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張九齡的涼茶

2024-06-26辟謠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但有一個人卻把兩者都能做到,他就是盛唐的最後一位名相,張九齡。

張九齡是讀書人眼中典型的儒家君子形象,舉止優雅,風度不凡,就連唐玄宗也被他的風度所折服——據說張九齡離開朝廷後,每當有人向唐玄宗推薦宰相時,唐玄宗第一句話就是:「有沒有張九齡的風度?」

但再風度翩翩,人也有「過氣」的時候。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張九齡稱病南歸,回到老家孝養母親。

誰知張九齡返回故裏不久,身體就開始不舒服了。起初還以為是離家太久而產生的水土不服,並沒太在意,哪知越來越嚴重,最後居然病倒了。後經醫生診斷,確診為感受瘴氣而生的瘴癘,也就是類似於急性瘧疾一類的病。

當時並沒有專門醫治這個疾病的藥方,只能慢養,於是博學多才的張九齡就發揮聰明才智,自己開始研制藥方。

經過無數次調變,無數次水煎,無數次試喝,最終,用金銀花、淡竹葉、羅漢果、甘草、土茯苓、苦丁茶等藥用植物,按照一定的劑量熬制成湯的「涼茶」,在張九齡每日兩碗的堅持「酣飲」下,瘴癘神奇般地消失了。

手握藥方,張九齡並不是一個小氣的人,果斷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很解暑,口中有回甘」。大家現場品嘗張九齡的涼茶後,不禁豎起大拇指狂點贊。

就連當地的名醫都忍不住為他免費打廣告:張九齡的涼茶,具有瀉火解毒、涼血利咽、祛暑除躁的功效,很適用於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以及心煩意躁。

於是,張九齡的涼茶一時間風靡嶺南,而這個藥方也漸漸流傳開了,人們為了表達張九齡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命此涼茶為「張九齡涼茶」。

後來,張九齡的涼茶由庾嶺傳入「北方」。雖然藥方歷經幾代名醫改良,但「張九齡涼茶」卻是最經典的基礎方。千百年來,被推舉為中國最具歷史文化底蘊涼茶。

你以為張九齡只會做涼茶嗎?非也!張九齡除了會「喝」,其實還很會「吃」——「四喜丸子」就是他發明的。

據說張九齡考中進士那年,家鄉遭了大水災,父母音信全無。後來,在張九齡成婚當天,父母正好尋到京城。一時間可謂喜上加喜。於是張九齡讓廚師烹製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慶賀。

廚師靈機一動,立馬做了四個炸透蒸熟並澆以湯汁的大丸子,端給張九齡看。張九齡不知其意,就問廚師何意。聰明的廚師答道:此菜為「四圓」——一圓金榜題名;二圓成家完婚;三圓前途似錦;四圓合家團聚。

張九齡聽罷,連連稱贊,笑著說道:「四圓」不夠響亮好聽,幹脆叫它「四喜」吧!

從那以後,逢有婚娶、升學、祝壽等重大喜慶之事,「四喜丸子」乃必備之菜。

除了丸子,張九齡還很會做叉燒包。據說張九齡做的叉燒包,是先把燒好的叉燒用醬油、糖汁加水後在鍋中慢燉,然後等叉燒變得色澤紅亮,用筷子一捅又松軟滑膩,僅僅讀起來,就令人垂涎三尺了。

當然,張九齡的叉燒包,也和四喜丸子、涼茶一樣,流傳至今。

張九齡,一個李白醉酒或清醒都想成為的人,不僅詩人裏面官最大,而且大官裏面詩最棒,最重要的是,他還很會吃,很會喝。

哪怕是一款簡單的涼茶,也讓人喝出了不一樣的境界。文/馬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