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重溫【甄嬛傳】,看懂了浣碧的一個動作,才知道她為何看不上阿晉

2024-03-01辟謠

【甄嬛傳】中的浣碧,心高氣傲,自視甚高。當果郡王提議將她許配給阿晉時,她驚呼出聲,拒絕接受。她對果郡王直言不諱,坦率地表達了自己對阿晉的不滿,轉身離去。

事後,浣碧向甄嬛解釋了她的想法。她認為在果郡王眼中,自己只是甄嬛身邊的一個丫鬟,所以能嫁的,自然只是他的親信隨從。這句話揭示了浣碧內心深處的自我定位,她從未將自己視為一個普通的丫鬟,而是將自己視為甄嬛的妹妹,甚至是甄家的二小姐。在她心中,雖然甄家已經沒落,甄嬛也被逐出宮廷,但她的血統高貴,與阿晉這種身份低微的「下人」有著天壤之別。

除了身份的考慮之外,我認為浣碧拒絕阿晉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阿晉的顏值不夠。盡管阿晉有著不錯的品格和才華,但是他的外貌並不是浣碧所喜歡的。而「與長姐眉眼相似」,一直是浣碧引以為傲的優點。

然而,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阿晉是否真的配不上浣碧呢?事實上並非如此。阿晉在遭到浣碧的拒絕後,展現出了他的智慧和胸襟。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或怨恨,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回應了浣碧的無禮。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讓浣碧看到了他的優秀品質。

在端午節送甜粽的事件中,阿晉再次展現了出色的表現。他奉果郡王的命令到甘露寺給甄嬛主仆送甜粽。盡管之前被浣碧當面拒絕,阿晉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或失態。他走進院子時,滿臉笑容,表現得十分自然和從容。相反,浣碧卻冷著一張臉,對阿晉的到來毫不關心。直到阿晉提起太後要給王爺定親的訊息,浣碧才猛然起身,直盯著阿晉問:「當真嗎?」。這一刻,甄嬛的臉色都變了,因為浣碧對果郡王的關心表現得太明顯了!

阿晉並沒有被浣碧的無禮所影響,他神色自若地回答:「當然了,要不然,王爺怎麽會不痛快?」。聽到阿晉說太後安排給果郡王的是沛國公家的小姐孟靜嫻之後,甄嬛假意恭賀。此時,阿晉一改往日的「好脾氣」,展現出了他的機智和敏銳。他看穿了浣碧的心思,卻並沒有揭穿她的虛偽。相反,他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回應了浣碧的無禮行為,讓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透過這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到阿晉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物。他不僅有著高尚的品格和才華,更有著出色的智慧和胸襟。相比之下,浣碧的行為顯得有些幼稚和自私。她的自視甚高和心高氣傲讓她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和價值。她需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學會尊重他人,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物在這個場景中,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阿晉的兩個顯著優點。首先,他具備高度的涵養。盡管在被喜歡的人拒絕後,他並未心生怨恨或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保持冷靜,維持正常的關系。無論對方給予何種冷漠的態度,他都能穩住情緒,絲毫不影響他完成必要的交流和事務處理。

其次,阿晉的原則性極強。雖然他是一個深思熟慮、不易被激怒的人,但當甄嬛以虛假的方式對待果郡王的真誠時,他果斷地表達了不滿。他用一句「不愛聽」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顯示了他對果郡王的忠誠和坦率。相較之下,浣碧顯得狹隘、記仇,常常被情緒牽著走,缺乏對他人的尊重和體諒。

至於聊八卦的情節,當甄嬛在甘露寺遭受不白之冤,被趕到淩雲峰後病倒,浣碧暫時忘記了之前與阿晉的沖突,急切地攔住他打探采藍和彩蘋與果郡王的關系。盡管采藍和彩蘋只是小丫頭的打扮,浣碧自己也還是個姑娘,但她說話毫無顧忌,大膽猜測她們是「半個姨娘」或「通房丫鬟」。這種行為無疑損害了她的形象。

阿晉的回答雖然語氣平胡,但話語中蘊含深意。他並沒有直接回答浣碧的問題,而是用一種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對浣碧無禮行為的批評。他指出,(這裏的丫頭和仆人)絕不會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姑娘可能不明白,但你們作為女主人肯定明白……什麽是所謂「非分之想」呢?舉個例子,一個丫鬟本應盡自己的職責,但她卻癡心妄想地想要嫁給王爺,這就是所謂的「非分之想」。為什麽姑娘(浣碧)不知道而你們女主人卻知道呢?阿晉的言下之意其實是在提醒浣碧——王爺和甄嬛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之間才是真正的平等交流和深度理解。

然而,浣碧似乎並未察覺到自己在此事上的失態,她過於關註阿晉所說的「王爺絕不會納妾,即使有,也只能有一位福晉」。聽到這裏,她的嘴角竟然浮現出一絲神秘的微笑,似乎在心底默默地規劃著自己的未來。

當甄嬛和果郡王真正走到一起後,有一次,皇上生病,果郡王在宮裏侍疾時,他派遣阿晉將一封情意綿綿的花箋送給甄嬛。透過這種方式,他們得以互訴心聲。從表面上看,阿晉在這次任務中並無特別之處,只是盡職盡責地將花箋送達並匯報了宮中的情況。

然而,結合阿晉之前的言行,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不簡單。當甄嬛剛病愈時,她詢問阿晉果郡王為何突然病倒。阿晉詳細描述了果郡王為了給甄嬛退燒而在雪地中受凍的情景,並表示王爺因此得了重病。這「病」其實早在他當年闖翊坤宮救甄嬛的時候就已經種下了。

隨後,阿晉禮貌地詢問甄嬛是否願意探望王爺。甄嬛回應道:「作為清涼台的客人,我自然會去拜訪你家王爺。」阿晉的回答既不卑不亢又意味深長:「我若不說,娘子或許會糊裏糊塗地去。這清涼台中糊塗的人不少,有人糊裏糊塗地高興,有人糊裏糊塗地沈默……所以還是得我阿晉來說明。」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果郡王在選擇和駕馭下人方面的確獨具慧眼。同樣是主子生病,浣碧只關心自己是否能夠成為王爺的通房丫鬟;而阿晉卻是果郡王忠誠的代言人,時刻為他著想,為他發聲。在同樣的貼身下人角色中,浣碧的行為常常缺乏分寸,而阿晉則展現出了果郡王所期望的忠誠與智慧。阿晉的文化底蘊並不深厚,但他能說出那一番「傻病說」與「糊塗說」,顯然是有些見識的。在與甄嬛的幾次交往中,阿晉給甄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盡管他外表平凡,只是個下人,但他的內在修養卻讓人驚嘆。他的精神層面和甄嬛對話無礙,像槿汐一樣贏得了甄嬛的尊重。

到了阿晉「送花箋」的場景,甄嬛與他談笑風生,對花箋上的詩句贊不絕口。阿晉專註地看著甄嬛寫字,仿佛在品味詩句的深意。而浣碧則心不在焉,思緒早已飄向自己的小「心事」。這一幕顯示了阿晉與甄嬛雖相識不久,卻深得甄嬛的認可,這種認可甚至超過了浣碧。

在文化素養上,阿晉也超越了浣碧。盡管他曾是一個漂泊無依的人,沒有家世可依,但他憑借真才實學贏得了王爺的信任和甄嬛的尊重。然而,我認為浣碧嫁給阿晉並不會幸福。阿晉最初對浣碧的好感可能僅是源於外表。隨著接觸的深入,浣碧的淺薄、傲慢、自私與任性逐漸暴露,使得二人在精神層面上漸行漸遠。

人與人的結合並非只看表面,長久的生活需要心靈的交流。從這點來看,阿晉值得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