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小米殺入「內卷」車市,會改變什麽?

2024-03-30辟謠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昭東 甄翔】編者的話:蘋果宣布放棄電動車計畫一個月之後,小米汽車的首款產品SU 7正式釋出,21萬區間的起售價格低於不少人的預料。中國車市價格戰正酣,攜智慧型手機制造經驗入局的小米汽車是一支生力軍。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會迎來怎樣的新局面?

雷軍:要讓小米汽車成為中國蘋果使用者首選

3月28日晚,備受關註的小米汽車上市釋出會召開,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宣布小米SU7正式釋出。關於小米汽車的最大懸念——銷售價格也最終公布。小米SU7售價21.59萬起,其中標準版售價21.59萬,Pro版售價24.59萬,Max版售價29.99萬,此外還有小米SU7創始版和小米SU7 Max創始版。在釋出會上,雷軍多次將小米SU7同特斯拉Model 3進行對比。彭博社29日稱,小米汽車以比Model 3低3萬元的售價闖進戰況激烈的中國車市。在手機領域主打價效比的小米,希望其電動車以設計、配置和價格打動消費者。

今年的巴塞隆納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小米SU7吸引中外觀眾。 趙覺珵 攝

同為手機企業造車,小米的造車歷程不可避免地被拿來同蘋果對比。「德國之聲」報道稱,在3年前,小米宣布將追隨蘋果公司的腳步,投入電動車業務。在後者花十年時間研發電動車,最終於2024年宣布放棄之際,小米卻拿出了一款真正的電動轎車。中國的另一大手機企業華為也已經開始同車企合作生產新能源車。

在釋出會現場,雷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小米「人車家生態」是一個閉環,造車已經成為小米戰略的核心部份。「我很理解蘋果十年的造車歷程中遇到很多困難,但如果是我的話,我不會放棄的。」雷軍表示,中國的蘋果使用者很多,小米汽車會支持蘋果生態。要讓小米汽車成為中國蘋果使用者的首選。

「智慧型手機制造商制造電動車可能是一個新趨勢的開始」,德國波鴻汽車研究所主任、被譽為「汽車教父」的汽車經濟專家杜登霍夫教授2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特約記者采訪時表示,小米SU7有望開啟汽車產業的嶄新時代。他認為,小米汽車的獨特優勢不是機械,而是智慧生態。手機廠出身的小米如何打造出超越其他造車對手的整車數位生態系至關重要。「在我看來,小米就像一個大型管弦樂隊的指揮。樂團的中心是作業系統,即車的數位架構。汽車是未來網路化智慧世界的重要部份。」杜登霍夫表示,未來的汽車在機械方面已經不那麽重要,而是將更多關註點投向軟體、自動駕駛和智慧駕駛艙,這正是科技公司的優勢。

在釋出會上,雷軍坦言當下中國車市價格戰太「卷」了,讓小米在定價策略上十分謹慎。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價格戰此起彼伏。今年春節剛過,比亞迪再掀降價潮,多家車企隨即跟進。五菱星光、長安啟源A05、吉利帝豪L、哪咤X與哪咤AYA系列等將同價格段車型售價下調數千到數萬元,降幅從5%至15%不等。慘烈的價格戰已經令一些外企感到壓力。2023年豐田、本田、日產在中國的新車銷量均低於前一年。日本研究機構認為,電動車領域技術落後的日本車企在中國市場遭遇困難。德國世界金融市場網站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汽車行業轉型的縮影,這是一個機遇與風險、增長與變革、合作與競爭並存的舞台,是一個正在塑造移動出行未來的市場。

大浪淘沙,價格戰外需真功夫

隨著年後多家新能源汽車廠商接連加入讓人眼花繚亂的價格戰,中國車市的火藥味不斷蔓延。所有「造車新勢力」都開足馬力拼占市場先機。今年年初,來自浙江的潘小姐在大學畢業後,將比亞迪秦Plus選為自己的人生第一輛車,當時其售價為9.5萬元左右。但不到4個月,隨著中國車市打起激烈的價格戰,該車的售價降到8萬元以內,這令潘小姐感到震驚,「沒想到價格會如此急劇下降。」

同潘小姐有類似購車經歷的人不在少數。車企比拼低價「卷」出來的市場,究竟對中國汽車產業有多大的影響?美國【財富】雜誌網站27日稱,盡管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車生產企業,但其為推動銷量增長而實施的產品折扣力度,正在影響利潤增長。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整體增長也在放緩。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增速下滑至36%,不及上一年的一半,2024年增速預計會下滑至25%。

「車企紛紛降價的背後邏輯是要產業升級,行業集中度要提高。」沃達福數位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未來幾年,要看中國車企數量能不能精簡到像歐美日韓發達汽車市場的水平。在張翔看來,當下中國車企價格內卷的原因主要是產品同質化且供過於求,有一部份車企必須降價促銷。而打破內卷的最好辦法就是創新。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幾年大浪淘沙,新能源車這個賽道上的國內企業數量已經在減少,未來還將進一步優勝劣汰。付於武表示,新能源車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價格戰已不是決定生死的主戰場,技術創新等內核因素才是車企優勝劣汰的關鍵指標,將決定行業格局以及產業鏈的繼續重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系統龐大,車企創新及技術發力點非常多。如何在漫長而又激烈的競爭中打造價格優勢之外的實力,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是一個戰略性話題。

「車企要專註於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駕駛體驗和服務,比如冷啟動、充電便利性、減輕裏程焦慮、換電模式等方面。」付於武認為,這些方面中國造車新勢力還需要進一步下功夫。同時,在一些核心技術方面中國車企需要進一步突破,「固態電池的拆解、車用芯片能否進一步突破等等,在技術創新上,中國車企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在全球市場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近日在廣東省高品質發展大會上表示,當前汽車產業變革已進入深水區,電動化變革繼續駛在快車道,智慧化變革開始換擋提速。他說:「新能源汽車發展只會越跑越快,不會給我們停下來、慢下來、喘口氣的機會。」

新能源車出海,應具備哪些競爭力?

背靠產業鏈優勢,中國新能源車近年來紛紛出海遠銷。上汽、比亞迪、吉利、蔚來、小鵬、零跑、長城、奇瑞等品牌的新能源車成為中國汽車出海的新引擎,並貢獻了中國2023年全部491萬輛出口汽車中的120.3萬輛。歐洲交通和環境聯盟27日釋出的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產電動車將占歐洲電動車總銷量的1/4以上,而去年這一比例為19.5%。美國CNBC網站28日稱,中國車企近期在歐洲當地積極投建電動車產業鏈,例如中國新能源龍頭車企比亞迪正在匈牙利建廠。

在國內市場陷入價格競爭的中國車企,如何在海外構建永續的競爭力?杜登霍夫表示,在電動車這個新興領域,創新帶來的有利競爭不可低估。他列舉日韓車企在歐洲的前車之鑒稱,日韓車企登陸歐洲後,很多車型主打價格優勢而不具備創新優勢。因此日韓汽車迄今在歐洲市場占有率不高。而特斯拉擁有創新優勢,很快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品牌並占據市場。中國電動車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面要保持很強的創新驅動力。

「現在已經到了中國汽車行業世紀發展的關鍵節點,不能松懈。中國車企要保持戰略定力。」付於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新能源車企業要有戰略目標,不管奔馳、福特還是蘋果,國外老牌車企和科技公司決定要調整電動車發展戰略的時候,中國的車企一定不要被帶偏節奏。」

浙江零跑汽車聯席總裁武強近期表示,海外市場並不是遍地黃金,中企出海是一個系統工程,構建海外版圖應采取體系化的「打法」。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首席專家吳松泉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車企出海並真正成為跨國車企一般要經歷「產品出口規模化」「海外營運在地化」「經營布局全球化」三個階段。僅從產品出口規模來看,西方主流車企海外市場的銷量占比基本已達到70%以上。中國車企目前差距較為明顯。吳松泉認為,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需具備國際化的營運團隊,充分了解海外市場,具體到目標國家的市場需求、方方面面的政策法規,甚至包括銷售環節的消費信貸,汽車充電配套設施等細節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