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打破謠言」關於被汙名化T-72坦克的九個謠言

2024-09-22辟謠

今天我們將繼續討論T-64的主題,談論蘇聯坦克制造如何回歸本源,修正競爭對手的錯誤。

眾所周知,T-64的」成功」主要並非因為它的優點,而是因為哈科夫機械制造局(ХКБМ)在高層的遊說作用。隨著蘇穗宗的上台,將更多預算與國防訂單中最豐厚的部份分給來自自己家鄉的企業。計劃經濟歸計劃經濟,資源的分配是不可忽視的。

為了保持這些利益的持續流入,「自己人」的企業必須不斷取得成功,超額完成計劃,創造出「世界無可比擬」的產品。顯然,軍隊裝備的投入使用和大規模生產意味著「一切按計劃進行」,社會主義義務得到履行,國防能力增強,報告和演講中充滿了光鮮的數位。而為了這些漂亮的數位能傳遞到正確的眼睛和耳朵,高層遊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有助於避免競爭,還能防止來自其他地區的團隊和企業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167工程在靶場上測試時,它更像是T-62,而不是T-72。

T-64就是蘇聯國防工業中透過遊說推動不適合生產和使用的裝備的典型例子。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導致了裝備不相容但效能和用途卻高度重疊。他們慷慨地為這些新玩具撥款,而忽視了民用領域的發展。而在1960年代,事實越來越清楚,革命性的T-64和它同樣革命的5TDF發動機並沒有按照預期運作。

最先醒悟的是軍方。他們意識到必須采取預防措施,用一個適合大規模生產的發動機取代這個問題重重的」行李箱」。1965年,在努力擴大T-64的生產規模但未見明顯改進的情況下,蘇聯主裝甲部隊部門向哈科夫發出任務,要求為坦克安裝V-45 V型柴油發動機,作為著名V-2發動機的深度改進版。這系列發動機不僅在部隊中已得到廣泛套用,而且生產量很大。莫羅佐夫及其團隊以忙於主計畫為由,將工作交給了在鄂木斯克第174號工廠的設計局,該廠負責T-55的批次生產,並合作完成了新的動力艙。於是,裝有替代動力系統的T-64出口版——代號「436工程」——誕生了,該型號在普通工廠生產,而不是特權工廠,也就是不在卡爾可夫生產。

436工程的尾部看起來有些奇怪。

在尋找T-64的第二生產基地時,烏拉爾車輛制造廠(Уралвагонзавод)成為了首選,這家工廠自二戰以來一直是坦克生產的領頭羊,曾生產T-44、T-54、T-55和T-62系列坦克。烏拉爾車輛制造廠的設計局擁有豐富的坦克設計經驗。T-62雖然外觀上與T-55相似,但它之所以獲得新的編號,是因為烏拉爾的設計師完全重新設計了坦克結構,使其更加工藝化和先進。T-62成為了真正的傑作: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配備滑膛炮的量產坦克,炮塔直徑達到2245公釐,是所有蘇聯中戰車中最大的,並且效能均衡,至今仍不過時。

1950年代,烏拉爾設計局還曾開發過革命性的140工程坦克,但與莫羅佐夫不同,卡爾采夫有勇氣承認這個計畫並不成功,並放棄了進一步的開發。自1961年以來,烏拉爾設計局一直致力於開發167工程,實際上就是T-62的升級版,擁有更為先進的懸掛系統,可以將動力損失降到最低。但上級禁止了烏拉爾設計局的獨立開發工作:必須等待哈科夫完成他們的」奇跡」,然後按命令將其投入生產。

烏拉爾方面早已聽說T-64的種種問題,但耳聞和目睹終究是兩回事。物件436讓烏拉爾設計局目瞪口呆:「呼吸式」車體影響了裝彈機的運作,而更強勁的發動機導致懸掛系統出現問題。經過短暫的測試,烏拉爾方面請求允許在坦克中安裝他們自己的自動裝彈機,因為他們的設計可能更加可靠。1968年,幾輛來自卡爾可夫的T-64A被改裝,安裝了烏拉爾的自動裝彈機和V型柴油發動機。這些代號為「172工程」的車輛參加了測試,但設計師們早已預料到問題:懸掛系統在增加的負載下不堪重負,很快就開始出現故障。

172計畫:仍然更多是T-64,而非「烏拉爾」

正是在這裏,T-72的歷史開始了:終於,由接替卡爾采夫擔任總設計師的維涅季科夫帶領的團隊不再受到束縛。這台新機器被命名為「172M工程」,其底盤是早在167型號上測試的。經過四年的各種條件下的測試,T-72「烏拉爾」坦克被蘇聯軍佇列裝。武裝力量終於獲得了一款真正戰鬥力強、適合大規模生產和部隊使用的主力戰車。這款坦克的歷史延續至今:T-90M「突破」號直接繼承了「烏拉爾」,並在特別軍事行動(СВО)中成功作戰。而T-64則已停止生產37年,且再也不會生產,設計理念也沒有在世界任何地方得到再現。演化論的勝利無疑是輝煌的,而正因如此,T-72代表了蘇聯坦克制造重回起點,回歸到T-54所奠定的基本原則。

那麽,為什麽T-72被誹謗?原因在於,卡爾可夫的勢力早在該坦克進入試驗場之前就開始汙蔑這台機器。如今,這些卡爾可夫的謠言仍通傳播,我們將揭穿其中最荒謬的說法。當然,所有觀點皆是原俄方作者觀點。

在試驗中的172M工程。卡爾可夫的「奇跡坦克」在這種飛躍中早就散架了。

謠言1:T-64A是正常坦克,而T-72是簡化版,因此是動員型坦克。

動員型意味著這款坦克應在全球戰爭前的危急時期生產。這一謠言基於一份檔中的表述,該檔稱T-72是T-64的動員版。此語句的加入是為了安撫仍在期待T-64的內部官員。然而,從邏輯上看,如果T-72在戰爭前生產,而T-64A在和平時期生產,那麽T-64顯然不適合在戰爭期間制造。這種坦克若是「和平時期坦克」,不適合戰爭,那麽它到底是為什麽存在?

謠言2:T-72是T-64A的簡化版。

通常大謊言背後都有一點點事實,而T-72的原型確實基於T-64A進行改造。首批T-72坦克的炮塔是改造自T-64的頂蓋。然而,如果我們對比技術規格,T-72在各項參數上要麽與T-64A相同,要麽超過它,而兩者唯一的共用部件僅為側傳動裝置。邏輯上講,若兩款坦克完全不同,但「簡化版」卻要麽與「正常版」相同,要麽更好,那麽為何需要所謂的「非簡化版」?

謠言3:莫羅佐夫發明了重戰車的防護和火力,並結合了中戰車的機動性。

像往常一樣,這個說法把順序顛倒了。並非莫羅佐夫去總裝甲車輛管理局(ГАБТУ)建議「我們要這樣做」,而是該局定義了未來T-64的技術任務,軍方為其提出了要求,而莫羅佐夫的團隊只是執行者。當然,這並不貶低他們的功勞:軍方認為卡爾可夫的團隊能夠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然而,正是莫羅佐夫將該計畫變成了與缺陷作戰的過程:沒有備用方案以防主要設計失敗,他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解決方案,甚至稱提供可行替代方案的VNIITM研究所為「反坦克研究所」,仿佛這個專業機構在妨礙他制造坦克。

謠言4:下塔吉爾無法制造出復合裝甲,而卡爾可夫能。

我們又可以回到大謊言的那一點事實:的確,卡爾可夫和馬利烏波爾的伊利奇工廠掌握了復合裝甲技術。然而,復合裝甲本身是在莫斯科的鋼鐵研究所(НИИ Стали)為整個蘇聯坦克工業開發的,技術最初只傳給了卡爾可夫,以免其他廠幹擾莫羅佐夫的計畫。當T-64計畫開始拖延時,下塔吉爾和列寧格勒的SKB-2和UKBTM設計局很快掌握了這項技術。

167M計畫的截面圖。自動裝填機、復合裝甲——一切都已具備。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60年代中期,下塔吉爾就開發了「167M工程」,它配備了自動裝填機和復合裝甲,底盤則基於167工程。

謠言5:下塔吉爾無法為T-72安裝射控系統,而卡爾可夫能。

實際上,T-72「烏拉爾」和T-64A擁有相同的射控系統。然而,自1970年代中期,T-64B開始配備1A33「Oby」射控系統和「Cobra」飛彈制導系統。不過,問題在於1A33的生產數量不足,T-64A一直持續生產到1981年,而部份T-64B未能裝備「Cobra」(版本為T-64B1)。也就是說,問題並非下塔吉爾無法生產(T-72曾有試驗版裝配了「Oby」和「Cobra」),而是蘇聯電子工業無法滿足坦克制造需求。烏克蘭的利益集團最終促成了「Oby」系統優先供給卡爾可夫。然而,1978年T-80B投產,列寧格勒的勢力更強大,T-80B/BV成為唯一始終配備完整武器控制系統的蘇聯主力戰車。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T-72的歷史,我強烈推薦烏斯特揚采夫和科爾馬科夫的書【T-72/T-90. 蘇聯主力戰車的發展經驗】。

謠言6 :這大概是關於T-72最激進和無端的謠言,我原以為現在沒人會提出來,但在評論中卻真的被提及了。揭穿這個神話尤為重要,因為它解答了為什麽需要創造那些抹黑T-72並美化T-64的謠言。於是,關於T-72的建立是破壞行為,因為來自UVZ和UKBTM的破壞者不是推動夢寐以求的T-64A的生產,而是強行推銷他們那台落後的、不合適的拖拉機。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莫羅佐夫在工作中的照片

這個謠言似乎根本不需要揭穿,因為它是徹頭徹尾的操縱性謊言。我們已經知道,直到1967年、1969年、1970年,甚至更晚,T-64和T-64A的可靠性都沒有出色表現。我們已經討論了這款戰車的所有問題。正是這些問題,以及除了卡爾可夫以外其他地方無法生產5TDF發動機的事實,迫使不僅僅是烏拉爾的設計師,連列寧格勒的設計師也不得不創造替代「水晶奇跡」的戰車。而卡爾可夫很難滿足量產需求,發動機維修基金的建立也極其困難。如果戰爭爆發,卡爾可夫工廠的停產將導致坦克發動機的生產完全停止。更換發動機還意味著要更換底盤,因為T-64的底盤無法承受增加的負載。因此,創造新車型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T-80車體(上方)和T-72車體在報廢前的照片。清楚地展示了T-64在生產上的復雜性:由於自動裝彈機的緣故,T-80繼承了T-64的車體沖壓,這需要特殊的沖壓裝置。

謠言 7 :T-64為蘇聯軍隊提供了壓倒性的優勢,並使其進入了新一代坦克的行列。表面上似乎確實如此,但事實並非如此:當T-64和T-64A在測試場上發出尖銳的聲音並不斷損壞時,工廠的技術團隊則對這個奇怪的裝置大發牢騷,而當時蘇聯坦克部隊的主力是由烏拉爾生產的老式T-62和鄂木斯克生產的T-55A構成的。T-64的大規模退休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而T-64A的生產則極其緩慢。因此,實際上蘇聯的坦克部隊與美國的坦克部隊大致相當。

計劃用T-64重新裝備駐東德蘇軍的任務僅在1981年才完成,並且剛完成便開始用T-80B進行再次換裝。同時,到20世紀70年代末,西德推出了Leopard 2,美國則推出了M1艾布拉姆史坦克。而在同一時期,M60A3 TTS系列坦克也開始配備熱成像瞄準系統——而在蘇聯,這類裝置的大規模套用直到T-90的出現才開始(如果T-90可以被稱為「量產」型的話),並且在部隊中廣泛裝備是在T-72B3M和T-80BVM開始生產之後。

結論?當卡爾可夫的工程師們沈迷於他們的革命性成就,並試圖將他們的「水晶奇跡」變成一台戰鬥機器時,部隊中仍然使用的是上一代的坦克。萬一爆發戰爭,真正上戰場的將是那些老式坦克,而不是「水晶奇跡」,因為它們需要先被運送到潛在的戰區,而它們的數量也無法改變局勢。當T-64逐漸變得能夠投入戰鬥時,潛在的敵人已經推出了新一代的戰車,T-64在防護、機動性和射控系統等各方面都遜色於這些新型坦克。因此,對其他設計局進行研發限制最終反而打擊了蘇聯坦克的發展。

那些超瓷質/剛玉球體

謠言 8 :卡爾可夫的工程師掌握了高科技,而烏拉爾的工程師則不行,因此T-64A的炮塔填充了剛玉材料,而早期的T-72則是整體鑄造的。事實是,T-64A的炮塔頰部填充物並不是由某種剛玉制成的,而是由剛玉球或超瓷質球組成(大概這麽轉譯)。

在鑄造炮塔的過程中,這些球需要被放入熔融金屬中,並保持一定的間距。這項技術在馬利烏波爾的伊利奇工廠得到了套用,但非常復雜,導致了極高的廢品率。使用這些復雜球體的副作用是,一旦頰部被擊穿,炮塔無法進行修復。而T-72直接進入了大規模生產,根本不適合采用這種設計。因此,T-72最初采用了整體鑄造的炮塔,好在其裝甲防護能力並沒有顯著下降。隨著使用石英砂填充物的復合防護技術得到發展,T-72很快便換上了新式炮塔。順便提一下,T-80B的炮塔也使用了這種「拖拉機」式的砂芯設計。

那座神奇的T-90AK坦克的封閉式高射機槍

謠言 9 :T-64的封閉式高射機槍(ЗПУ)是它的一個重要優勢,而烏拉爾人卻一直無法掌握這一技術。實際上,這種說法再次顯示了典型的操縱性事實。事實是,ЗПУ的電子控制系統部件是由烏克蘭SSR制造的,因此與卡爾可夫的馬雷舍夫工廠合作比與塔吉爾、列寧格勒或鄂木斯克合作更容易。而且,烏克蘭SSR還無法按需供應足夠數量的這些部件。這種情況類似於射控系統的問題,只不過在這裏」誰先拿到,誰就占了便宜」。最終,便宜被卡爾可夫拿走。因此,當企業之間的合作形式發生變化後,這個系統也成為了烏拉爾坦克制造商的可用資源。結果,烏拉爾車輛制造廠(УВЗ)也掌握了這項技術,類似的封閉式高射機槍不僅安裝在T-90和T-90A上,還安裝在BMR-3、BMO-T以及其他一些出口車輛上。

然而,也不要過分高估遙控高射機槍的作用。它的瞄準器視野只有3度,透過它尋找目標並非易事。有時,直接從艙口探出頭來,用開放式高射機槍射擊會更簡單。因此,真正優質的遙控高射機槍只有在T-90M上才得以實作。

三個底盤的比較

謠言 10 :卡爾可夫的底盤在越野效能上優於T-72和T-80的底盤。精致的結構、細小的輪子、履帶上的孔洞可以」切割」泥漿,不會讓泥土填滿底盤。這個說法部份屬實。確實,在泥濘環境中,T-64具有一些優勢,實際上它在泥土卡住履帶之前確實比T-72和T-80表現更好,因為泥土不會輕易附著在帶橡膠包邊的輪子上。然而,所有這些優勢都被T-64的另一個缺點所抵消。由於其窄輪子在柔軟地面上的接觸面較小,履帶會在橫向彎曲,導致履帶齒崩裂並彎曲履帶平面。緊接著,整個履帶會脫軌,「切割泥漿」的底盤會像刀子一樣切入泥地。

在軟泥地上拖救失去履帶的T-64是一件非常棘手且令人沮喪的事情。輪子會切入泥土,甚至會深入到擺桿,而在現場重新裝上履帶則需要一系列復雜的操作,包括挖掘第一輪下面的泥土。而T-72和T-80則可以輕松滾過泥地——它們寬大的帶橡膠包邊的輪子可以很好地」抓住」地面。

實際上,T-64在泥濘環境中相比T-72確實有一些微小的優勢,但這些優勢都要加上各種附帶條件,因為越野效能不僅與底盤設計有關,還與驅動輪的扭矩、單位功率、履帶的附著效能及其是否易於被泥漿堵塞等因素密切相關。而且坦克不僅需要在泥濘中行動,還需要在雪地、沙漠和巖石地形上保持同等的效率,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戰鬥會發生在哪裏。在這一點上,T-72憑借其沈重、堅固且耐用的底盤無疑是無可匹敵的。

結語 :我們已經討論了關於T-72和T-64的十個神話。至於哪個坦克更好,答案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數量決定一切。保守估計,加上在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授權證生產,T-72的總產量接近3萬輛。這樣數量的坦克不可能是糟糕的。

卡爾可夫坦克制造業的象征性巔峰

它們的命運如何?T-64本來計劃在1970年代後期停產,但由於T-80的生產困難,特別是在列寧格勒奇羅夫工廠(LKZ),才讓卡爾可夫暫時逃過了這個命運。1980年代初,卡爾可夫的設計局參與了T-80U的研發,負責戰鬥艙的設計。采用了Object 476實驗坦克的塔樓,這款塔樓配備了改進版的6TD發動機。在1984年,首批T-80U實際上在卡爾可夫制造,今天這輛1984年生產的坦克仍存放在庫賓卡的」愛國者」公園。然而,卡爾可夫人最終找到了出路:相對於重新生產GTD-1250燃氣輪機,升級生產6TD柴油機更加簡便。基於T-80U底盤的Object 478(O.K.R. 「Bereza」)實驗型坦克表現出色,從1985年起,卡爾可夫工廠開始生產T-80UD,即柴油版T-80U。而在1987年,T-64BV的生產最終停止,取而代之的是T-80UD。

可能最具象征意義的是T-64的戰鬥使用。這個背道而馳的設計,透過幕後手段和不正當競爭投入生產,結果卻從未在保衛祖國時開過一槍。T-64的使用完全域限於兄弟之間的戰爭:聶斯特河沿岸、頓巴斯以及特別軍事行動(SVO)都成了蘇聯解體的直接回聲,而卡爾可夫制造的坦克——T-80UD——成為了這一解體的象征。

盡管卡爾可夫繼續努力維持其坦克生產,但其結果是在T-80UD的基礎上榨幹最後一點潛力,最終在」堡壘」計畫上不光彩地結束。與之相比,T-72依然存活並蓬勃發展。這個底盤幾乎沒有進行大的改動,卻成功應對了接近10噸的重量增長,畢竟T-90M就是著名」烏拉爾」的直接發展。而且這個底盤依然被用於各種工程車輛、「太陽神」火箭系統、「終結者」戰車,顯然也沒有計劃退休。同時,透過大修和升級至T-72B3M水平,延長了那些在蘇聯時期制造的T-72的服役壽命。就在T-64被丟棄在垃圾場或被擊毀在戰場時,T-72依然擁有光明的未來,並將創造新的記錄、成就以及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