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瓶裝水溴酸鹽事件終結,我們必須記住的幾個結論

2024-07-21辟謠

對於溴酸鹽,希望它永遠不要再成為謠言的溫床。

作者/番茄醬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沸沸揚揚的瓶裝水溴酸鹽事件終於結束。

7月18日,香港消委會釋出澄清聲明,就此前不嚴謹的報告道歉。重申樣本(農夫山泉)的檢出量(每公升3微克)屬「飲用水」準則值範圍內,並遠低於相關準則值,可以安全飲用。重新評分後,該樣本的整體表現由4.5星調整至5星。

當天,農夫山泉回復表示,將繼續為香港市場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網路上聳人聽聞的標題黨一時間銷聲匿跡,大有一種想搞事卻沒抓到把柄、「散了散了」的感覺。雖然仍有少量的謠言會往下沈渠道流傳,但主流資訊層面已經沒人再相信所謂「喝瓶裝水能引起惡心腹瀉」的奇葩言論。

甚至還帶出了一個充滿時間尺度的笑話:假設一個60kg的成年人想要 透過喝水喝到溴酸鹽中毒,你猜他需要喝多少水?答案是,如果一款瓶裝水溴酸鹽含量正好是10微克每升,那他需要喝下111萬升水。如果每天2升的話,他連續天天喝,需要喝1520年。但一般瓶裝水的溴酸鹽達不到10微克/每升,如果按照3微克/每升的瓶裝水,那就需要喝上下5000年!

這就是拋開劑量談毒性的結果。事件幫我們科普了溴酸鹽這一「可代謝化學物質」,無用的知識又增加了。

但所有人也知道,網路是最健忘的。也可能過兩年,溴酸鹽的謠言還會襲擊你的家庭群。為了給大家提供些說服七大姑八大姨的科學材料,我們有必要梳理和強調下這次事件中的幾個重要結論。

一、結論一

溴酸鹽的危害被嚴重誇大和誤讀,請以後別再拿溴酸鹽造謠和傷害企業了

溴酸鹽,簡單說,就是礦泉水、山泉水等多種天然水源在經過臭氧消毒後所生成的副產物。因為天然水源中含有溴化物和礦物質,經過臭氧作用後可以形成鹽類,如溴酸鈉、溴酸鉀等。

至於飲用水中的溴酸鹽對人體有何影響,世界衛生組織評估的結論是: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溴酸鹽對人體有害。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把溴酸鹽列入2B級致癌物清單——不要一聽到致癌物就談癌色變。所謂「2B級」其實意味著對人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並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新鮮紅肉的致癌等級是2A類,而加工的紅肉制品(比如培根、火腿、臘肉、香腸之類)則是1類致癌物,它們的致癌等級都要比溴酸鹽更高。

當然,溴酸鹽也不是人體需要的物質,食品安全的監管邏輯就是找出劑量與風險之間的關系,設定一個風險小到可以忽略的控制標準。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對包裝飲用水中的溴酸鹽的限 量均為應不超過0.01mg(毫克)/L(即10μg(微克)/升)。

另外,溴酸鹽受熱後易分解,日常人們很難接觸大劑量的溴酸鹽。根據美國紐約州衛生署的資料,所謂溴酸鹽中毒通常來源於人們意外或故意中毒以及對實驗室動物的研究。

想要溴酸鹽對人體產生影響,那麽每公斤體重需要攝入185-385mg(毫克)溴酸鹽。就算按照下限185mg/kg計算,一個體重60kg的成年人需要飲下111萬升溴酸鹽含量達到10微克/升的飲用水。按常規每天喝2L水來算,相當於他/她要一下子喝掉1521年的水。況且還不考慮稀釋效應,全部吸收其中的溴酸鹽才行。

但問題是,一般的水溴酸鹽含量很難達到10微克/升。這些顯然都是笑話,也足以說明,溴酸鹽的危害被嚴重誇大和誤讀了。

其實完全沒必要一聽到陌生的化學名詞就害怕。畢竟任何食品幾乎都可以檢測出某種化學物質,無非含量多少,如果全列出來,看名詞似乎也挺可怕的,難道就此不吃飯了?

所以,請以後別再拿溴酸鹽造謠,和傷害正常的企業產品了。

二、結論二

農夫山泉符合中歐美日、世界衛生組織所有標準,以及歐盟最嚴苛的礦泉水標準。中國瓶裝水在香港消委會的測評中表現優異

那麽,農夫山泉這個事又是怎麽發生的呢?

原來在香港消委會 最初的水測試報告中,針對不同產品相近的測試結果,卻采用了完全不同的 說法。

香港消委會著重提示美果、飛雪兩款產品溴酸鹽含量2微克/公升「遠低於世衛組織的10微克/公升準則值」。但對待農夫山泉、百歲山相近的3微克/公升的溴酸鹽,寫法卻變成了「達到歐盟適用於經臭氧處理的天然礦泉水和泉水的溴酸鹽最大限值」。這也是其被農夫山泉和百歲山批評「不專業、不負責任、明顯主觀誤導」 的原因。

正是「達到歐盟上限」這個說法,在一些「喜歡造個大新聞」的媒體宣傳下,幾乎等同了「超標」。事實上,達到上限,不就是在限值內嗎?限制內不就是合格嗎?但香港消委會最初卻回避了「合格與否」的判斷,給外界造成了很大的誤解。

根據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世衛組織等幾乎所有主流飲用水(包含包裝飲用水)的安全標準,溴酸鹽安全含量均為不超過10微克/升,農夫山泉產品為3微克/升(0.003mg/L),遠低於限定值,堪稱優異。同時也在最嚴格的歐洲礦泉水標準限值(3微克/公升)之內。

面對農夫山泉的質疑,香港消委會在後來的回應中重申,全部30款測試樣本沒發現有害物質超出世衛組織的相關準則值,所有樣本可安心飲用。並在7月18日的道歉中重申。

至於溴酸鹽方面,本會根據歐盟有關飲用水的溴酸鹽最大限值為每公升10微克計算,此限值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一致,而 該樣本(農夫山泉)的檢出量(每公升3微克)屬「飲用水」準則值範圍內,並遠低於上述準則值,可以安全飲用。重新評分後,該樣本的整體表現由4.5星調整至5星。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翻看一下香港消委會的報告,會發現,中國內地的飲用水產品在其中表現非常優秀。

比如在塑化劑方面,三得利、依雲、Perrier、怡寶、阿信屋、維他、美果、富維克、斐濟等13個知名品牌檢測出塑化劑(DBP)。但農夫山泉、百歲山、5100等未檢出。

在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含量方面。只有斐濟檢測出亞硝酸鹽,我們國產品牌均未檢出。而硝酸鹽檢測出超過5毫克/公升的品牌包括Perrier、北海道大雪山、富維克、LOTTE、斐濟等9個品牌。低於3毫克/公升的品牌只有三得利、農夫山泉、百歲山等少數6個品牌。

在菌落問題上,依雲菌落檢測達到480單位/毫升,為最高。Vittel達到320單位/毫升。斐濟和聖沛黎洛分別為59和32單位/毫升。國產品牌百歲山為3單位/毫升,農夫山泉僅為1單位/毫升,表現優異。

在消毒劑殘留及副產品方面,meadows、怡寶、飛雪、北海道大雪山、topvalu、聖沛黎洛六個品牌檢測出氯殘留。怡寶、阿信屋、meadows、清涼、飛雪、Thunderbird Spirit Water六個品牌檢測出氯仿殘留。而農夫山泉和百歲山未檢測出氯和氯仿。

綜上,可以看出,農夫山泉等國產品牌的實力非常硬核。對此,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信。

三、結論三

中國規定瓶裝水必須消毒,而臭氧殺菌是國際主流飲用水殺菌方式。歐盟礦泉水不要求殺菌,所以經常出現菌落問題

這裏還想延伸到另一個話題:歐盟為什麽對自己的礦泉水溴酸鹽規定這麽嚴格(即3微克/公升)?

這其實源於歐盟和中國對飲用水殺菌要求不同導致的。

在歐盟看來,高端的「天然礦泉水」是不準用任何殺菌技術的。此前,雀巢公司就已承認過欺詐指控,稱對巴黎水等一些水域進行了紫外線和活性炭過濾器的處理,「以保證食品安全」。並稱已取消不被允許的處理方式,以滿足法國的要求。

所以,歐盟規定了嚴格的溴酸鹽限量,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商家透過加臭氧來殺菌。此外,歐洲礦泉水即使使用臭氧,也是為了去除水中的錳鐵,而非殺菌目的,因此歐洲礦泉水的3微克/升其實是一個技術要求而非安全考慮。

在這個前提下,USEPA(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主要飲用水法規】對飲用水菌落形成單位的限定值僅為不超過500菌落形成單位(cfu,colony forming units)/毫升。而歐盟只規定礦泉水裝瓶後,在20至22°C下72小時內,總菌落計數不得超過每毫升100個,而銷售階段的礦泉水「可恢復總菌落計數只能是其在源頭正常增加的細菌計數的結果」,幾乎等於沒有限定值,可謂非常寬松。

而中國,情況則完全不同。中國包裝飲用水在限售階段,菌落總數限定值即為100菌落形成單位(cfu)/毫升。

所以,在中國,對飲用水殺菌是強制要求。且臭氧殺菌是目前國際最主流的飲用水殺菌技術。農夫山泉以及國內大多數包裝飲用水均使用臭氧殺菌,也是為了保證消費者的飲水安全。畢竟,沒有經過殺菌處理的水,無論是致病菌還是寄生蟲等,危害都要比溴酸鹽大得多。

這其實就是不同國家標準取舍的問題,也是歐洲礦泉水在中國經常被檢測出菌落超標、判定不合格的原因。

綜上,如果說瓶裝水溴酸鹽事件應該留下些什麽,我想,對國產品牌的自信就是一條。

看完香港消委會的報告,除了在溴酸鹽的評價中的確有失公允外,在其他各項檢測結果中,幾個國產品牌都表現優秀,有些甚至遠超國外大牌。

其次,對於網路上爆出的聳人聽聞的資訊,一定要仔細分辨,越是誇張的標題黨,越可能是斷章取義,和有選擇性的片面事實,而他們遮蓋掉才是科學和真相。

對於溴酸鹽,希望它永遠不要再成為謠言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