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科普書單·新書|貓的多元宇宙

2024-01-18辟謠

【無知有解:未知事物的奇妙影響】

[美]丹尼爾·R.德尼科拉 著,潘濤 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本書旨在理解無知,乍一看這似乎有些自相矛盾——未知事物怎麽會變得已知,同時仍然是未知的呢?作者認為,無知不只是一種缺乏或虛空,它與知識之間有著動態而復雜的交互作用。他采用廣泛的哲學方法,使用住所、邊界、限度和視界作為隱喻,探究了不同形式的無知,並描述了滋長各種無知的文化。本書作者丹尼爾·R. 德尼科拉(Daniel R. DeNicola)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1973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葛底斯堡學院教務長(1996—2006年)、哲學系主任(2015—2018年),現為哲學榮休教授,著有【學會繁盛——博雅教育的哲學探索】【道德哲學現代導論】等。

【潘朵拉的希望:科學論中的實在】

[法]布魯諾·拉圖爾 著,史晨 劉兆暉 劉鵬 譯,上海文藝出版社·拜德雅,2024年1月版

一位科學家朋友直言不諱的提問:「你相信實在嗎?」作者在書中給出了縝密的回應,並對其科學論立場做出了最全面和具體的闡述,為從實踐角度理解科學實在和科學論所追求的那種實在論提供了出色的論證。透過一系列案例研究,作者展示了不同領域科學家的行動:從土壤科學家在亞馬孫地區的田野考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法國原子能科學家的核反應研究,再到路易·巴斯德對酵母中乳酸發酵的研究,從而向我們揭示了物質世界中的各類事件被轉化為科學知識的無數個步驟;他還選取技術世界的諸多例證,讓我們見證了物質世界與人類世界是如何在技術行程中相互聚合、相互轉化的。本書作者布魯諾·拉圖爾是法國當代著名科學哲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科學技術論學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先後任教於巴黎高等礦業學校、巴黎政治學院。

【數位一點不老實:看穿紛繁資訊中的數據玄機】

[英]湯姆·芝華士 [英]大衛·芝華士 著,鄧妍 譯,九州出版社·理想國,2023年11月版

我們時常遇到大量統計數據,如占比、患病率、風險值等。大量或顯或隱的數位,都可能因誤讀或誤用而扭曲真相,要讀懂它們進而做出合理判斷,「統計意識」不可或缺。本書幫讀者了解數位方面的22個常見錯誤和花招,它們出現在評價速度和重要性的大小、準確率和排名的高低等眾多情境中。本書會告訴你各種數位的采集和表達過程可能出現哪些偏差進而產生「睡前看螢幕會死人」等誤導性看法,負責可信的統計數據工作又該遵循怎樣的指南。本書作者湯姆·芝華士(Tom Chivers)是科學作家,曾供職於【每日電訊報】、BuzzFeed等媒體;大衛·芝華士(David Chivers)是英國杜倫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

【數位只說10件事】

[美]柯林·史超活 著,謝濕檀 譯,貴州人民出版社·輕讀文庫,2024年1月版

本書共由十篇小文章組成,將帶你一起踏上一趟有關數學歷史的旅程,揭開宇宙的語言——數位——中所蘊含的秘密:從那些喊過「我發現了」的數學家,到影響、塑造我們日常生活的理論,作者會用一段段鮮活生動的故事來告訴你為什麽數學一點兒都不無聊,或者說我們之所以覺得無聊,其實只是學校教數學的方式不對。本書作者柯林·史超活是天文學作家、演說家、皇家天文學會成員。

【在雲端:飛行旅途中的科學】

[英]布萊恩·克雷格 著,陳明暉 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23年11月版

從我們踏入機場的那一刻起,各種科學原理就開始為我們表演。量子物理、相對論、混沌、碎形……這些有趣的現象將接二連三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飛行旅途中的每一刻都充滿著體驗科學的機會,本書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了我們沿途遇到的種種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安檢儀如何工作?飛機跑道如何編號?飛機為什麽能飛得起來?天空為什麽是藍色的?風暴因何而起?導航系統如何運轉?如果在半空中開啟艙門將會發生什麽?本書作者布萊恩·克雷格(Brian Clegg)是知名科普作家,1955年出生於英國蘭開夏郡,劍橋大學自然科學碩士(專攻實驗物理)。

【神秘的量子生命】

[英]吉姆·艾爾-哈利利 約翰喬·麥克法登 著,侯新智 祝錦傑 譯,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湛廬文化,2023年11月版

在整個科學領域,量子力學是很有影響力的重要理論。沒有量子力學,我們就無法解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比如:知更鳥長途遷徙時是如何透過微弱的地球磁場感知方向的?小醜魚是如何找到回家之路的?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傳遞效率為什麽那麽高?對所有這些問題的解答,都離不開量子力學,離不開量子穿隧、量子相幹性和量子纏結。酶促反應、光合作用、嗅覺、鳥類的磁感應、基因的復制、心智之謎、生命的起源,這種種現象都與神秘的量子世界有關。這本書介紹了量子生物學,在作者看來,生命似乎演化出了各種方法,利用量子世界的「戲法」來為自己的生存提供便利。本書作者吉姆·艾爾—哈利利是英國薩里大學物理學教授,理論物理學家,量子生物學家;約翰喬·麥克法登是英國薩里大學分子遺傳學教授,物理學家,量子生物學家。

【量子群英:物理學史最偉大的一代如何揭開量子世界的秘密】

[德]托比亞斯·許爾特 著,李昂 譯,中信出版集團·新思文化,2023年12月版

20世紀初,物理科學被普遍認為已經臻於完美,物理學領域似乎顯得風平浪靜,但祥和之下實則山雨欲來。1900年10月7日午夜,馬克斯·普朗克用一個公式拉開了一場物理學革命的序幕。隨後的近半個世紀裏,在尼爾斯·波耳、艾伯特·愛因史坦、維爾納·海森伯、埃爾溫·薛丁格、沃夫岡·包立、馬克斯·玻恩、保羅·狄拉克等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代物理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人類對經典物理觀提出了質疑,並逐漸揭開了量子世界的神秘面紗。在本書中,作者截取53個時空片段,以編年體的形式引領讀者重溫這段集體智慧的璀璨篇章,見證偉大思想的激烈碰撞以及量子物理學對世界的全新詮釋。本書作者托比亞斯·許爾特(Tobias Hürter)是數學博士,科學作家、記者。

【原子核的秘密:一段前往物質核心的旅程】

[英]雷·麥金托什 [英]吉姆·艾爾-哈利利 [瑞典]比約恩·瓊森 [葡]特蕾莎·佩尼亞 著,趙茹怡 譯,人民郵電出版社·異步圖書,2024年1月版

本書是關於原子世界的科普書,是一場人類對物質核心的探索之旅。「世上所有物質都是由相同的幾種基本成分組成的」這個想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然而人們卻花了幾個世紀才弄清楚這些基本成分到底是什麽。本書將梳理人類探究原子世界的歷程,從宇宙的尺度講起,內容涵蓋了原子核的發現過程、物質核心裏的奇怪規律、原子核的測量、奇怪的核物質、元素多樣性、核物理、原子核的結構、恒星與元素的誕生及宇宙的起源等。

【城市運轉的秘密:水、電、互聯網背後的故事】

[美]丹·諾特 著,鄒熙 譯,光啟書局,2024年1月版

水、電、互聯網,似乎總是執行得自然而然,按部就班。但這些支撐著人類世界轉動的網路既龐大又微細,矛盾重重,隱秘難見,成了埋藏在社會深處的秘密。在這本書中,作者以漫畫的形式,融合歷史趣聞、前沿科技、經典文學,帶領我們回顧這些昔日的輝煌成就如何一步步成為當下的日常,並由此出發,重新想象、憧憬一個更好的未來。本書作者丹·諾特(Dan Nott)是漫畫家、插畫家、教師。

【物理笑著學】

[英]湯姆·惠普爾 著,[英]詹姆士·戴維斯 繪,李永學 譯,海峽書局·後浪,2024年2月版

這本書充滿了與物理相關的奇趣歷史、逗趣實驗、搞笑類比。用故事解釋課本上的定義:波西米亞戰爭中用投石機彈射糞便的真實歷史,講解杠桿原理;在200名修道士身上通電的奇葩實驗,證明電流速度;坐在超市購物車裏往後扔罐頭的討打類比,闡釋牛頓運動定律……本書著者湯姆·惠普爾是【泰晤士報】的科學編輯。

【貓的多元宇宙】

[美]強納生·B.洛索斯 著,劉小鷗 呂同舟 譯,中信出版集團·如麗螺,2023年12月版

獅子和老虎會喵嗚叫嗎?如果它們不會,這是為什麽?為什麽你的貓會把死老鼠丟在你腳邊(或者枕頭上)?把虎貓當作寵物是個壞主意嗎?貓最早何時離開非洲平原的?埃及象形文字中的那些貓又是怎麽回事?作者參照親身研究調查和多貓家庭中的諸多例項,輕松地解讀了復雜的科學和歷史,探討幾千年來自然和人工選擇如何塑造了當代的貓,讓許多新品種在解剖結構和行為方式上都和它們的祖先大相徑庭。本書作者強納生·B. 洛索斯(Jonathan B. Losos)是華盛頓大學的前進演化生物學家,也是「生命地球合作組」(Living Earth Collaborative)的創始主任。

【樹的呼吸】

[德]彼得·渥雷本 著,張倩 譯,中信出版集團·無界,2023年11月

作者童年時立誌守護大自然,長大後夢想成真,為森林工作三十余載,現在仍與家人守望在森林中。本書濃縮了他關於樹木的最新思考,幫助我們重新認識這些可愛的夥伴。在漫長的生命歷程中,樹木摸索出了怎樣的應急策略?樹木之間如何相互幫扶?樹木又是怎麽養育後代的?作者告訴我們,在沈默的外表下,樹木所掌握的智慧遠超我們的認知。本書作者彼得·渥雷本1964年生於德國波昂,年少時便有誌於自然保育事業,現於德國艾費爾地區管理著一片環保林區,他經常開展有關森林和自然保育的科普活動,並堅持寫作。

【根深葉茂:關於樹的一切!】

[英]保羅·史密斯 著,殷茜 譯,中信出版集團·如麗螺,2024年1月版

這本書全面講述了樹木的生命周期,以新穎的視角提供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樹木概覽。與此同時,這本書所講述和贊嘆的既是樹木非凡的多樣性,也是樹木與人類及其他生物之間的伴侶關係。樹木為人類社會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撐,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靈感來源,具有撫慰人心的治愈性力量。本書作者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是非洲南部植物和植被方面的專家,也是威爾斯國家植物園受托人。

【樹木詞典】

[美]瓊·馬盧夫 著,[美]馬倫·衛斯特福爾 繪,陳陽 譯,貴州科技出版社·知乎BOOK,2023年12月

一部按照A—Z的詞條順序編寫的樹木百科,共83個主題。既有生物學、分類學、生態學等學科知識,也分析了樹在宗教、文學、藝術和電影中的象征意義。讀者會了解到冠軍樹的評定標準,樹木年輪的觀察方法,樹皮貓臉斑的形成原因,鵝掌楸五花八門的俗名,森林浴的積極作用,以及聖誕樹的暢銷品種,還會讀到佛祖與菩提樹,「樹坐者」茱莉亞·希爾和紅杉林,狄奧多·羅斯福和優勝美地公園,【阿凡達】中的納美人和家園樹。本書作者瓊·馬盧夫是美國索爾茲伯里大學生物科學系名譽教授。

【昆蟲詞典】

[美]艾瑞克·R. 伊頓 著,[美]埃米·瓊·波特 繪,張孝鐸 譯,貴州科技出版社·知乎BOOK,2023年12月版

一部按照A~Z的詞條順序編寫的昆蟲知識百科,共137個詞條:「殺人蜂」有幾種?昆蟲界泡泡機是誰?跳蚤也能被馴化?蛆蟲是現代醫療裝置?記得「洋辣子」制造的童年陰影嗎?見過膨起肚子裝蜜露的螞蟻嗎?知道向敵人投「毒氣彈」的甲蟲嗎?還有讓瓢蟲變僵屍的胡蜂?有些蟲蟲辛苦忙碌,有些坐享其成;有些雞肉味嘎嘣脆,有些是奪命殺手。本書著者艾瑞克·R. 伊頓是博物學家、作家,昆蟲科普領軍人物,就職於麻薩諸塞大學、辛辛那堤動物園等機構。

【看不見的陪伴:與微生物共生的奇妙之旅】

[法]馬克-安德烈·瑟羅斯 著,黃行 譯,北京日報出版社·理想國,2024年1月版

本書作者借助大量例項,用風趣的語言帶領我們開啟了一段打破認知的科學之旅:透過菌根「聯網」,即使是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也能存活;鯨吃蝦時會剝殼;樹懶身上有顏色的毛是某種「美味」;養狗能降低兒童過敏的發生率;發酵食物是為了抵禦毒素……本書作者馬克-安德烈·瑟羅斯(Marc-André Selosse)是真菌學家、植物學家,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教授。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裏特·艾倫·邦亞德 著,陳偉 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國家地理·圖書,2023年12月版

從人類餐桌上的美味,到植物的菌根;從腐生生物,到共生生物;從毒性極強的毒鵝膏,到能用於治病的致幻蘑菇……不只講物種知識,更深入地揭秘地球生物間的互聯關系。作為自然界的互聯網,真菌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生態系中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支撐這些聯系的就是真菌。本書講述了真菌在漫長的歷史中如何影響人類生活,也提示所有人:在未來,真菌仍然至關重要。本書作者布裏特·艾倫·邦亞德是【真菌學】雜誌的創始人、出版人和編輯主任。

【我們在非洲】

非洲的青山 著,中信出版社·如麗螺,2023年12月版

在和非洲的野生動物做了15年鄰居後,作者積累了厚厚的一部動物觀察筆記,包括一手的攝影圖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這些動物的習性和故事,它們是怎樣演化而來的?它們是怎麽生存的?它們在生態系中起什麽作用?還有作者在跟蹤觀察它們的過程中,遇到的驚險和有趣的小插曲等。本書作者非洲的青山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在非洲草原工作15年。

【萬物有靈: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第55屆獲獎作品】

[英]柯羅莎蒙德·基嫚·考克斯 編著,陳沁 譯,四川美術出版社·後浪,2023年12月版

本書匯集了2019年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的100張獲獎作品。它們因藝術價值與獨特性而從48,000多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這些作品的主題包羅永珍,既有動物行為與肖像,也有珍稀植物以及引人入勝的自然風光,同時包括水下攝影、黑白攝影等特殊類別,為自然界的所有面貌譜寫了一曲贊歌。每張照片均配有一段文字,記述了攝影師令人難忘的拍攝經歷以及照片背後蘊含的意義——鮮為人知的野生生物生活方式、諸多物種的脆弱以及它們面臨的威脅。本書編著者柯羅莎蒙德·基嫚·考克斯是專註於野生生物和環境問題的編輯和作家,她在【BBC野生生物】雜誌擔任編輯已有20余年,並且從1981年以來一直是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的評委。

【海面下的性與愛:從求愛到離別的自然觀察手記】

[日]阿部秀樹 著,馬琳 譯,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本書作者阿部秀樹是一位水下攝影家,自25年前開始水下觀察,因為那時還是無法直接記錄時間的底片時代,所以他開始了一手筆記本一手攝影機的水下觀察日常。水下變成了他的樂園,他在這裏日復一日地觀察水下的各種生物。透過近500張珍稀的生態寫真、39張手繪圖、和26篇詳細的觀察日記,他將這一切記錄在這本書中。向讀者詳細客觀的展示了54種魚類及無脊椎動物從求愛、產卵、分別、放仔甚至是育兒的全過程。

【文明拐點上的惡棍與英雄:改變世界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01-1950】

[美]莫伊拉·多蘭 著,杜星蘋 譯,花城出版社·景深,2024年1月版

本書簡筆勾勒了1901年至1950年間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的群像。他們當中有種族主義者、怪人和機會主義者,也有英雄、天才和無私的捐助者。同時也包含41項藥物與療法的誕生:白喉療法、瘧疾研究、血管縫合術,血清、盤尼西林、青黴素、維生素的發現……這些醫學研究成果深刻改變了20世紀歷史行程,串聯起了半個世紀的戰爭、疫病和匱乏。作者打破了白衣天使們尋找奇跡療法的刻板印象,真實描繪了眾多醫學工作者的個人生活,揭示了醫學進步背後錯綜復雜的人類現實。本書作者莫伊拉·多蘭(Moira Dolan)是醫學博士、作家、教育家,畢業於伊利諾大學醫學系,並曾在密西根州和德克薩斯州從事內科醫學研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行醫經驗。

【瘋腦:五百年神經學奇案】

[美]山姆·基恩 著,葉盛 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原力,2024年2月版

在本書中,作者透過回顧五百年來的神經學奇案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幻肢、連體雙胞胎大腦、吃掉記憶的病毒、用舌頭看世界的盲人……主題由小及大,深入剖析神經元、神經回路、感知系統、腦與身體、腦與心智的關系和執行機制。他以清晰的解釋和精辟的智慧,探索了大腦的秘密通道,講述了那些被遺忘的普通人的故事,他們的掙紮、堅韌和深刻的人性使現代神經科學成為可能。本書作者山姆·基恩是美國新銳科學作家,2005年取得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2009年獲美國科學作家協會優秀青年作家獎勵。

【意識:心智的基本奧秘】

[美]安娜卡·哈裏斯 著,楊晨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心智·新思,2024年1月版

在本書中,作者帶領我們了解意識不斷發展的定義、對它的哲學討論和相關的科學發現,探討我們對意識的有限理解。我們要想理解意識,就必須知道如何去定義它,以及在當前的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誰或者什麽能夠擁有它。本書作者安娜卡·哈裏斯(Annaka Harris)是美國科普作家,專註於神經科學和物理學。

【大腦只說10件事】

[英]蘇菲·史考特 著,謝濕檀 譯,貴州人民出版社·輕讀文庫,2024年1月版

全書由十篇令人興奮但又通俗易懂的文章組成,將引導你了解大腦驚人的復雜性:從深入研究對我們的功能至關重要的神經元網路,到我們的大腦彼此不同的方式,以及神經科學如何塑造未來。本書作者蘇菲·史考特是英國認知神經科學家、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超越百歲:長壽的科學與藝術】

[美]彼得·阿提亞 [美]比爾·吉福德 著,程紀蓮 譯,馬向濤 審校,中譯出版社,2024年1月版

雖然主流醫學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在防治這些與年齡有關的疾病方面卻進展甚微。往往它幹預的時機太晚而無法提供及時的幫助,並以損害健康年限或生活品質為代價延長壽命。本書作者認為,我們必須用個人化、積極主動的長壽策略來取代這種過時的框架,也就是一種我們應該立即采取行動而非等待的策略。本書作者彼得·阿提亞(Peter Attia)是史丹佛大學醫學博士,著名健康專家;比爾·吉福德(Bill Gifford)是資深記者。

【當呼吸化為空氣(修訂版)】

[美]保羅·卡拉尼什 著,何雨珈 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歲就患上肺癌」,本書作者是其中之一。當你讀到這本書時,他已經不在人世。過去的他,畢業於史丹佛、劍橋和耶魯醫學院,是經過多年艱苦訓練、醫術高超、前途光明的神經外科醫生;但沒有想到最後肺部布滿腫瘤、日漸虛弱,需要定期化療。當生命的盡頭突然來臨,當他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靈魂,他開始以醫生與患者的雙重身份,回顧與記錄自己的一生,探討醫學與倫理,親情與愛情,以及人到底為何值得一活。

【每一次深重的呼吸】

[美]衛斯·埃利 著,田行瀚 王磊 譯,華齡出版社·湛廬文化,2023年10月版

全書透過不同時期12個重癥患者的治療技術、術後生活及康復追蹤,重現重癥醫學史上的科學飛躍、艱難時刻和關鍵創新;9個關於技術革新及護理創新的思考,為ICU醫生、患者及其家人帶來新的希望,讓患者不但成功跨越生死線,還能擁有正常人的生活變為可能。本書作者衛斯·埃利(Wes Ely)是肺病和重癥醫學領域專家,格蘭特·W. 利德爾醫學終身教授,範德堡大學醫學院教授。

【人與機器人:創造機器人的終極目標是什麽】

[荷]本尼·莫爾斯 [荷] 尼斯克·韋爾貢斯特 著,嚴笑 譯,貴州人民出版社·輕讀文庫,2024年1月版

本書作者采訪了眾多機器人專家和愛好者,以清晰而完整的框架,全面介紹了關於機器人的基礎知識和實際套用。閱讀本書,我們不但可以重溫科幻作品中的機器人,還會與真正的機器人相遇,了解機器人能做什麽、做不到什麽,未來它們會如何發展,以及會如何改變這個世界。本書作者本尼·莫爾斯(Bennie Mols)擁有物理學博士學位和哲學學士學位,一直從事科學記者的工作,專門研究機器人、人工智慧和人類大腦;尼斯克·韋爾貢斯特(Nieske Vergunst)研究認知人工智慧,獲得了電腦博士學位,並在烏特勒支大學擔任科學資訊官。

【和孩子聊聊人工智慧】

[西]謎題協會(CosiCosa)著,[西]安娜·塞沙斯 繪,蔡一粟 譯,四川美術出版社·後浪,2023年12月版

這是一本給孩子的關於人工智慧的入門指南書,在本書中,我們將了解智慧機器的發展歷程、工作原理、重要概念以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同時,這本書也用多樣的方式啟發小讀者思考人類與科技的關系,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使用科技。本書著作謎題協會(CosiCosa)是一個由女性領導的非營利性組織,旨在提高人們對技術以及技術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潛在影響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