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罕見走錯路?俄專家承認鎧甲S1華而不實,解放軍也被帶偏了

2024-08-18辟謠

【軍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轟炸機

8月15日,俄羅斯「軍隊-2024」國際軍事技術論壇正式開幕。活動期間,俄對外公開展示了一款新武器裝備,它就是「鎧甲」系列的最新作品——「鎧甲」SMDE。

▲「鎧甲」SMDE,圖片來源:網路

眾所周知,俄羅斯「鎧甲」系列還有一個名字,即「彈炮合一系統」,目前已經發展出了「鎧甲」S1、S1M、M/EM、S2/S2E、SM 、SA等版本。不過這次「鎧甲」SMDE確實與眾不同,因為它放棄家族前輩們都有的2A38M型雙管30公釐高速炮,完全變成了雷達+防空飛彈的組合體。所以與其說它是「鎧甲」系列的一員,不如直接說它就是一款全新設計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統。看到這一新變化,美國【防務部落格】不無諷刺地刊文稱,顯然「俄羅斯這麽多年來走錯了路,已經承認在武器裝備設計上存在重大缺陷」。從某些角度上來說,事實可能的確如此——因為俄羅斯專家在接受采訪時也稱,戰場實踐證明,30公釐機炮在戰場上根本無法應付小型無人機,所以還不如直接換掉。

現在新版的「鎧甲」SMDE,裝載了48枚小型的TKB-1055防空飛彈。這款飛彈的飛行高度為15公裏,射程約為1.2到20公裏。隨著射控系統效能和飛彈技術的提升,「鎧甲」SMDE已經可以對付大量小型無人機目標。相比之下,之前的「鎧甲」系列僅能夠攜帶12枚防空飛彈,型號包括57E6E、57E6YE、9M335等,雖然新飛彈的射程和它們比沒有多大區別,但是畢竟數量多了。其實在2017年時,俄軍前線士兵就曾向後方反映過「鎧甲」系列飛彈速度消耗過快的問題,只是在當時沒有引起註意。似乎直到現在,這個問題才終於得到了糾正。

▲「鎧甲」S1,圖片來源:網路

客觀而言,「鎧甲」SMDE徹底放棄機炮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做法。「鎧甲」系列彈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統的研發,可以追溯到1990年左右。當時蘇聯考慮的主要問題是北約軍隊大量裝備精確制導武器,而在前線蘇軍將有許多固定、半固定式目標需要被保護,比如前線臨時指揮所、彈道飛彈發射基地等。但由於當時蘇聯軍隊中還沒有一款對應的防禦武器,所以在假想需要抵禦北約攻擊機、巡航飛彈、精確制導炸彈攻擊的基礎上,研制出了「鎧甲」系列。

其實在「鎧甲」之前,蘇軍已經裝備了「通古斯卡」,它是一款履帶式的彈炮合一系統,全重34噸,越野性相當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貴,所以「鎧甲」的定位就是要非常廉價。當時開發的任務交給了圖拉設計局,該局用了4年的時間就造出了樣車,並在1995年的莫斯科航空航天展上公開展示。它的重量相比於「通古斯卡」降低了不少,全重僅有20噸,裝備12枚9M335近程防空飛彈。飛彈采用雷達/紅外加無線電指令制導,一次可以打擊90度扇面內的兩個目標。射程1~12公裏,高度5~6公裏。早期「鎧甲」樣車上,裝備的是一座2A72型30公釐機炮,它是2A42的簡化型。

▲「鎧甲」樣車,圖片來源:網路

早期的「鎧甲」根本就沒有入俄羅斯高層的法眼。在他們看來,「鎧甲」的飛彈精度不佳、射程不夠、而且2A72機炮因為減重幾乎變成了一個「裝飾品」,不管是射程還是威力都大打折扣,所以「鎧甲」已經被放棄,沒有被批準服役。直到2000年阿聯突然看上了它,決定采購50套,其中24套輪式底盤、26套履帶式底盤,計畫總金額高達7.34億美元,代號「鎧甲」S1O。這麽大一筆資金的投入才終於盤活了「鎧甲」計畫。不過阿聯軍隊對鎧甲的具體配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近程防空飛彈升級為了57E6E、火炮換成了雙聯裝,而且要雙管的2A38M型30公釐高速機關炮。2A38M從BMP-2步戰車的同款機炮改進而來,相比於2A72,效能提高了不止一點。

總而言之,「鎧甲」系列和許多俄羅斯武器一樣(最典型的就是蘇-30),靠著外銷成功「起死回生」。雖然設計於上世紀90年代,但是直到2010年,俄羅斯空軍第606近衛防空飛彈團才作為第一批試點部隊,裝備了10套「鎧甲」S1。這一折騰,可就是整整20年。

▲「鎧甲」履帶版,圖片來源:網路

後來,俄羅斯又在「鎧甲」S1的基礎上研發了「鎧甲」SM,改進的計畫包括換裝了機動性更強的越野卡車底盤。新的底盤降低了最小轉彎半徑,抗打擊能力也有所提高。電子系統上,增加了一套前視紅外光電系統,還升級了射控系統。飛彈也換成了射程和精度更好的57E6E「釘子」微型飛彈。「鎧甲」SM相比於之前的型號,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30公釐機炮,整體效能並無提升。到了現在,俄羅斯人幹脆取消了它,認為它「華而不實」。

有人評論說,近些年來,解放軍也裝備了一款與「鎧甲」非常類似的武器裝備,那就是625E防空系統,同樣是結合了防空高射炮以及近程防空飛彈的武器系統。鬧了半天,俄羅斯已經在俄烏戰場上試驗過了,「鎧甲」的30公釐炮根本沒啥用,反而成了整個系統中的最短短板。結果解放軍摸著俄羅斯人過河,這下豈不是被帶到坑裏去了?

▲625E,圖片來源:網路

這樣的說法有很大問題。第一,解放軍開發什麽武器,是經過了仔細研究和考慮的,並不是說外軍有什麽樣的武器,我們就必須要盲目的跟風。第二,625E的機炮,非要說效能的話,其實和俄軍「鎧甲」上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產品。625E的機炮使用的6管轉膛炮,口徑25公釐,射速快,自動化程度高。「鎧甲」的雙聯裝30公釐炮,主要是為了補充打擊防空飛彈殺傷後留下的漏網之魚,所以它的射速並不高,射程也僅在1.5公裏左右,自動化程度非常有限。

625E的25公釐炮,早已套用了現代化的射控技術,它可以自動的辨識並跟蹤目標。在央視展示出的一段視訊中,一次放飛兩個無人機,625E的機炮可以在人工確認的基礎上,精準辨識出所需要打擊的無人機,而放過另一個,做到該打的不漏,不該打的不打。在打擊過程中,它可以全自動跟蹤,無需手動操作。人工只需要在初期確認目標即可,剩下的就可以全部交給電腦。

為啥說俄軍的「鎧甲」機炮不行呢?「鎧甲」設計之初,根本沒考慮過應對無人機的問題,而無人機的特點是雷達反射截面小、紅外特征不明顯、飛行速度慢、數量多、軌跡還靈活多變,「鎧甲」的機炮根本反應不過來,因為「鎧甲」的機炮,還有個很特別的「試射」執行模式。

▲部署在敘利亞的俄軍「鎧甲」SM,圖片來源:網路

所謂「試射」執行模式的過程,大致就是在不同階段用機炮點射的方式,反復修正演算法和彈道,從而確定火炮該怎麽瞄準。具體來說,當「鎧甲」的雷達在4到5公裏的距離上發現目標時就會啟動,然後進行約不到一秒的點射,試圖修正射擊演算法。當目標繼續突破4公裏以內後,火炮會再次進行2到4次這樣的試射,直到最終確定打法。俄軍之所以把事情搞得這麽復雜,根本原因就在於火炮本身並不先進,射控電腦的水平也不夠支撐這樣的作戰需求。

但問題是,在俄烏戰場上,俄軍士兵已經不止一次發現,「鎧甲」根本就發現不了目標如此之小的無人機。而且就算發現了,火炮和飛彈在射控電腦算力不夠的情況下,也根本應付不過來。對方如果一次性出動十幾架甚至幾十架無人機,「鎧甲」就只剩下挨打了。但如今完全放棄了機炮,就能說是一個完美的選擇嗎,顯然也不一定。總而言之,「鎧甲」SMDE的真實效能到底如何,還得在戰場上過兩招才能知道。至於625E是不是被帶偏了,顯然不是:我們需要625E這樣的裝備,它的技術水平胡「鎧甲」也不在一個層次上,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