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停止內耗!3個方法幫你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2024-04-21辟謠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此時的情緒,你會用什麽詞呢?你的情緒還好嗎?

情緒,像一只無形的手掌控著我們的生活,它的影響力無處不在。當情緒不被看見、不被覺察、不被釋放的時候, 它甚至會以攻擊免疫系統的方式來提醒我們。比如,不少女性有乳腺和子宮方面的問題,其實或多或少都跟情緒有關系。所以,千萬不要忽略情緒給我們的提醒。

很多人常常會說「是別人的問題,是環境的問題……所以我的情緒才……」但如果這樣想,就把自己情緒的控制權交到了別人手裏。其實, 情緒狀態是可以透過自主訓練來調整的。

就讓我們把註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 3個方法幫大家掌握自己情緒的控制權,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記錄情緒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

什麽事情都還沒發生,就開始眉頭緊鎖、頭皮發緊或感到焦慮。又或者別人口中的輕描淡寫,到自己心裏就是懸疑大片:「他為什麽對我露出這個表情?他是不是討厭我?」「最近總感覺哪裏不對勁,是不是要有壞事發生?」「這件事我到底該不該做?做完之後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嗎?」……

這些都屬於彌散性焦慮,簡單地說,就是習慣性焦慮,是精神內耗的一種。

精神內耗,又叫心理內耗,也就是在心裏自己和自己較勁、打架。就像手機電池剛剛充滿電,還沒有用多久,就因為手機內部執行的程式太多,很快亮起紅燈,宣告沒電。長此以往,人會感覺到非常疲倦。那些說不出的累並不是身體的勞累,而是精神上的消耗。

類似的自我攻擊多了,會感覺非常焦慮,精力難以集中,但越是這樣,攻擊聲就會越大,惡性迴圈,人會越來越焦慮。

所以, 你需要去正視這些聲音背後想要傳達的資訊。當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些聲音的來源和影響,就更容易理解生活中的糾結,更穩妥地應對內心的幹擾。

想要覺察自己內在的聲音,可以踐行以下兩個步驟:

1

自我觀察

覺察自己的感受、情緒、信念和態度等內在的聲音,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內在的狀況,意識到不同的內在聲音,學會分辨它們並做出反應。

你可以試試這個「自我情緒記錄清單」,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情緒變化模式和情緒表達方式,這有助於提高個人的情緒穩定性、促進心理健康。你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修改最佳化,讓清單更符合你的需求。

△圖片來源:【不累:超簡單的精力管理課】

2

自我接納

在面對不同的聲音時,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些聲音之間的關系和差別。掌握自己的內心狀態和情緒的活動規律,以積極的心態處理不同聲音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點。

首先,我們需要承認內耗客觀存在。不要試圖逃避或者否認它。其次,找出內耗點以及背後的信念。

合理的信念會讓人們對事物產生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這就是心理學家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所提出的 情緒ABC理論。

外界刺激事件A,透過中間過程運作的機制(就是我們腦海當中對事件產生的信念B),產生了不一樣的情緒及行為後果C。因此,如果信念B沒有改變,我們的行為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情緒ABC理論。圖片來源:【不累:超簡單的精力管理課】

不合理的信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絕對化要求。認為事情必須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所以常常將「希望」「想要」等詞語絕對化為「必須」或「一定要」等詞語。比如:「我一定要是最瘦的那個人!」

(2)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它常常把「有時」「某些」過分概括化為「總是」「所有」。比如:「我總是什麽都做不好。」

(3)感覺糟糕至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那將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比如:「如果我再胖一點,大家就會很嫌棄我。」

為了應對不合理信念,艾利斯在情緒ABC理論基礎上,又增加了D(disputing)——用合理的信念駁斥不合理信念的過程,以及E(effect)——駁斥成功,產生認知效果和新觀點。

透過情緒ABCDE理論,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透過挑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我們可以找到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思維方式和信念,從而改變不良情緒和行為。

最後, 如果暫時還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案,那也不要把精力浪費在與問題的對抗上,因為對抗往往會帶來更大的消耗。

放松肌肉

很多時候,心理問題會導致身體問題,而身體問題也會反作用於心理。比如焦慮會引發失眠、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心慌、胸悶、頭暈和頭痛等狀況。同樣的,身體的狀態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的態度和情緒。

醫生艾德蒙·雅各布森(Edmund Jacobson)說:「當我們身體放松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是不會焦慮的。」他發明了一種放松技術——漸進式肌肉放松法,透過反復收縮和放松全身主要肌肉,人們可以體驗到不同的緊張和放松感覺,從而更好地了解緊張反應並進行放松,最終達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現在,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在正式練習漸進式肌肉放松法的過程中,你可以使用腹式呼吸,慢慢地調節呼吸。讓身體逐漸放松下來,深深地吸氣,慢慢地呼氣。

  • 吸氣時額頭肌肉盡量向上擡起,充分地繃緊,再繃緊,同時配合吸氣,保持10秒,然後呼氣放松。有感受到額頭放松的感覺嗎?這個動作可以重復做5次。
  • 下一步,深吸氣的同時,盡量皺起眉頭,保持10秒,然後呼氣放松。有感受到眉間放松的感覺嗎?同樣,這個動作可以重復做5次。
  • 下一步,深吸氣的同時,盡量張大嘴,保持10秒,然後呼氣放松。有感受到咬肌放松的感覺嗎?同樣,這個動作可以重復做5次。
  • 接下來,深吸氣的同時,盡量地向上聳肩,保持10秒。然後呼氣放松。有感受到肩膀放松的嗎?這個動作可以重復做5次。
  • 以此類推,放松全身從頭到腳的肌肉。當身體放松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情緒也很神奇地放松了下來。

    你可以找一個舒服的位置,但盡量不要睡著,這有利於體驗完全放松的感覺。服裝盡量寬松,摘掉不必要的飾品,避免在過程中受到幹擾。你也可以先將放松步驟錄音,跟隨音訊一起進入狀態。

    練習前,可以先審視自己的身體,找到重點區域。比如:焦慮的人常常眉頭緊鎖,所以會感覺額頭肌肉非常緊繃,練習時,可以著重練習這個區域。

    你可以參考使用「 肌肉放松評估記錄清單」,它能幫助你更好地回顧訓練效果:

    △圖片來源:【不累:超簡單的精力管理課】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沒有條件放松全身,也可以抽出時間進行局部肌肉放松練習,這也能帶來放松的效果。

    整理環境

    環境和精力管理有關系嗎?有,並且非常大。

    研究發現,混亂的環境會無形中削弱一個人的自我控制感。也就是說,房間越亂,你對自己的約束力就越低,你就更容易做出一些沖動、不理智的行為決策。

    如果你想調整自己的外部環境,那麽 可以先思考一下你想要的生活方式、你內心對於家的期望,越詳細越好。

    明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環境之後,接下來就是找到操作方法。在整理收納這一領域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流派,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例如,生活教練蓋爾·布蘭克(Gail Blanke) 建議,從處理50個不需要的物品開始。比如,只剩一只的襪子、幾年沒穿過的衣服、已經幹掉了的唇膏、給你帶來負能量的東西以及你不知道為什麽留下的東西……可以為你留下的東西做一個清單。

    日本收納專家山下英子提到篩選標準是:必要、合適和愉快。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去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誠實地面對自己和物品之間的關系,當下不需要的東西盡管丟棄,這會讓你更明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風格。

    另一位收納專家近藤麻裏惠提出的標準是:問問自己這個物品是否還能讓你怦然心動。你可以把東西先堆出來,然後親自感受一下,對它還有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你可能會發現被你遺忘許久的東西,你甚至都不記得它的存在。這也是將你的意識完全「翻出」的一種方法。

    如果你仍然糾結,無法做出決定,那麽最簡單的原則就是:如果你現在得到一筆錢,你還會買它嗎?

    這種方法看似簡單粗暴,但卻實用有效。因為你的內心深處一定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麽。透過整理,你的大腦會變得越來越清晰,感知力也會越來越敏銳。

    不僅僅是書籍、化妝品、首飾和衣物,朋友其實也不需要太多,留下能讓你感到怦然心動的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