親周慕橋是當時頗有名氣的畫家,母親則是個溫婉賢淑的大家閨秀。

周煉霞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對藝術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父親常常帶她去畫室,教她用毛筆勾勒出流暢的線條。年幼的周煉霞總是安靜地坐在一旁,專註地看著父親創作,那些色彩斑斕的畫作仿佛在向她訴說著無聲的故事。

除了繪畫,周家還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周煉霞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中西結合的教育,不僅精通四書五經,還能流利地說英語和法語。她就讀於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聖瑪利亞女校,在那裏,她不僅學習了現代知識,還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周煉霞的才華逐漸顯露。她的畫作開始在上海的藝術圈引起關註,特別是她所創作的仕女圖,將傳統的工筆畫技法與現代審美完美結合,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魅力。1930年,年僅17歲的周煉霞就舉辦了個人畫展,引來眾多文人雅士的贊嘆。

然而,周煉霞並不滿足於僅僅成為一個畫家。她活躍於上海的社交圈,經常出入各種沙龍和聚會。她的才智和魅力很快就讓她成為了上海灘的名媛。在那個年代,"名媛"並不僅僅意味著美貌和富有,更代表著才華橫溢和見識廣博。

周煉霞就是這樣一位名媛。她能與人談論文學、藝術、時事見解常常讓人耳目一新。她的衣著打扮也總是引領潮流,無論是傳統旗袍還是西式禮服,在她身上都顯得優雅得體。她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了上海灘眾多女性模仿的物件。

然而,周煉霞並非沈溺於浮華。她深知自己的社會責任,常常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她曾多次舉辦畫展,將所得款項悉數捐給貧困學生。在戰爭時期,她還積極參與救助難民的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

周煉霞的才華和魅力自然吸引了眾多追求者。其中不乏富商、政要和文人墨客。然而,她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她曾在日記中寫道:"我要找的不是一個能給我榮華富貴的人,而是一個能與我攜手共創未來的伴侶。"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1927年,周煉霞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徐晚蘋。這位富家公子不同於其他追求者,他不僅欣賞周煉霞的才華,更尊重她的獨立人格。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陷入了熱戀。

與徐晚蘋的相遇與婚姻

1927年的上海,正值春暖花開之際,周煉霞與徐晚蘋的相遇仿佛一場精心安排的戲劇。那天,周煉霞應邀參加一場文人雅士的聚會,徐晚蘋作為主人的朋友也在場。當周煉霞踏入會場時,她那優雅從容的氣質立即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徐晚蘋。

徐晚蘋,這位出身富貴的公子哥,平日裏見慣了各色美人,卻在看到周煉霞的那一刻驚為天人。他主動上前搭訕,談吐不凡,很快就與周煉霞聊得火熱。兩人從詩詞歌賦談到天文地理,又從時事政治聊到藝術創作,賓主盡歡。

這次相遇之後,徐晚蘋頻繁出現在周煉霞的生活中。他時常邀請周煉霞參加各種文化沙龍,有時則是單獨相約品茶聽戲。在這個過程中,周煉霞逐漸發現,徐晚蘋並非只是一個紈絝子弟,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到的見解。

半年後的一個月夜,徐晚蘋在蘇州河畔向周煉霞求婚。他沒有大張旗鼓,只是靜靜地拿出一枚鑲嵌著綠寶石的戒指,說道:"煉霞,我想與你共度余生。"周煉霞欣然應允,兩人隨即舉辦了盛大的婚禮。

婚後的生活如同蜜糖般甜蜜。徐晚蘋尊重周煉霞的才華和追求,不僅支持她繼續創作,還為她開設了一間專門的畫室。周煉霞則成為了徐家的賢內助,協助丈夫打理家族生意,同時也不忘繼續自己的藝術創作。

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深厚,很快就有了愛情的結晶。1929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取名徐谷。隨後幾年,又迎來了四個孩子。周煉霞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依然堅持創作和社交活動,成為了上海灘傳頌的賢妻良母典範。

徐晚蘋也是個有遠見的商人。他看準了上海的發展前景,在外灘附近購置了幾處房產。這些投資很快就帶來了豐厚的報酬,使得徐家的財富不斷增加。但徐晚蘋並沒有因此變得驕奢淫逸,反而更加勤勉工作,他常說:"我要為煉霞和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徐晚蘋和周煉霞決定留在上海,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抗戰。他們將自己的一處房產改造成難民收容所,為那些失去家園的人提供庇護。周煉霞還組織了一個婦女團體,為前線將士縫制衣物。徐晚蘋則利用自己的人脈,為地下抗日組織提供資金支持。

戰爭結束後,徐晚蘋和周煉霞的感情更加深厚。他們常常攜手出遊,或是在家中相對彈琴作畫。徐晚蘋雖然工作繁忙,但總是會抽出時間陪伴家人。每個周末,他都會帶著全家人去郊遊或是看電影,享受天倫之樂。

1947年初,徐晚蘋的事業蒸蒸日上。他開始考慮將生意擴充套件到台灣。在一個春日的早晨,徐晚蘋告訴周煉霞,他需要去台灣出差一趟,可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周煉霞雖然不舍,但也理解丈夫的事業需求。她為丈夫準備了一些日用品,並囑咐他註意身體。

臨行前的那個晚上,徐晚蘋拉著周煉霞的手,說道:"等我回來,我們就去歐洲旅遊吧,我知道你一直想去巴黎看看。"周煉霞笑著點頭,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誰也沒有想到,這竟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徐晚蘋踏上了前往台灣的輪船,從此杳無音信。周煉霞起初以為丈夫只是暫時沒有聯系,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漸漸意識到情況不對勁。她四處打聽,派人去台灣尋找,卻始終沒有徐晚蘋的訊息。

就這樣,周煉霞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她堅信丈夫一定會回來,每天都守在電話旁,期待著那個熟悉的聲音。然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徐晚蘋始終沒有出現。周煉霞的生活,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34年的等待與堅持

1947年春天,徐晚蘋離開上海前往台灣,本應是一次短暫的商務旅行,卻意外成為了一場長達34年的分離。周煉霞從未想過,她將獨自面對如此漫長的歲月。

最初的幾個月,周煉霞每天都守在電話旁,期待著丈夫的來電。她派人四處打聽徐晚蘋的下落,甚至想親自前往台灣尋找,但因為當時的政治局勢復雜,這個計劃最終未能實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周煉霞開始意識到,丈夫的失蹤可能與日益緊張的兩岸關系有關。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上海的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資本家家屬,周煉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她不得不放棄了原本優渥的生活,開始獨自撫養五個孩子。然而,周煉霞並沒有被困難擊倒。她憑借自己的才華和毅力,重新開始了生活。

為了維持家庭生計,周煉霞重拾畫筆,開始接受各種繪畫委托。她的畫作因其獨特的風格和深厚的功底,很快在上海藝術界贏得了贊譽。同時,她還在一所中學擔任美術教師,將自己的藝術才能傳授給年輕一代。

盡管生活艱難,周煉霞始終沒有放棄對丈夫的等待。每逢徐晚蘋的生日或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她都會準備一桌豐盛的晚餐,仿佛丈夫隨時可能推門而入。她還堅持為丈夫保留著一間書房,定期打掃,更換新鮮的花束,希望有朝一日徐晚蘋能夠回來。

1956年,周煉霞收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有人聲稱在台灣見到了徐晚蘋,說他已經在那裏組建了新的家庭。這個訊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周煉霞陷入了巨大的痛苦。然而,她並沒有輕易相信這個傳言。她堅信,自己了解的徐晚蘋絕不會背叛家庭。於是,她繼續等待,繼續堅持。

隨著歲月的流逝,周煉霞的孩子們逐漸長大。大兒子徐谷繼承了父母的藝術天賦,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畫家。其他幾個孩子也各有所成,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成就。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周煉霞感到欣慰,但內心深處始終有一份遺憾——徐晚蘋錯過了孩子們成長的美好時光。

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為周煉霞帶來了新的希望。兩岸關系開始緩和,她再次嘗試尋找徐晚蘋的下落。她透過各種渠道向台灣發出詢問,但始終沒有得到明確的回應。

就這樣,周煉霞在等待中度過了34個春秋。她的黑發已經變成了銀絲,曾經光滑的臉龐也布滿了皺紋。然而,她對丈夫的愛和思念卻從未減少。每當有人勸她放棄等待時,她總是微笑著說:"只要還有一絲希望,我就會一直等下去。"

1981年,已經68歲的周煉霞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一天,她收到了一封來自台灣的陌生信件。當她顫抖著手拆開信封時,看到的是一句簡單而又震撼的話:"請你嫁給我。"這封信,將周煉霞34年的等待推向了高潮,也為這段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揭開了新的篇章。

重逢與晚年生活

1981年的那封信,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周煉霞的生命中激起了巨大的漣漪。信中那句簡單的"請你嫁給我",仿佛是對過去34年等待的回應。周煉霞立即回信,詢問更多細節。很快,她收到了徐晚蘋的詳細解釋。

原來,1947年徐晚蘋到達台灣後不久,就因為政治原因被扣留。在長達十幾年的監禁中,他失去了與外界聯系的一切機會。釋放後,他努力尋找回到大陸的方法,但兩岸關系的緊張使得這個願望難以實作。直到1979年兩岸關系開始緩和,他才終於找到機會聯系上了周煉霞。

得知真相的周煉霞決定前往台灣與丈夫團聚。然而,由於當時的政策限制,這個過程並不順利。她不得不經歷了長達一年的申請和等待。在這期間,她與徐晚蘋透過書信保持聯系,互相訴說這些年來的經歷和思念。

1982年春天,68歲的周煉霞終於踏上了前往台灣的旅程。在台北機場,她一眼就認出了那個等候在人群中的熟悉身影。盡管歲月在徐晚蘋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但那雙眼睛依然如當年般炯炯有神。兩人相擁而泣,35年的分離在這一刻終於畫上了句號。

重逢後,周煉霞和徐晚蘋補辦了婚禮。這場遲到35年的婚禮雖然簡單,但充滿了溫馨和感動。許多台灣的文化界人士都來祝賀,這對跨越時空的戀人成為了海峽兩岸友好交流的象征。

婚後,周煉霞和徐晚蘋開始了他們的晚年生活。他們在台北郊外買了一棟帶花園的小洋房,周煉霞將其布置成了充滿藝術氣息的溫馨家園。她在花園裏種植了各種花草,徐晚蘋則負責打理一小片菜地。每天清晨,兩人都會在花園裏散步,享受寧靜美好的時光。

1984年,周煉霞和徐晚蘋應邀回到上海探親。這次回歸讓他們備受關註,成為了兩岸文化交流的典範。在上海期間,他們走訪了昔日的故居,重溫往日記憶。周煉霞還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個人畫展,展出了她這些年來的創作,引起了巨大反響。

回到台灣後,周煉霞和徐晚蘋開始積極參與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他們接待來自大陸的文化界人士,也多次返回大陸參加各種藝術活動。透過自身經歷,他們為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7年,周煉霞迎來了她的藝術生涯的巔峰。她在台北舉辦了一場大型回顧展,展出了她近60年的藝術創作。這次展覽吸引了兩岸眾多藝術愛好者,成為當年台灣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徐晚蘋全程陪伴在妻子身邊,為她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

1990年,已經77歲的周煉霞開始感到身體不適。經檢查發現,她患上了肺癌。面對病魔,周煉霞表現得異常堅強。她繼續創作,仿佛要用畫筆留住生命中的每一刻。徐晚蘋寸步不離地照顧著妻子,兩人共同面對著生命的考驗。

周煉霞的病情牽動了兩岸眾多人士的心。許多老友和學生紛紛前來探望,表達關切之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周煉霞完成了她的自傳【跨越時空的愛】,記錄了她傳奇的一生。這本書後來在兩岸出版,成為了一段特殊歷史的見證。

1991年冬,周煉霞在台北的家中安詳離世,享年78歲。臨終前,她握著徐晚蘋的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卻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對愛情的忠誠,留下了一段跨越時空的傳奇故事。

藝術成就與社會影響

周煉霞的一生,不僅是一段跨越時空的愛情傳奇,更是一段藝術家不懈追求的歷程。她的藝術成就和社會影響,在她離世後愈發彰顯其重要性。

1940年代,周煉霞的作品開始在上海藝術界嶄露頭角。她的畫作以細膩的筆觸和深邃的意境著稱,常常以江南水鄉為主題,將傳統山水畫的意境與西方印象派的色彩運用完美結合。這種獨特的風格為她贏得了"新海派"畫家的美譽。

在與徐晚蘋分離的34年裏,周煉霞的藝術創作並未停滯。相反,她將對丈夫的思念和生活的艱辛轉化為創作的動力。這段時期,她創作了大量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如【春耕】、【江南雨巷】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她精湛的技藝,也反映了那個特殊時代的社會現實。

1960年代,盡管面臨政治風波,周煉霃仍然堅持創作。她開始嘗試新的題材和技法,創作了一系列反映工業發展的作品,如【鋼鐵長城】、【新城崛起】等。這些作品雖然帶有時代的烙印,但她獨特的藝術語言仍然得以保留,展現了藝術家在特殊時期的堅守與創新。

1980年代,周煉霞與徐晚蘋重聚後,她的藝術創作迎來了新的高峰。她的作品開始融入更多台灣元素,如【日月潭晨曦】、【阿裏山雲海】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台灣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藝術家對新生活的熱愛。同時,她創作了一系列回憶往事的作品,如【三十五年】、【重逢】等,以藝術的形式記錄了她的人生經歷。

周煉霞的藝術成就不僅體現在創作上,還體現在她對藝術教育的貢獻。在上海期間,她曾在多所學校任教,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年輕畫家。到台灣後,她繼續發揮自己的教學熱情,經常舉辦講座和工作坊,將自己的藝術理念傳授給台灣的年輕藝術家。

1987年在台北舉辦的大型回顧展,是對周煉霞藝術生涯的一次全面總結。展覽共展出了她近200幅作品,涵蓋了她60年的藝術生涯。這次展覽不僅獲得了藝術界的高度評價,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許多評論家認為,周煉霞的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一部用畫筆書寫的中國近現代史。

在晚年,周煉霞開始關註社會公益事業。她多次捐出自己的作品義賣,所得款項用於支持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她還設立了"煉霞藝術基金",專門資助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這些舉動不僅體現了她的社會責任感,也為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周煉霞去世後,她的影響力並未減弱。她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屢創新高,成為收藏家爭相追逐的物件。多個美術館和博物館舉辦了她的作品展,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到她的藝術創造。她的生平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和話劇,在兩岸廣為傳播,感動了無數觀眾。

2001年,為紀念周煉霞誕辰90周年,上海和台北同時舉辦了大型紀念展。展覽不僅展出了她的經典作品,還首次公開了她的部份手稿和書信,讓公眾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這位傑出藝術家的人生歷程。

2011年,在周煉霞百年誕辰之際,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跨越時空的藝術"大型回顧展。這次展覽全面梳理了周煉霞的藝術成就,展出了她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以及與她相關的歷史文獻。展覽吸引了大量觀眾,再次引發了社會對這位藝術家的關註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