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培育'新質生產力':科學家與投資人共赴創變之路」閉門研討會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辦

2024-08-11辟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啟 北京報道

今年,新質生產力成為全國熱詞。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與此同時,長期耐心資本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充足的血液和養分,「投早、投小、投科技」仍然是最具共識的投資方向。

在當前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環境下,科學家和投資人——這兩個同樣具備「預見未來」天賦群體間的「友誼」又被放大。當科學家遇見投資人,將碰撞出什麽樣的火花?

7月31日,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創投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成功舉辦「培育'新質生產力':科學家與投資人共赴創變之路」閉門研討會,共同就為中國基礎科學、套用科學研究助力,探索未知領域、創造社會價值、延展資本價值,資本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等話題展開討論。

在致辭環節,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何平表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發展耐心資本,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資本市場體制機制改革的方向,也是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方向。」同時,他也指出:「根據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統計,中國專利數量已經連續10年世界第一,然而科技成果轉化率仍處在較低水平。因此需要不斷完善科技金融機構服務體系,豐富科創金融組織業態,補齊科創金融輔助產業鏈,推動契合數位經濟創新驅動的科技金融創新。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當中,科研人員、投資機構以及相對成熟的企業家都是重要的參與者,三方相互助力,才能更好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推動創新、創投、創業的良好生態建立。」

21世紀經濟報道執行總編輯陳晨星在致辭中表示:「科學家、企業家和投資人,是創新生態中的關鍵要素,這幾個群體之間應互相支持、互相成就、互相奔赴。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企業向前發展,都需要投資機構的助力,投資機構也能享受到科技成果產業化、企業成長過程中帶來的價值紅利;成功的企業家更會反哺整個創新、創投、創業生態,進而實作整個創新生態系良性迴圈。現在,我們的創新生態良性迴圈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希望,透過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的碰撞,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在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分享環節,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數位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以「新質生產力如何賦能高品質發展」進行了分享,他提到:「新質生產力裏有約60%的內容在現代產業體系中已經體現,現代產業體系的落腳點是產業,但本身並沒有凸顯技術的色彩。而新質生產力這個概念其實是更加明顯地把現代產業體系當中欠缺的技術部份體現出來。具體來看,新質生產力涉及四大領域的技術創新,包括高端裝備技術、前沿領域技術、融合套用技術、新型生產供給技術。」

清華投資協會副會長修軍講到:「中國100多萬項專利技術,但是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只有20%,最終能夠形成生產規模的不到5%。而西方已開發國家在這方面能達到40%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國整體的轉化率仍非常低。尤其是在科研成果轉化環節面臨的困境尤為明顯,這背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資金支持。因此中國的金融體制如何進一步改革並落實,支持高科技中小企業發展尤為重要。」

南湖路空協同立體交通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薛傅龍在以「飛行汽車(eVTOL)的技術轉移探索」為主題的發言中認為:「為推進飛行汽車技術轉移和低空經濟健康發展,建議以真實套用場景為引領,以配套標準法規為保障,以跨界協同創新為主線,以計畫示範落地為抓手,以人才資金空域為要素,構建低空智慧交通的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和保障鏈,引領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資訊科技和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品質集群化發展」。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TO樓天城看來,近期自動駕駛技術給人們帶來強烈沖擊的背後,是無人化技術、政策支持、量產能力、規模化營運、產業鏈合作五個關鍵因素共同實作的結果。他形象地將自動駕駛技術的實作比做「皇家同花順」,只有湊齊最後一張牌牌面才會突然變大,這之前的每一張牌雖然單看都不大但卻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直到最後一張牌的出現才能體現出整體牌面的價值。同時,他也表示在自動駕駛能夠商業落地離不開背後耐心資本們多年以來的長期支持和投入。

中科聞歌董事長王磊觀察到,AI從創造力到生產力轉變分為三個階段:AI 1.0階段是基礎模型套用階段,這個階段是把基礎模型作為核心出發點,圍繞模型打造能力,把模型硬植入到套用場景,也是目前大多數企業所處的階段。部份先行者已經邁入了AI 2.0階段,不唯模型為出發點,而是進一步深入業務場景,圍繞業務場景思考AI能力實作中台化支持。而未來企業級AI的發展最終會走向AI 3.0,即決策智慧階段,也是企業數智化高級追求。他認為,擁有基礎模型,具備行業知識積累,實作行業通用決策的企業將會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也需要AI從業者幫助企業進行這樣的數位化變革。

圖靈量子COO、北京公司總經理楊林認為,隨著莫耳定律達到極限、生產裝置禁運等因素,電芯片面臨困境,光芯片和量子芯片可能是未來突破瓶頸的顛覆式技術路線。他也指出,在量子計算科研方面,中國已經處在全球領先地位,但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短板仍十分明顯。他呼籲科學家們要重視科研和產業之間的差異,積極完成從科學家到創業者的角色轉變,同時資本也需要給予科學家們更多的理解和耐心,讓科學家和投資人之間能夠建立起更順暢的溝通方式,共同推動底層技術的發展。

隨後,清華經管高管教育中心計畫主任王晨介紹了「PE產業投資家」計畫。該計畫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與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聚合雙方資源優勢傾力打造,聚焦科技、產業與金融的融合。課程分為課堂講授和實踐教學,邀請清華大學院士級科學家、資深教授、監管部門專家、一線投資人授課,深入解析國內外局勢與政策,指引科技前沿發展方向,探索當下中國的產業投資模式。實踐教學將帶領學員走進知名投資機構了解投資實操經驗,參訪產業集團,學習產業實踐中的創新技術發展和投資實踐。

接下來的研討交流環節中,在鼎旭投資合夥人郭海濤的主持下,來自國科嘉和、光速光合、弘毅投資、珩昱投資、豐源投資、華映資本、獅城資本、中科創星、廣東民營投資股權有限公司、高榕創投的參會代表,就科學家與投資人的如何攜手踐行新質生產力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21世紀經濟報道創投版】自2010年創立以來,對股權投資行業的成長路徑一直保持密切關註,對資本的創新邏輯也保持冷靜觀察與思考。近幾年,依托21世紀創投研究院,【21世紀經濟報道創投版】加大對股權投資產業鏈上下遊的前瞻研究,圍繞機構「找錢、找計畫、找結束途徑」的訴求、強化機構的垂直領域競爭力陸續推出了系列報道和調研產品。

近年來,21世紀創投研究院舉辦了 「股權投資結束閉門研討會」,「保險資金股權投資」、「S基金投資」、「ESG投資」等主題的閉門研討會,以及區域性的股權投資論壇,LP/GP/被投計畫探訪等各種形式的活動。

未來,21世紀創投研究院將繼續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以及諸多優質高校一起探討合作,整合資源優勢,圍繞科學、資本與產業,定期組織論壇//研討會等跨界交流活動,傳達與匯聚科學、企業與投資界的聲音與力量。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