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中國青年在失業,孟加拉國薪資卻漲一半,難道是制造業外遷的鍋?

2024-01-07辟謠

2023年11月路透社報道稱, 孟加拉國對工人最低薪資上調56.25% ,漲至824.62元。 然而盡管如此巨幅的上漲,卻依然無法滿足工人們的意願,工人們一致強烈要求將最低薪資調整至1500元區間,對此孟加拉國出口商協會回應道:

過高的薪資會壓縮工廠利潤,進而引發工廠外遷,秉承永續發展原則作出合理調整才是正確的路線。

近些年來孟加拉國承接了不少服裝制造業,而這些制造業很多都是由中國轉移而來。一方面孟加拉國從中受益,工人薪資上漲整整一半。

另一方面中國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卻在今年首次突破至20.4% , 面對此消彼長的態勢,很多國人紛紛發問,國家青年失業率上升是否與低端制造業工廠外遷有關?如果不是,失業率持續走高的原因究竟是什麽?

低端制造業的就業影響

首先產業轉移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球至今共計出現過 四次大規模產業轉移 ,分別是二十世紀的英國轉移至美國、五十年代的美國轉移至日本和德國,六十年代的日德轉移至亞洲和拉美、八十年代初的亞洲新型工業國家轉移至中國,讓中國在短短數十年之間成了新一代世界工廠。

而中國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也勢必會經歷低端產業的轉移。自2014年開始,中國紡 織品、服裝、箱包、鞋、玩具、家具、塑膠制品 七類產品的對外投資額就已經超過了吸收外資額。2013年國生產這七類產品的全球份額是 38.3%, 截止至2022年就已經下降至 31.7%。

而國家在2015年就提出了 【中國制造2025】 戰略布局,就是透過制造業轉型升級, 在未來三十年內將中國打造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

在政策影響下,中國的低端制造業近兩年一直在向東南亞以及其他國家不斷轉移。很多人對此大加抨擊,指責制造業是中國發展之根基,是中國萬千民眾就業崗位的保障,很多窮苦人口在依靠低端制造業養家糊口。

2023年4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16—24歲勞動力城鎮調查失業率創下了自統計以來的最高記錄——20.4% , 一時間更多人將二者關聯起來,認為制造業工廠外遷就是青年失業率上升的原因,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兩者關聯不大,至少遠不到相互影響的地步。首先中國青年失業率是自2018年開始就持續上升: 2018年是10.81%,2019年上升至11.88%,2020年上升到14.19%,2021年是14.25%,到了2022年又驟升至17.55,去年4月上升至20.4%。

仔細觀察上漲趨勢,會發現 2020和2022 是兩個驟升的節點。中國低端制造業是不斷轉移的,失業率陡然上升顯然不符合我們的猜測,難道所有制造商約定好同一個時間一起轉移?完全不可能發生。

再來分析下孟加拉國,2022年孟加拉國整體失業率 3.53% ,而15-29歲青年失業率高達 8%, 事實證明青年失業率高和低端制造業轉移應該關聯不大。中國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應該另有其因。

那麽中國低端業轉移後,是不是錢都被別的國家賺走了呢?答案也不是,在此我們以孟加拉國和越南舉例:服裝產業作為孟加拉國的支柱產業, 在2012年~2023年間,其成衣出口額由215.2億美元增長至457億美元 ,規模占據出口總額近80%。 而中國的勞動密集產業是從2014開始轉移,相當一部份規模都被孟加拉國所承接。

而2022年孟加拉國對中國的出口總額為9.81億美元,出口總額是268.08億美元, 逆差整整高達258.28億美元 ! 其中孟加拉國主要向中國進口購置機電、金屬等產品。

無獨有偶,越南在2022年對中國的逆差也高達 590億美元 。這就是國家以低端產業作為支柱的悲哀,辛辛苦苦賺的微薄手工費,卻要去向先進國家購置高端產品。而得益於兩國服裝業的蒸蒸日上,中國在2022年的刺繡機出口量甚至還提升了40.83%。

越南和孟加拉國逆差總額加起來高達 848.27億美元, 這些美元用於投資旅遊業、餐飲業、文化業能帶動中國社會多少崗位,刺激多少經濟消費呢?

另一方面這也是美國對我們實施技術封鎖的原因,他們千方百計地想要阻止我們的產業升級,所以國家進行制造業升級是極其高瞻遠矚的,一些鼠目寸光的唱衰者可以閉口結舌了。

青年失業率的走高原因

20.4%的青年失業率,代表著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處於失業狀態。雖然國際上青年失業率長期是成年人失業率的三倍左右, 但中國青年與成年的失業率對比為20.4%:4.2%, 差距整整高達五倍, 這背後必然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 個人化需求帶來的就業難度增加 。現今中國社會,一流名牌大學畢業生不愁工作,真正「愁嫁」的是普通高校以及二三院校畢業生, 他們的綜合素質相較之下略顯匱乏,又缺乏明顯的突出技能 ,高不成低不就的學歷使得畢業生們不願放低對就業方向的要求和姿態。

招聘機構顯示,畢業生們受到疫情因素影響,心態上一心求穩,更傾向於知名企業、國企,這無疑增加了崗位匹配的難度。

在就業壓力增長的情況下,焦慮的畢業生們也沒有改變自身的意願和需求。智聯招聘對2021應屆畢業生展開了調查,結果顯示截止當年4月中旬, 共計八千名受訪者,只有56.9% 選擇找工作,其余則更多選擇慢就業。

第二個原因就是 低學歷青年占比較高 。在2023年4月的青年失業率調查中, 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據了28.9%,高中中專占據22.6%,大專以上占據14.7%。 低學歷青年缺乏專業技能和競爭力是無可爭辯的客觀事實,再結合疫情沖擊下,社會小企業遭受重創,崗位大幅減少,就必然形成了多數青年在就業市場處於劣勢。

其他原因其實還有很多,比如 大學擴招帶來的高校畢業生數量連年增加、官方對網路、金融、教育等行業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整治 等等,所以中國青年失業率上升是多因素的現象。而作為待業青年,我們要怎樣解決自身的就業難題呢?.

有學習能力的青年,要重視考研機會。雖說考研人數不斷上漲,競爭也變得越發激烈,但在職場上,碩士研究生學歷依然是擇業的首選。

沒有學歷進修可能的青年,則要跳出拼學歷的思維陷阱,選擇在專業技術上開發自己的一技之長。人保部此前公布 2023年第三季度100個最缺人職業,其中39 個來自於生產制造,19 個是專業技術。

這組數據說明中國目前部份專業領域依然是處於用工困境,青年們可以對號入座自由選擇專業進行學習。

選擇紅利專業。每個時代都有夕陽產業和朝陽產業,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 七八十年代經濟高速發展,財經專業備受推崇、九十年代外貿體質改革,外貿外語成了香餑餑。21世紀的互聯網、人工智慧都是當下時代的浪潮。 看準方向,這些才是年輕人專業首選。

總體而言,國家低端制造業升級是發展所需,我們應該欣喜,而它所帶來的崗位影響更是微乎其微。面對競爭激烈、就業內卷的現狀,我們每個人則更要註重於提升自身,找準未來方向,方能在時代的巨輪上站穩自身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