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良 王舒燕 封面新聞記者 羅石芊
5月初,四川涼山州會東縣鉛鋅鎮岔河村,層層疊疊的山間梯田在陽光下,形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岔河村今年的煙葉移栽工作已全部完成,相比往年時間提前了不少,得益於今年4月建設完成的光伏提灌站,讓村民節省了大量的運水時間。
岔河村位於海拔約2000公尺的二半山區,受氣候影響,缺少用水製約了農業產業發展。鉛鋅鎮因地制宜,向上爭取計畫資金,加快建設太陽能光伏提灌站等水利設施,將管道和蓄水池建到田間地頭,實作引水上山,著力破解「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供水瓶頸。
岔河村風貌
「我們村共種植煙葉4000多畝,以前移栽煙葉,很多時候靠馬馱或者用電三輪車到河邊拉水,後續灌溉靠天氣下雨,如果遇到旱情,對煙葉生長有很大影響。」岔河村黨支部書記郭光興介紹說,岔河村的太陽能光伏提灌站從去年7月進場施工,現已投入使用,很好地解決了村裏移栽用水及後續灌溉的問題。
村民在澆水灌溉
岔河村光伏提灌站光伏板占地面積6003平方米,擁有三台獨立抽水泵,每小時供水量為200立方米,配套鋪設管道3200公尺,修建水池13個,單個容水量為200立方米,可為龍灘村、岔河村、小巖村、白嘎村提供灌溉用水,灌溉土地達1萬余畝。
郭光興說,不僅如此,村裏還在積極與電力公司對接,除去提灌用電,將太陽能光伏所發剩余電量並入電網,如果成功,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10多萬元的收入。
村裏的蓄水池
鉛鋅鎮平均海拔在2000公尺左右,該鎮結合二半山階地特點,分類施策,在修建太陽能光伏提灌站的同時,恢復性修砌雙堰片區東西二條大堰,對兩條大堰進行硬化,將以前靠天吃飯的旱地變為水澆地,同時推進水資源與耕地、與農業產業布局充分對接,打通村民生產用水「最後一公裏」。
「近幾年,我們先後建設了雙堰片區東、西兩條大堰,摩洛、岔河等提灌站,水窖池8700余口,鋪設水利管網400多千米,並統籌防滅火水罐、水池1000余個,新增灌面4萬余畝,切實解決了山地靠天灌溉、產業效率低的問題。」會東縣鉛鋅鎮黨委書記劉茂文介紹說,如今,兩條大堰可解決1.4萬余人的生產用水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