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司馬光這個名字,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司馬光砸缸」是上了小學語文課本的故事,成為一代代小讀者的榜樣;他編著的【資治通鑒】是史學巨著,讓他與司馬遷並稱「史界兩司馬」;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堪稱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保守派」。這些都是司馬光,但這些不全是司馬光。雖然時代賦予了他諸多標簽,但隔著千年歷史,在當代人認知中的司馬光形象與面目顯得遙遠又模糊,甚至古往今來對他的解讀多少帶有不少偏見。
司馬光究竟是誰?他還有哪些面向是不被了解的?人們有哪些地方容易誤解司馬光?2024年春,北大歷史學系教授、宋史專家趙冬梅最新寫作的【寬容與執拗——迂夫司馬光和北宋政治】,由中信出版集團聯合見識城邦出版。在這本書中,趙冬梅抽絲剝繭,透過對史料的層層剖析和梳理,撥開了籠罩在司馬光身上的迷霧,在眾說紛紜裏努力為讀者還原出一個最接近真實的司馬光。
【寬容與執拗】封面
在趙冬梅的分析闡述中,砸缸的聰明勇敢的兒童,「偉大的史家」都不足以囊括司馬光全部,王安石的「死對頭」和「保守派」這樣的概括也帶著不少資訊遮蔽,讓我們看不到比較完整、真實的司馬光。在【寬容與執拗——迂夫司馬光和北宋政治】中,我們可以看到,司馬光是宋人眼中恤民愛民的司馬丞相,是古代孝子的典範、溫和敦厚的友人,是堅剛勇毅的台諫官、保守穩健的改革者,是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名垂史壇的文正公,還是充滿局限的大儒、寬容政治的「掘墓人」。
在【寬容與執拗——迂夫司馬光和北宋政治】開端,趙冬梅先從司馬光的成長環境、家世出身講起,然後對他初入仕途至嶄露頭角,再至成為股肱之臣,乃至走上宰相高位,一環一環細致講述。司馬光生於1019年,卒於1086年。一生跨越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至哲宗這五個朝代,與其休戚相關的北宋政壇上的人物包括王安石、範仲淹、歐陽修、包拯、蘇軾蘇轍兄弟等。書中也呈現了司馬光與他們的互動、恩怨與糾葛。
時代如何培養司馬光
司馬光又如何影響時代
透過梳理司馬光的個人成長史,趙冬梅深入分析大宋建國80年的興盛與憂患,出路與困局。北宋微妙的官場生態、紛雜的政壇糾葛、錯綜的派系之爭、突顯的社會問題,乃至時代與個人所面臨的困局與去向,也一並端了出來,可以說,全書既是司馬光的個人成長史,也稱得上是司馬光參與塑造的時代傳記。從中我們既能看到時代如何滋養、培育、塑造了司馬光,同時又看到司馬光是如何作用並最終影響了自己所處的時代。
作者以司馬光為主角關聯到他周圍的重要人物如龐籍、王安石、範仲淹、歐陽修、包拯、蘇軾蘇轍兄弟,主要事件如龐籍罷相、蘇轍對策風波、司馬光與王安石的較量,以及司馬光的使命——編著【資治通鑒】等,由此放射線至司馬光所處時代的官僚制度、官場生態、思想文化、社會生活、民生百態等問題。其中既有對司馬光與恩師龐籍、摯友龐之道深厚的師友之誼的描寫,又有對其在激烈變革的大時代下與各方勢力間思想交鋒、政治角逐的講述,乃至對司馬光怡然自得的著述生涯和其思想、德行、為人處世的立場進行的生動刻畫,完成了一幅關於時代面貌的敘事長卷。
從二十歲中進士開始,司馬光在宋朝官場上奮鬥了四十八年。這當中,有十五年,他遠離首都,退閑洛陽專事【資治通鑒】的編修。但趙冬梅提醒讀者,萬不可因此誤認為司馬光的官僚生涯中斷了十五年。編著【資治通鑒】的學者司馬光與從政的司馬光,有著密切的聯系。「治學」與「從政」就像是一個人的思想與行動,無法分割,或者說「治學」本身也是「從政」的一種方式。對司馬光來說,「得君」可以「行道」——如果皇帝接受自己的主張,那麽他願意留在朝廷用理想改造現實;如果皇帝的選擇與自己的主張背道而馳,那麽他只能選擇透過學術來傳遞思想、教育皇帝、影響官僚。換言之,歷史寫作是司馬光表達思想、參與政治的方式。
「我欠司馬光一個傳」
在前言中,趙冬梅寫到,從2011年開始,在將近兩年的時間裏,為司馬光作傳成了她生命中最主要的追求。開始是「我要為司馬光作傳」,然後是「我必須為司馬光作傳」,再然後,「我欠司馬光一個傳」。她曾經還想過置一方閑章,上刻「涑水門下走狗」,來表達自己對司馬光的景仰。但是這「景仰」需附加一個條件:「不包括做了宰相的司馬光」。「司馬光在自己生命最後的一年零四個月裏,得到了宰相的高位,卻背棄了自己一生的信仰,變得像他的對手一樣顢頇、專橫,不再寬容,不再謀求異見的共存相攪。就像王安石當年不顧一切地推倒舊法一樣,司馬光一股腦兒推翻了王安石所有的已變之法。蘇軾大聲抗議:‘當年韓琦做宰相(決策有誤)……您是諫官,極力反對。韓琦不高興,您一點都不在意。這件事我曾聽您詳細說過。難道說您如今做了宰相,就不許我說話了嗎?’(【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許人說話’的風氣一去不返,官僚集團的政見之爭、政策之爭演變成劇烈的派別之爭,黨同伐異,小集團的利益取代了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到最後,甚至連皇帝也喪失了‘中立’,再沒有誰能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考慮問題,宋朝的政治走上了不歸路。」
趙冬梅(攝影:雷遠東)
趙冬梅在序言中也坦言,其實她真正想寫的,不只是司馬光的傳,還有司馬光成長、經歷、參與創造的那個時代的傳記。在趙冬梅分析看來,1050年代後期的宋朝有一種溫和敦厚、寬容向上的政治氣候,並認為仁宗朝或是帝制時代儒家政治所取得的最好成績,而且,司馬光和他曾經的朋友、後來的對手王安石都是仁宗朝寬容政治的產兒。可惜的是,這種寬容卻經由這兩個人的手最終走向了終結。這兩個人是宋朝建國近百年來寬容的政治氣氛培育和造就的,隨著王安石和司馬光在一年之內相繼隕落,這種寬容也逐漸消散,直到完全不見。
為何寬容政治培養出不寬容的政治家,還聯手埋葬了寬容?寬容政治的終結者究竟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宋代的宮廷、官僚制度和政治文化究竟有沒有可能挽救北宋衰亡的命運? 封建社會的時代精英們,探索解決之道、化解矛盾紛爭,尋求本朝長治久安出路中,表現出怎樣復雜的人性與利益纏鬥?在變革時局下,他們作為個體,在修身與入仕、改革與守舊、治國與興邦等方面,是如何作出判斷與選擇的?這也是趙冬梅寫作此書一直致力尋找答案的幾個核心問題。
趙冬梅說,自己作為一個本分的歷史學者,同意「司馬光是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但是對隱藏在這個敘述之下的價值判斷——「司馬光是頑固守舊、反對改革的」,則持嚴重懷疑態度。「在本書之中,我會盡我所知,從歷史事實出發,為司馬光辯護。」
司馬光的確反對王安石變法,這在趙冬梅看來,一點兒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司馬光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是不是就等於他是一個頑固守舊、抱殘守缺、情願看著國家走向衰敗也不願做任何改變的人呢?或者說,站在王安石的對立面就一定是錯誤的嗎?反過來說,王安石變法就一定全面正確、沒有任何問題嗎?「這些問題是可以問也應該問的。除此之外,我們甚至還可以討論一下「保守派」的含義,‘保守的’就一定是‘反對變革’的嗎?在激烈的變革與頑固的守舊之間,究竟有沒有一條更穩妥的道路?」
以司馬光為主角講述巨星們互動的歷史
司馬光和他所置身的北宋已經遠去。隔著千年的時光,當代人要最大程度完整認識像司馬光這樣的歷史人物,存在著很多困難和障礙。但趙冬梅提醒,借助當時人的記載,我們還是有可能認識一個相對真實的司馬光的。「只不過,要想得到真實的認識,就必須做到兩點。第一,拋開現代人的成見。如果你還是把‘司馬光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頑固派’這個成見堵在大門口,那就不用聽我講了,因為聽也聽不進去。我不能也不敢要求大家把這個成見徹底忘掉,只希望大家把它放在旁邊,當我講到那部份的時候,請你把它跟我講的做一個心平氣和的對比,看看哪種更合情合理、接近真實。第二,警惕史料的記載偏向。」
她為自己本書的寫作設立了三項任務:第一,講述一個人的成長史,揭示司馬光的生命歷程、政治生涯與思想變化。生命、政治和思想三大主題相互交織,理想、學術與現實相互激蕩,共同構成了司馬光六十八年的人生經歷。他從二十歲開始官僚生涯,服侍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最終做到宰相,激昂過,低沈過,得意過,失意過,而忠君愛民之心始終如一。一個人做一時君子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君子。保持表面上的溫文爾雅已是不易,更何況要做到至誠至忠、表裏如一?司馬文正公,這「文正」二字是如何煉成的,她希望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第二,講述一段激烈變革時代的思想交鋒史、政治鬥爭史。其中最核心的部份,是大家所熟悉的司馬光與王安石變法之間的纏鬥。「變」並不是王安石的發明,在王安石變法開始之前很久,現狀必須有所改變,就已經成為大宋有識之士的共識。如朱熹所言:「只當是時,非獨荊公要如此,諸賢都有變更意。」司馬光也有相當多的變革主張。只不過司馬光想要的「變」是在維持現狀基礎之上的穩妥的、漸進的「變」,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的改變」。而王安石的主張則要激進得多。哪一個更好,這裏暫且不做評判。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都稱得上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他們都是理想至上的人,如果不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如果現行政策違背自己的政治理念,那麽,這兩個人都可以毫不猶豫地放棄高官厚祿,情願退隱,情願閑置。這樣的兩個人,即使成為政敵,也不妨礙他們給對方以公正的評價。第三,講述巨星們互動的歷史,揭示司馬光與同時代其他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司馬光時代的政治舞台上可以說是星光閃耀,有著「超豪華」的「演出陣容」。在司馬光的故事裏,有範仲淹、歐陽修、包拯,有王安石,有蘇軾、蘇轍兄弟,有宋神宗。是的,原來他們曾經在一起,曾經有互動。「我將懷著一顆仰慕的心,跟大家一起回顧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當然,在我的講述中,司馬光是毫無疑問的第一男主角。」
40幅高畫質古畫讓讀者貼近當時的時代「面貌」
趙冬梅研究宋史逾30年,尤其在官僚制度、官僚生態、社會生活等領域有著深入研究。著有【法度與人心: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的互動】【人間煙火:掩埋在歷史裏的日常與人生】【大宋之變:1063—1086】【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武道仿徨:中國古代的武舉與武學】【千秋是非話寇準】;譯著有【天潢貴胄:宋代宗室史】【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等。趙冬梅還擅長將知識進行適當轉化,對大眾進行傳播,比如她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北宋歷史及相關人物,深受歡迎。在這本新書【寬容與執拗——迂夫司馬光和北宋政治】中,也體現了這一點。整本書具有輕松的敘事基調、娓娓道來的講述風格,功底紮實而又貼近公眾,沒有一般學術專著常見的枯燥艱深面貌。在前言【 我為什麽要寫司馬光】中,趙冬梅說自己「是個細節控,至少在現階段,我相信歷史學相較社會科學的優勢就在於細節的真實、豐富與生動,所以,我的司馬光傳是充滿細節的,希望不至於讓讀者膩煩」。
文字幫助讀者了解歷史,圖片卻能帶領讀者靠近歷史。在這本書中,插入了司馬光的肖像、【資治通鑒】殘存手稿,以及與之相關人物的影像與墨跡等近40幅高畫質古畫,讓讀者貼近當時的時代「面貌」,透過畫面傳達歷史現場感,幫讀者構建沈浸式的閱讀體驗。圖文互證的講述方式,能夠讓讀者直觀、具象地認識和感知歷史。
(圖片由中信出版集團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