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居民電價沒有漲,電力改革也未停

2024-05-15辟謠

近日,網路上有關居民電價上漲的訊息引發了廣泛關註,甚至催生了A股市場電力股的普漲行情。不過,據包括鈦媒體APP在內多家媒體了解,目前流傳較廣的如「湖北居民電價上漲」「上海居民電價將上調」等均為不實訊息。

無通知,不漲價

居民電價調整事關每個家庭的賬單,歷來都備受關註,近期網傳漲價資訊涉及多地,不過,東方網、第一財經等多家媒體都釋出了報道,稱從湖北、上海、江蘇、四川等地供電公司了解到,相關地區電價並未調整。鈦媒體APP也從國網北京公司客服處了解到,北京目前居民用電價格執行2020年【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調整本市銷售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網上均有公示,近年並無調整,市民也能透過各種官方渠道查詢到現行電價,而且,價格調整即要有政策依據,也須上報國網並透過官方渠道釋出通知。

圖片來自國網北京公司官網

此外,另兩大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轄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內蒙古電力集團(即蒙西電網)今年也無上調居民電價情況(雲南今年1月1日起釋出過新的銷售電價表,但其中主要增加的是居民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電價新規定,而非居民側的變化),以情況較為復雜的南網廣東為例,該省除汕尾自2023年6月1日執行新電價價目表、深圳自2022年2月1日執行新電價價目表外,其他19市自2021年12月1日起執行的電價價目表至今未變(而且,價目表中居民用電的很多細則都是按照2012年試行階梯電價時制定的標準執行的)。

鈦媒體APP還註意到, 其實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會有居民電價上漲的傳聞,尤以年初、年中為最 。以2023年為例,廣東、上海等地也均出現過電價上漲傳言。去年年初,網傳上海居民電價上漲,引發輿情,「上海網路辟謠」官微為此還釋出了上海市發改委的回應,澄清網傳訊息不實,並表示上海市居民使用者繼續執行2012年頒布實施的居民目錄電價;國網上海公司也表示,並未收到政府部門關於居民電價調整的通知,根據國家規定,居民電價等民生費用調整,都需要提前公示。去年夏初,網上又傳出多地居民電價上調的訊息,涉及廣東、江蘇等多個省市,其中提及的6月1日節點、所謂「分段計價」等話術,與今年傳言如出一轍,彼時廣東電網公司官方辟謠,表示實際情況是6月1日起會針對工商業使用者進行第三監管周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進行調整,而居民生活、農業生產用電繼續執行現行目錄銷售電價政策,不存在上調。

近兩年網傳漲電價謠言對比

對於中國電價結構,一位電力從業者向鈦媒體APP介紹稱,業內講的「電價」和大家日常生活中談論的「電價」有時並不是一回事。作為配電、售電的企業, 電網公司(地方的供電局)要從發電企業處購電,這就會形成「上網電價」 ;而 電網向電力使用者售電時 ,又會加上線損、系統執行費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並 核算出用電電價,但根據不同物件,用電電價也有所不同 ,其中 居民用電價格較低,且很少變動 ;農業生產用電價格高於居民用電,但基本也是根據上級政策執行錨定的價格;電價標準、市場化程度、變動頻率都較高的則是工商業用電價格。而無論是發電企業還是電網企業,不管是上網電價還是居民、農業生產等用電電價,都不是一方或雙方能夠直接「定價」的,需要依據發改委價格司、能源局的政策,相關單位也會對調整進行核定、監管。

鈦媒體APP也查詢了北京市最新的用電電價表,其中分為居民生活用電、農業生產用電和工商業使用者用電三大類,其中居民生活用電、農業生產用電雖然有階梯計價、合表使用者、農業城區郊區等區分,但各類別均按政策執行相應的固定價格。而工商業用電不僅依據物件不同有電力市場購電、電網公司代理購電、常規代理和1.5倍代理之分,還有「單一制」「兩部制」的區別;此外,北京的工商業用電也執行了分時電價,每日高峰時段、平時段、低谷時段的電價都不相同;而且,該類別電價表幾乎每月都會調整。

圖片來自國網北京公司官網

在用電電價方面,不同地區也有一定差異,比如廣東城鄉居民除按用電量分三檔實行階梯遞增電價外,還會劃分為夏季標準和非夏季標準,夏季的階梯跨度更大,有利於節省居民用電成本。在工商業用電方面區別更大,這與各地電力市場改革發展情況直接相關,比如,內蒙古發改委2021年10月15日起就已取消了蒙東、蒙西電網的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工商業使用者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當時規定還未進入市場的暫由電網企業代理購電),當時的通知也特意強調,保留居民、農業目錄銷售電價,保持居民、農業用電價格穩定,但也有一些地區在工商業直接參與電力市場方面進度較慢。

此外,在分時電價方面,不同地區執行進度也不同,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 】(發改價格〔2021〕1093號)於2021年7月26日釋出,但不同地區落地時間不一 ,比如河南在當年11月1日就公告執行,北京則自2023年9月1日起執行,近期「漲電價」謠言涉及的湖北、安徽、雲南則在今年陸續落地,其中雲南自1月1日起執行,安徽是4月1日起,湖北則是5月1日起,值得註意的是, 多數地區的通知還明確表示「居民和農業用電不執行分時電價」 。雖然,按照政策原意,需要推動建立居民峰谷電價機制,但目前來看,除上海等少數地區區分了居民用電峰時段、谷時段價格外,多數地區都難以在短期內推行相關居民分時用電政策,也不會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就「悄悄」漲電價。

搞改革,不能停

2015年以來,中國開啟了新一輪電改,推動深化電力體制、電力市場化改革,市場化交易電量所占比重也確實在逐年提升。不過,2021年、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價格大漲,中國電力用煤成本驟增,同時,「雙碳」指引下也需加速推進綜合成本更高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力企業經營情況因此高度承壓,以五大發電央企(華能、華電、大唐、國電投、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為首的電力上市公司陷入業績下滑甚至大幅虧損的境地,個別地區還出現過「電荒」、拉閘限電等問題。當時,除了煤價走高、來水偏枯等客觀因素及資源區、用電區產能布局不均勻外,也有觀點認為這是提醒目前的電力體制機制仍有癥結,難以讓電力企業透過市場化的方式保障自身盈利, 其中,「電價能不能漲」就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實際上,在2021年討論愈發熱烈之際,國務院國資委主管的【能源】雜誌還曾在官方微信釋出一篇題為【「是時候討論漲電價了!」】的評論文章,稱「電價理順了,發電企業意願就會上升,電力市場才會回歸至正常的發展軌域上」,該文作者為雜誌副總編輯王高峰,不過,有趣的是,文中多處強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評論時請口下留情,文明人不說臟話」,按時下的流行語來說,可謂「疊滿了甲」,也顯示出相關話題的爭議性。而且,即使到今天,不同的人聽到「電改」一詞,恐怕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比如,電力使用者很多會認為「電改就是降電價」或者「電改就應該是降電價」,而電力從業者恐怕更傾向「電改能讓電價擺脫束縛,該漲時就漲上去」,而政策端則會強調「促進電量電價透過市場化方式有效形成」「引導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充分發揮電價訊號作用」等。

其實,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最近 電改相關政策出台也愈發頻繁,近一年來中央層面出台的重要政策就有 【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 【關於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關於建立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通知】【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等 ,鈦媒體APP此前文章也曾提及過,今年全國兩會閉幕後,國家發改委釋出的13號令、14號令、15號令,都與電力體制改革有關( 電力市場化改革新進展,可再生能源電量不再「統購統銷」 );就在5月14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還聯合釋出了修訂後的【電力市場執行基本規則】,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做出頂層設計。

2023年受益於煤炭價格回落、新能源利潤凸顯等實作盈利大增、扭虧為盈的電力上市公司,也多在年報中提及了電改政策紅利帶來的機遇,如龍頭華能國際(600011.SH)就在年報中提及「政策引導動力煤價格在合理區間執行,完善煤、電價格傳導機制」「國家政策將現行煤電單一制電價調整為兩部制電價,燃煤發電企業固定成本可透過容量電價進行疏導」等,但對於企業來說,市場化改革也意味著更加直接的競爭,以及由此帶來的風險,華能年報中也同時提及「電力現貨市場持續推進,電力市場競爭加劇,市場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增加」「新能源計畫受電量交易比例增加、分時政策調整等影響,預計電價將有所下降」。

不過,從上網電價來看,各公司在2022年因燃煤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普遍實作超20%的上漲後,2023年電價則幾乎與2022年持平,當時有觀點認為這是好事,說明在改革推進後上網電價仍能保持平穩,但也有聲音稱電力各環節在盈利修復後也會出現改革積極性趨緩的跡象。

再回看用電電價這一領域,其中工商業用電市場化程度較高,但持續漲價也會引發爭議,其中涉及到的監管、需求側管理、價格形成機制、區域間壁壘等問題也還有待完善。

而在居民用電方面,調整更是頗為復雜,上文提及的分時電價政策中曾提及「有條件的地方,要按程式推廣居民分時電價政策,逐步拉大峰谷電價價差」,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針對此強調「要按程式推廣居民峰谷電價機制,逐步拉大峰谷電價價差,引導居民使用者在高峰時段少用電、低谷時段多用電,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此前2021年國家發改委還曾在回復網民時解釋過,中國長期實行較低的居民電價,遠低於供電成本,但工商業使用者也因此承擔了相應的「交叉補貼」,並因此形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的情況,按照進一步深化電價市場化改革要求,今後要完善居民電價制度,緩解電價交叉補貼問題,還原電力的商品內容,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但就像文章開篇所言,居民電價調整事關重大,也並非易事,【能源】雜誌官微5月14日釋出評論文章,除重申價格是電改核心的一貫觀點外,也表示「對居民電價的調整無疑需要考慮更多因素」,如當前經濟壓力下居民收入增速相對不高的問題、低收入居民的實際生活情況、困難群眾用電補貼相關政策等,同時預測在「政府定價的大框架下,居民電價幾乎不可能出現大振幅上漲」。不過,該文章也在結尾表示,希望再次出現價格下跌周期時,政府定價能夠及時、靈活地讓居民電價也相應聯動。

此外,根據4月末國家能源局在新聞釋出會上釋出的研判, 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用電負荷將快速增長,內蒙古以及華東、華中、西南、南方區域部份省份都會面臨一定的保供壓力 。局部地區面臨電力供應緊張之際,也是再次考驗中國電力保供能力、市場化改革效果之時。

5月13日、14日,A股電力板塊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西昌電力(600505.SH)、江蘇新能(603693.SH)等先後漲停,明星電力(600101.SH)更是錄得三連板,不少聲音認為這與「電費上漲傳言」有關。雖然,所謂「居民電價上調」已被證實為子虛烏有,但如果電改的繼續深入,真能讓電力企業在更開放的市場中「憑實力說話」,也讓新能源上網更加高效順暢並助力「雙碳」,那倒也不枉費這一番「美麗的誤會」。 (本文先發 鈦媒體APP,作者| 胡珈萌 ,編輯| 劉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