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高校禁止學生掛床簾,吵翻了!年輕人為什麽要掛床簾的權利

2024-04-28辟謠

一席床簾

兩方世界

4月23日以來

高校床簾的去留問題再受關註

4月23日,濟南大學一名學生稱因在宿舍懸掛床簾,被老師通知「給予警告處分,撤銷一切評獎評優資格」。4月24日,濟南大學學生工作處就此事回應記者稱,正在核實該學生反映的處罰情況。

最新訊息,4月24日,濟南大學學生工作處就此事回應媒體,稱正在核實該生反映的處罰情況。

據媒體統計,新疆醫科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外語系、河北張家口學院、河南南陽師範學院等均不允許在學生宿舍安裝床簾。理由是「存在一定消防安全隱患,床簾屬易燃品,一旦失火,火勢有可能順著簾布急速蔓延」「宿舍管理員在檢查衛生和設施時,可能需要頻繁地掀開床簾,這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可能引起學生的不滿」「遇到學生疾病發作或其他緊急情況,床簾可能會阻礙及時的發現和救助」。

近年來,多所高校的在校生因在寢室懸掛床簾而被實名通報。

例如安徽財貿職業學院2021年7月釋出的寓情通報顯示,31302宿舍3人睡覺,6個床鋪掛床簾;31303宿舍亂,8個床鋪掛床簾,空調未關;31304宿舍8個床鋪掛床簾;31305宿舍5個床鋪掛床簾……

不少網友對此並不買賬,紛紛評價道——「那被褥也是易燃物品」「床簾並不是自燃品。當超功率電器引發了室內火災,並不只有床簾是快速易燃的,床單被子也是如此」「消防安全更應該關註電線老化與不使用大功率電器」「不能把大學生當作毫無自主能力的小孩子來管教」「高校建設要註重學生管理的科學性」。

不過,各高校對「床簾」的態度也不同,有媒體記者從廣東多所高校了解到,目前並無相關規定,部份高校還鼓勵新生準備床簾,因安裝床簾可有利於防範蚊蟲叮咬。教育專家表示,床簾還可減少彼此沖突,應尊重私密空間。

年輕人為什麽要掛床簾的權利?中年人可能想不到

多地高校禁止學生掛床簾,又起了爭議。熱搜話題討論的熱火朝天,全是學生們對於這種「一刀切」做法的怨氣。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高校對此事的回應,倒也不能說制定這條政策沒有道理。一是,管理者考慮的因素不少,消防安全、宿舍整潔、學生關系……聽起來都有必要性;二是,禁止掛床簾並非新規,查查一些高校的內務規定,多年前就有這條,甚至還有扣多少分的規定。

為什麽以前禁止沒事,現在的學生就接受不了呢?這讓我聯想到前兩天火車下鋪年輕人掛床簾被年紀較大的乘客要求摘下的事。同樣是床簾,同樣是年輕人,同樣還有年長者的不解:我們都是這麽過來的,為什麽到你們這一代就不行?

中年人可能想不到,此處的床簾,其實代表著當下年輕一代對自己私域空間的關註和捍衛。

八年前我讀大學的時候,床簾就已經是個宿舍樓裏普遍存在的事物。我學校的師妹,還花了三年拍了女生宿舍裏床簾的各種照片,最後辦了一個攝影展,名為「培養皿」。看到這些照片,一些習慣了八人集體宿舍、旅館裏的大通鋪的人可能會相當震驚。

攝影展的圖片合集。

在這方被隔離開的空間裏,學生們構建自己的私人生活,「培養」屬於自我的一部份內核。對這份日常生活裏私密性的需求,對如今的年輕人來說,重要性並不亞於消防安全、內務整潔。

過去,這類「自我空間」的訴求,是被壓制和弱化的。傳統的道德教化,也並不強調「私域」的概念。農業社會最理想的狀態,是天下大同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農業文明的宗族強連線之下,借助集體的力量,確實能提高生產效率,維護社會穩定,給身處其中的個體編織起安全網路。

但到了現代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催生與之相匹配的私有權利意識。比如,購買了下鋪的年輕乘客,認為其他人就不應該坐下來,即使這有違綠皮車時代的江湖傳統;回到宿舍的學生,也希望能在集體空間裏,給自己保有一份私密生活的可能性。

社會的單元結構也已經變化。在國內,過去的公房大院時代,人均居住面積少,兄弟姐妹多,談論空間上的私密,顯然不切實際。但新一代的年輕人,大多習慣了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這份訴求,在他們看來理所應當。

反過來想想,尊重這份對個體邊界的需求,是不是也有益減少矛盾?比如說,宿舍生活常常因為作息不一致爆發爭吵,但拉上隔音隔光的床簾,是發奮苦讀文獻到三點,還是開黑上分到淩晨,都不大會打擾別人,過去難以調和的矛盾之處,也許就這麽輕松地化解了。

至於把「拉上簾子」說成是人為設立「社交壁壘」,認為這會影響大學生的社交氛圍和能力,這就有點杞人憂天了。學校的教室、操場、社團、圖書館……這些開放空間都可以社交,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在集體生活中,反而是 「能一個人大哭而不被打擾」的私密空間稍嫌不夠吧。

需要厘清的是,掛上簾子、尊重當代年輕人的私密邊界,並不意味著傳統的互助美德就已經流失,也不意味著鼓勵年輕人自我封閉、不聞外事,而是要在予以個體充分尊重的情況下,引導各人為公共利益付出。

更進一步講,教化的真正奧義在於激發本心深處自發的力量,而非以一種集體意識去對個體進行「道德綁架」。強迫大學生拉開簾子,和讓大學生自願開啟簾子,看似結果上並無不同,造成的效果卻很可能天差萬別。

樂於給人行個方便、分享下鋪的年輕人不少,宿舍關系融洽、不設床簾的學生也不少,他們這樣做,常常是因為先感受到了尊重和善意,所以自然地也給予了正面的反饋。有網友就坦言,「和我正常溝通交流,我是願意幫忙的」。也有學生指出,如果要用消防安全為理由禁止掛床簾,應該給出一份更科學的論證方案,要不然,棉絮也是易燃物,還能不讓學生蓋被子嗎?

我想這麽說的學生並不是任性,而是道德的教化需要與時俱進。一些不合時宜的規矩做法,也可以適度考慮放棄或是更新,才能更大地激發教育本身的作用,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

圍繞床簾而起的矛盾沖突,看似是小細節,背後實質上是人際交往的社會心理和需求都在發生變化。對當代青年來說,邊界感某種程度上等同於安全感,掛起床簾背後,是對個人私密、對社交邊界感的強調,某種意義上也是現代社會中個體獨立意識和私密意識的體現。

而對私域空間的尊重與保護,是現代社會必須正視與回應的命題。

本文綜合自:獅子坐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羊城晚報、中青報等

相關作者:林子璐

來源: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