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黃浦江倒灌了?濱江親水平台被淹了?是時候澄清上海防汛墻的誤區了

2024-09-22辟謠

9月20日上午,有網友發帖稱台風「普拉桑」引發黃浦江倒灌,並配發江水漫過堤壩的視訊。對此,上海辟謠平台已經澄清,漫過的是具有補水作用的圍堰,真正擔負防汛功能的是圍堰後方的二級擋墻(主防汛墻),標高6.5公尺,防汛安全不受影響。

然而,社交平台類似的貼文仍舊不斷,很快又出現了「徐匯濱江倒灌」「親水平台被淹」等視訊。視訊畫面顯示,徐匯濱江的親水平台已被湧上來的江水淹沒,相關畫面也引發部份網友擔憂。

網傳帖文截圖

網傳視訊截圖

上海辟謠平台向上海市防汛辦咨詢得知,該畫面拍攝的是徐匯濱江的親水平台,高潮位時可以被淹沒,起防汛功能的防汛墻位於其後方,目前風雨情況不影響防汛安全。

實際上,屢屢出現的「黃浦江倒灌」訊息,與網友對城市防汛墻的誤解有關。在城市裏,防汛墻不僅承擔防汛重任,而是與城市功能結合在一起,所以不止是一道墻,而是有不同的形態。

按功能劃分,高出地面的部份稱為防汛墻,墻身地面高程以下為護(駁)岸,習慣上,兼有上述兩部份結構的城市防洪工程統稱為防汛墻工程。

它不是只有傳統的「一墻到頂」形式,也有多級組合形式。多級組合形式的防汛墻的各級防汛墻之間,可以根據地勢,做成親水平台、生態空間等,形成「緩坡入水」之勢。

例如,外灘段防汛墻結合外灘地區交通綜合改造工程,將黃浦江岸線向水域側外移,防汛墻采用空廂式結構,為外灘地區泊車、商務、旅遊提供空間;而南外灘段防汛墻則在魚骨形的城市老街道和江邊相交接的濱江上拓展出一個弧形觀景平台,設定與防汛功能結合的濱江平台入口,保證視覺通透的同時,也提供遮風避雨的平台入口。

還有一些地段則采用了二級防汛墻的結構型式:上部墻身與下部護(駁)岸結構分開布置,構成前駁岸、後墻身的兩級擋墻式,兩級擋墻式結構前駁岸、後墻身都要按防汛墻標準進行設計。

在此前熱傳的「黃浦江倒灌」視訊裏, 日暉港采用的就是類似的設計,前方的圍堰在高潮位的時候給日暉港補水用,真正擔負防汛功能的是其後方的二級擋墻。

近年來, 隨著城市河道景觀功能的提升,多級組合式防汛墻結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上海的黃浦江濱江、蘇州河沿岸,很多地方都設定了類似的親水平台,看起來和水面距離很近,水位一上漲就會被淹沒,實際上這些區段都已經完成了二級防汛墻改造,在確保堤防原有高度不降低的情況下,將貼近水面的區域開放出來,讓市民可以親近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位置低一級的防汛墻被淹,其後面位置高的防汛墻仍會繼續為城市安全保駕護航。

此外,上海辟謠平台在求證時也發現,部份視訊拍攝者有故意誤導的嫌疑。比如,有的只拍圍堰、親水平台,卻不拍真正的二級防汛墻;有的將前幾天「貝碧佳」來襲時的場景假稱為「普拉桑」的場景,以上做法就涉嫌誤導、造假了。對於防汛安全,建議廣大網友關註官方資訊,不擅自下結論,更不要故意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