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同為汽車產業大國,為何中美汽車保有量差那麽多?未來能趕超嗎?

2024-01-14辟謠

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為 0.23輛 ,美國人均汽車保有量為 0.84輛 。看到驚人的差距,大家心裏是不是有了自愧不如的想法?

中國目前已經是汽車大國,然而相比起更發達的國家來說,到底還差什麽呢?

人均汽車保有量意味著什麽?

從紙面數據上來看,美國的汽車保有量確實很多,高達2.8億。其人均汽車擁有率更是高達 84% ,這也讓美國成為了 人均汽車保有量全球第一 的國家。

最關鍵的是,在幾十年前的時候,大部份的汽車還都是美國自己造的。要不是突然出現 石油危機 ,導致日系車殺入,說不定美國車真的可以統治世界。

至於中國的話,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全國才 20萬輛汽車 。相當於每2000人當中,才有一人擁有汽車。這也讓中國的人均汽車保有量排名世界倒數第一,連衣索比亞都不如。直到加入世貿以後,中國的汽車產量才開始飆升,直接突破了 300萬大關

上世紀80年代北京交通

現如今,中國每年的汽車銷量,已經高達 2500多萬輛 。中國汽車保有量更是飆升到了 3.3億 ,跟以前的20萬輛相比,簡直有著天壤之別。

按照某些專家的預測,到2030年的時候,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將達到 4.5億 。這也意味著,屆時每三個中國人裏面,就有一個人擁有一輛汽車。

話說中國究竟是如何從一個汽車貧困戶,轉變成汽車大戶的呢?

其實這就得歸功於 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 。嚴格來講,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汽車制造業,原本是個技術密集型產業。比如日本就是靠汽車技術發家致富的。

然而,到了咱們國家,汽車產業卻變成了 勞動密集型產業 。無數車間工人在那裏埋頭苦幹,就跟組裝電腦一樣,日夜不停的拼殼子,只為賺取那微薄的薪資。

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答案很簡單,按照汽車產業的微笑曲線來看,整個汽車產業利潤最高的兩個地方,就是 研發端 銷售端 。至於 組裝端 ,基本上沒有多少油水。

國產車實作彎道超車的關鍵:走新能源賽道

中國以前的造車行業,之所以利潤低下,主要就是因為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裏。別人把研發端和銷售端的利潤都拿走了,咱們的造車行業不就只能吃殘羹剩飯了?

以前咱們還打算用市場換技術,但換來的卻是什麽呢?無非就是一些鋼材架構、玻璃、烤漆、大燈等廉價技術。 至於像汽車發動機 、變速箱 等核心技能,他們才懶得告訴你。

最關鍵的是,對於這些核心技術,就算你想鉆研也沒路徑,因為 技術壁壘實在太高 了。畢竟這是人家上百年的技術沈積,就這樣被你攻破了,這面子還往哪兒擱?所以咱們以前只能充當一個組裝工,給別人創造賺錢的機會。

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中國開始準備換賽道了。既然用市場換不了技術,那咱們就用市場培養自己的 新能源汽車技術和供應體系。

相比於燃油車而言,電動車可謂簡單的多。無非就是 電池、電機、電控 那幾部份。只要肯花錢,招收大量的尖端技術人才,卯足了勁往那幾個地方突破,就一定能成功。

一旦彎道超車成功的話,那基本上就建立了屬於我們自己的賽道。到時候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從如今的結果來看,中國彎道超車似乎做的還不錯。中國的電車企業不僅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超越了其他國家的電車。

尤其是在汽車硬體和軟體結合方面,更是一騎絕塵。像 拍照,錄像,AI分析,自動駕駛 等功能,都能透過超大觸控式螢幕來實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電車基本上已經可以與國際巨頭爭雄了。

嚴格來講,其實這種爭雄態勢已經開啟了。比如華為的 問界M9 ,長城的 坦克700 ,還有比亞迪的 仰望U8 ,其無論是 能耗、續航 方面,還是 軟體、硬體 方面,都能力壓保時捷、特斯拉等車型。

當這些國產新能源把品牌價值搭建起來以後,接下來就可以利用品牌來掙錢了。

國產車能否拼出高端品牌

外國車之所以賣的貴,主要就是有人肯為它的 品牌 買單。如果你是BBA,別人自然會對你趨之若鶩。如果你是一個雜牌子,那就沒多少人對你感興趣了。

所以說, 品牌就是一個車企的靈魂 。只有品牌做起來了,山頭立起來了,消費者才肯為其買單。不然人家憑什麽買你的車,就因為你是國貨之光?

因此品牌體系的搭建,就是一家車企能否突破的重中之重。一旦突破成功了,車企就能依托這種品牌體系,來 構建完整的汽車生態鏈。

畢竟中國的各大車企,並不缺廠家、裝置和零部件,資金、技術也是應有盡有。既然如此,還有什麽車型造不出來呢?假如國產車真的逆襲成功了,到時候從10萬到100萬的車,基本上任你挑選。

當國產汽車實作 生態鏈全覆蓋 的時候,外國車也就沒有什麽利潤空間了。 既然不用跟外國車分利潤,到時候賺到的錢,我們就能自己留著搞研發,進而將國產車變得越來越物美價廉。 這樣一來,老百姓就能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好車了。

其實這個邏輯,就跟當初小米打下智慧機的價格一樣。遙想當年,在功能機時代,一部普通手機幾乎要花幾千元才能買得到,那相當於工薪族好幾個月的薪資。有些人省吃儉用好幾年才能買一台手機。

然而,隨著2011年小米的出現,這種現象就得以扭轉了。 雷軍開創小米時代 以後, 市場上的千元機越來越多。 原本月薪3000的人,也能買得起手機了。

當無數人買下國產機後,又反過來給手機企業創造利潤。那些企業回籠資金以後,又會增加 研發、設計、制造、行銷、維修 等方面的崗位,最終鑄就一個 正反饋 。當國產機越來越強以後,平民化智慧機的時代就來臨了。現在你看還有哪個人買不起手機?

所以說,汽車也跟手機一樣。隨著供應鏈越來越成熟,市場越來越龐大,其攤開的成本就會越來越低。 當國貨崛起以後,咱們國家的老百姓,就能花小錢買高端產品 了。 以前是手機,現在是汽車。未來,可能就是星辰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