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跨省賣菜,綠皮火車上的生計

2024-03-29辟謠

列車停下來後,39歲的張翠從五號車廂上車。她把兩個紅色塑膠簍筐推到靠近車門的過道內側,扁擔豎放後,在第一排坐下。

這天是3月2日早上7點20分,張翠乘坐的7272/7271次列車從湖南懷化站始發,開往終點站重慶梅江。這趟綠皮火車被稱為「慢慢遊」,只有八節車廂。為了滿足春運旅客需求,列車又臨時加掛了兩節車廂。

3月2日清晨,7272次列車的車廂。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劉昱秀

始發時,車廂裏的旅客零零散散,大多是在渝懷鐵路沿線上班的職工。伴隨一聲嘹亮的汽笛聲,8點02分,火車到達錦和站,數百名挑著扁擔的農戶一擁而上。車廂裏變得熱鬧起來。

張翠是其中一人。平時,她在浙江紹興的工廠織布上班。由於年後工廠開工晚,那天她替60多歲的公婆去銅仁市趕集。

越靠近車門的位置,下車越快。張翠說,才能在銅仁火車站旁邊的金碼頭惠民農貿市場占個好攤位。和她一樣,其他農戶也習慣坐在車廂兩端,地上堆滿冰糖橙、血橙、柚子、芹菜、野蔥等農產品。

2006年4月18日,為解決鐵路沿線職工上下班問題,7272/7271次列車開通,全程178公裏,途經13個車站。「這趟列車改變了農戶們的生計。」列車員向麗說,她在列車上工作了12年,眼看著鐵路沿線的平房一點點變成高樓。如今,這趟列車已經成為農戶們的「賣菜專列」。

「爛在地裏可惜了」

上午9點06分,列車到達銅仁站。

到站十分鐘前,張翠已經擠到車門口,站在紅簍筐邊,筐裏裝著芹菜、胡蘿蔔、甜菜和野蔥。她把麻繩纏在扁擔上,迫不及待地等列車員開門。站在她身旁的農戶也毫不退讓,邊嘮家常,邊把簍筐往前挪動。

車門一開啟,農戶們挑著扁擔、提起簍筐魚貫而出。銅仁站為方便湖南農戶出站,開放了不用核驗車票的人工通道。為了搶個好攤位,大多農戶一路小跑,選擇走樓梯通道。有行動吃力的老人下車時,列車員會幫忙提起簍筐。

3月2日,銅仁站下車挑扁擔買果蔬的農戶。

從銅仁站到金碼頭農貿市場有500公尺,出了火車站,穿過馬路對面的一條一米寬的狹長小巷,經過一片居民區後,農貿市場的藍色牌子出現在眼前。路上,有賣魚的年輕人走得過急,桶裏的肥魚蹦到地上,他們不得不放下扁擔慌忙捉魚。

出了銅仁站,農戶們需要挑著扁擔穿過一條窄巷才能到農貿市場。

賣魚人走得太急,打著氧氣的魚活蹦亂跳。

人群中,81歲的李英滿頭銀發,戴著紅色針織帽。她體重不足百斤,挑著80斤重、兩個裝滿蔬菜的簍筐,步履蹣跚地跟在隊伍後面。

十幾分鐘後,等她趕到農貿市場時,只剩下擺攤通道外側的邊角位置。她往地上鋪一張編織袋,把簍筐裏的白菜、菠菜、小蔥一字排開。

81歲的李英在賣白菜。

李英周圍的攤主,大多是和她一樣腿腳不便的老人。「小蔥一塊一把,蔬菜一塊五角一斤。」 她吆喝著。很快,有了顧客,她賣的價格比本地商戶便宜一半。「錦和鎮家家戶戶都有菜地,(如果)菜賣不出去,爛在地裏可惜了。」李英說。

李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馬來西亞打工。因為機票太貴,已經幾年沒有回過家。小兒子年前幹活時,摔斷了肋骨,還住著院。她賣上一天菜,能掙個幾十塊錢補貼家用。

3月初,銅仁連日陰天。李英穿著棉服坐在菜筐上,手心冰涼。一來人,她就站起來招呼。看見有顧客把白菜外層略微幹枯的葉子剝掉,李英很心疼。她小聲嘟囔:「都是現摘的。」待顧客走後,她趕緊把丟下的菜葉拾起,放進菜筐裏,帶回家餵雞。

在賣菜的農戶中,張翠算年輕的。下了火車,她跑在最前頭,紮著粗馬尾辮的,很快消失在出站的樓梯口。

平日裏,張翠外出務工時,年邁的公婆只能把菜賣給錦和鎮上的商戶。每斤菜的價格比在銅仁便宜兩三倍。

他們生活的錦和鎮地處湖南懷化麻陽苗族自治縣西南部,東與懷化接壤,西與貴州銅仁接界。全鎮水田面積1.71萬畝,柑橘種植面積1.23萬畝。這裏水土肥沃,盛產瓜果,是周邊省、市、縣農副產品的重要出口地之一。

然而,與其相距60公裏的銅仁市,地處雲貴高原,地形崎嶇,常年陰冷潮濕,果蔬品種相對單一。因此,當地人很喜歡到農貿市場的湖南農戶專區購買果蔬。

今年春節前後,張翠一天賣菜收入200元左右。她早晨6點多出門,搭火車到銅仁,在菜市場待上四五個小時,中午吃個包子,14點50分再返回錦和站。到了家,天還未黑,她有充裕的時間去地裏,備上第二天要賣的蔬菜。

比起在工廠上班,張翠說,跨省賣菜不算辛苦。在工廠裏,機器24小時轉著,她每天工作12個小時,白天和夜裏兩班倒。每次下了夜班,她兩只眼睛幹澀疲勞,臉上能擦出一層油。

為了省錢,她在工廠附近的平房租了一個單間,只有公共廁所,月租300元。「別人下了班,我還在幹,收入才可能過萬。」張翠外出打工有五年時間,她想給兩個女兒存上大學的錢。

農戶眼裏「唯一的生計」

「沙田柚嘞,甜得很!」

「新鮮的血橙,十塊錢五斤,十塊錢六斤!」

……

在一片叫賣聲中,賣冰糖橙的唐召安顯得格格不入。他身穿一件勞保服,踩著皮鞋,站在重百斤的兩麻袋冰糖橙旁邊,笑容拘謹。這是他第一次到銅仁賣水果,但一上午只賣出一袋橙子。生意不好做,他心裏著急。

時間是3月3日,天氣濕冷。臨近中午12點,農貿市場賣菜的湖南農戶已經開始收攤,或蹲在簍筐邊數錢。但天氣冷,水果不好賣,一些攤主心有不甘,蹲坐在地上,仰頭望向過往的路人。

3月3日天氣陰冷,過了中午,有果蔬沒賣掉的農戶將賣菜「陣地」搬到了火車站馬路對面。

唐召安今年60歲,他身材挺拔,但白發已經冒出來。年輕時,他曾在銅仁做過六年小學教師,每月收入40塊錢。婚後,為了養家,他跑去浙江的電器廠上班,工作十幾年後,升到了工廠的車間組長。去年年初,因為父親生病,兄弟們輪流照顧了幾個月,妻子要帶孫子,他只好回老家伺候父親。

待父親去世,他再想回廠裏上班時,老板告訴他,廠裏招了年輕人,沒有他的位置了。年前,他去其他廠裏面試,人家看了一眼他的身份證,就沒招他,「只想招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他有些無奈地說。

過去,他在電器廠上班,工友喊他「老頭子」,顯得親切。但唐召安卻覺得難為情。他生怕別人嫌棄自己年齡大,因此幹活格外賣力。廠裏很多訂單來自國內外的電商平台,作為組長,他需要用電腦打字輸入產品資訊,但手速明顯趕不上年輕人。

從工廠辭工後,待在老家麻陽縣堯市鎮的一年多,兒子每月給家裏打兩千塊錢,當孫子的生活費。唐召安心裏並不踏實,一雙兒女都在浙江打工。過去,他在廠裏每月收入一萬多,給家裏修了兩層小樓,還出了幾十萬幫兒子娶了媳婦。但如今,告老還鄉,他不知道除了種地賣果蔬,還能做些什麽。

中午12點剛過,農貿市場的工作人員開始清理垃圾。賣完菜的農戶們收拾好扁擔菜筐,陸續前往火車站。唐召安把紅色網兜裏的冰糖橙塞進編織袋,將賣水果的「陣地」轉移到其他水果攤主旁邊。不過,「兩塊錢一斤的冰糖橙」在當天的市場上毫無優勢,著急趕火車的農戶一再降價,甚至低至幾毛錢一斤。

唐召安把冰糖橙塞進編織袋,將「陣地」轉移到其他水果攤主旁邊。

唐召安算了筆賬,早晨從家裏坐大巴到錦和站花了5塊錢,從錦和到銅仁火車票7塊,農貿市場衛生費3元。算上回程路費,他當天的收入幾乎不夠開銷。

錦和站到銅仁站的紙質車票

賣柚子的李富貴也坐不住了。雖有腰疾,但他決定挑起扁擔走街串巷,心想賣得快一些。李富貴今年66歲,前些年,為了多賣些冰糖橙,他每天挑一百二三十斤的簍筐趕火車。有一天,他的腰部突然使不上勁,疼得直冒虛汗,後來被檢查出腰椎壓迫神經。去年,他花了一萬多,在腰部安裝了鋼板。

身體日漸衰老,但他不能停下來。李富貴說,雖然他每月有120元的養老金,但家裏有90多歲的母親需要照顧,自己30多歲的小兒子還沒有成家,娶親至少要準備十萬元的彩禮。由於身體不如從前,他不再種冰糖橙,只打理家裏的六畝柚子樹。在鎮上,柚子收購價每斤五毛錢,但在銅仁市場,能賣到兩塊錢一斤。

由於「賣不起價錢」,兩個兒子都勸他別種地了。但李富貴舍不得經營了一輩子的果樹,隔三岔五瞞著孩子們到銅仁賣水果。 「就當來銅仁玩耍,鍛煉身體。」 他寬慰自己說。

在距離唐召安攤位不遠處,71歲的田全和老伴蹲坐在地上,籮筐裏還剩半筐血橙。兩人手裏各端著滿滿一碗醬油糯米飯,搭配有青椒、馬鈴薯絲、折耳根等小菜。

澆了醬油的糯米飯,五塊錢一大碗,三塊錢一小碗。推車賣飯的大姐半年前,陪孩子到銅仁讀書,發現了賣飯給湖南擺攤農戶的商機。他們的需求就是「便宜,能吃飽,不耽誤看攤。」

田全的家距離錦和站有十裏路。每天早晨,他和老伴6點起床,先騎電動三輪車到火車站,再一人挑一扁擔果蔬到銅仁。老伴賣青菜,他賣水果。

他的兩個兒子都在懷化的縣裏買了商品房,但他有操不完的心,總希望能幫襯上子女。2014年退休前,他是麻陽縣長潭鄉的村幹部。退休後,他跟隨工程隊修過房子,五六年前,身體吃不消了,才回村種植黃金貢柚、血橙、冰糖橙。

田全家裏的六畝果地,每年橙子產量三萬斤。有人會開著廂式貨車到村裏收購,價格1.25元/斤,每次都會安排五六個工人把品相不好的橙子挑出來,「有一點疤都不行」。被篩選出來的橙子有三千斤,只能堆放在庫房裏。

田全家裏儲存的部份橙子。

為了趕在回程列車發車前賣完,田全和很多賣水果的農戶挑扁擔到了銅仁站對面的馬路上兜售。血橙原本兩塊錢一斤,客人砍價後,一路跌到六毛錢一斤。直到有人用14元的價格買下簍筐裏最後22斤血橙,田全和老伴才算完成任務,往火車站奔去。

公益「慢火車」

這趟列車上80%以上的旅客都是跨省賣菜的老人,他們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年輕時出去打工,60多歲找不到活兒了,只能賣點東西。」列車長俞翔介紹說。

李富貴心裏感謝這趟列車,透過跨省賣菜,每年能增加兩三萬元收入,減輕了家裏的負擔。據俞翔觀察,有些賣果蔬的老人,在家裏還要帶孫子孫女。「他們手裏有了錢,家庭地位提高了,不用天天向兒女要錢。」

2022年7月8日,湖南省包括7272/7271次列車在內的7趟公益「慢火車」升級為空調車,從錦和站往返銅仁站單程的票價,由過去的三塊錢,漲到七塊錢。沿線的苗族、侗族農戶可以搭乘「慢火車」,將自己的農產品帶出大山。

為了方便旅客上下車,7272/7271次列車在錦和站、桃映站等站點專門設定了乘降所,網上不售票,上車再買票。據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調研發現,2023年,懷化往返梅江7272/7271次列車挑扁擔的旅客約占60%,懷化往返澧縣7266/7265次列車扛背簍的旅客約占50%,為了解決旅客簍筐、背簍放置問題,每節車廂拆除了兩個座位,保留94個位置。農戶們也被允許在公益「慢火車」上出售農副產品。

為了解決旅客簍筐、背簍放置問題,7272/7271次列車每節車廂拆除了兩個座位,保留94個位置。

但由於火車上旅客群體不同,有時會出現俞翔感到無奈的情況。春運期間,他所在列車曾被多位旅客投訴——在乘降所上車買票的農戶習慣「隨便就坐」,而透過鐵路系統購票的旅客要「按座位坐」。為此,列車員經常要協調座位,規範簍筐擺放,向旅客解釋公益「慢火車」的特殊性。

只要沒有特殊情況,這趟列車就不會停下來。今年1月下旬,湖南省多地出現暴雪,全省23個縣市區超過10厘米積雪,高寒山區深達35厘米,多地高鐵停運。7272/7271次列車仍在營運,向麗回憶說,有的農戶不知道第二天有暴雪,前一天就裝好了菜。「那天市場上的新鮮蔬菜少,白菜的價格能賣到四五塊錢一斤。」

為便利旅客農產品交易需求,列車工作人員在車廂中配備了電子秤、塑膠袋、透明膠等,供乘客免費使用。

2021年9月,廣鐵集團長沙客運段懷化公益「慢火車」佇列車值班員程雅婷與十多名同事組成了「春梅直播隊」,用休班時間透過直播線上線下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

一年前,列車員杜麗萍從懷化往返深圳的快車調到公益「慢火車」上,並加入「春梅直播隊」。據她介紹,坐這趟列車的旅客,大多從麻陽縣谷達坡站上車,到吉首站賣菜。夏天水果豐收的季節,農戶經常將李子、鴨梨硬塞到列車員手中。他們也會主動幫助在吉首站沒賣完菜的老婆婆,把菜洗凈,在回程列車上售賣。

在其他列車上,列車員與旅客或許只有一面之緣。但在公益「慢火車」上,他們和農戶們幾乎天天見,變得「像親人一樣。」 杜麗萍感慨道。

3月3日那天,唐召安僅賣掉10斤冰糖橙。 晚上,他沒有回家,在已經退休的老同事家住了一晚,把剩下的冰糖橙贈送給了同事。第二天,他去當初教書的學校門口轉了一圈後,坐火車返回了錦和站。

同一天晚上10點半,回到家的田全和妻子還坐在小板凳上,裝第二天要賣的血橙。為了儲存時間更久,每顆血橙都包了一層保鮮膜。老兩口先把保鮮膜撕掉,再用手帕把血橙擦得鋥亮。

田全說,市場上賣橙子的農戶太多了,品相好一點,賣得快一點。

3月3日夜裏10點半,田全和妻子還在一個個拆保鮮膜,裝第二天要賣的橙子

(文中部份受訪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