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34個月跟蹤發現:頸動脈組織有微塑膠的人,患心臟病、中風或死亡機率是普通人兩倍多

2024-03-08辟謠

3月7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表明,頸動脈組織中含有微塑膠或奈米塑膠的人在未來三年內患心臟病、中風或死亡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兩倍多。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拉斐爾·馬費拉稱,這是迄今為止第一個將塑膠與人類疾病聯系起來的研究。不過,該研究的摘要部份也指出,目前缺乏直接證據證明微塑膠或奈米塑膠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研究人員在土裏發現一個藍色塑膠片

據介紹,微塑膠指直徑在1微米到5公釐的塑膠顆粒,這種塑膠幾乎無所不在,在海洋深處、南極海冰和人體胎盤中都被發現過微塑膠。而比微塑膠更小的奈米塑膠,其直徑只有人類頭發絲直徑的千分之一大小,可以透過消化道或呼吸道進入人體內血液中,被認為是「可能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問題」的塑膠。

過半研究物件頸動脈斑塊組織中有聚乙烯

患心臟病、中風或死亡風險翻倍

據悉,共有257名因頸動脈疾病而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的患者參與了研究,並接受了長達34個月的跟蹤研究。頸動脈位於頸部兩側,負責將血液輸送到大腦。當脂肪等沈積物在其中一條頸動脈中積聚,就會形成斑塊積聚,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限制血液流向大腦。

專註於心血管疾病預防的安德魯·弗裏曼博士介紹,外科醫生先在患者的頸前部切開一個口,隨即開啟頸動脈並清除堵塞動脈的斑塊。研究人員則會利用電子顯微鏡來觀察這些從患者頸動脈中取出的斑塊組織。

研究結果顯示,共在150名(占比58%)患者的頸動脈斑塊組織中檢測到了聚乙烯(即一種用於制造保鮮膜、塑膠袋、飲料瓶的塑膠)。在後期隨訪時,這150名頸動脈斑塊組織檢測出塑膠含量的患者中,有20%的患者發生了非致命性心臟病、非致命性中風或死亡;而在斑塊組織中沒有檢測出塑膠含量的患者中,這一比例為7.5%。

資料圖片 圖據圖蟲創意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相較於沒有檢測出含有微塑膠或奈米塑膠的患者,檢測出含有微塑膠或奈米塑膠的患者發生心臟病、中風甚至死亡的風險更高。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厄尼斯特·馬利奧藥學院的病理學家菲比·斯泰普爾頓解釋稱,除了上述風險翻一倍之外,(含有微塑膠或奈米塑膠的)斑塊組織還呈現出發炎程度加重的情況,「這可能會提升人們感染慢性疾病的風險。」

專家建議多用玻璃和不銹鋼容器

國際瓶裝水協會:下結論為時尚早

波士頓學院生物學教授菲利普·蘭德雷根博士稱,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微塑膠或者奈米塑膠可能與人類心血管疾病有關。「在患者斑塊組織中發現微塑膠或奈米塑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突破性的發現。」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菲利普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接下來我們需要確定,人體吸入微塑膠或奈米塑膠是否該被認為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除了心臟問題以外,還有哪些器官可能出現問題?我們該如何減少吸入微塑膠或奈米塑膠?」

報道指出,完全不接觸塑膠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今年1月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市場上的三個暢銷品牌塑膠瓶裝水的一升水中含有約11萬到37萬顆塑膠顆粒,其中10%是微塑膠,其余90%是奈米塑膠。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醫生李奧納多·特拉桑德博士建議,大家可以在生活中減少使用塑膠的頻率,多用玻璃容器或不銹鋼容器。「大家也應該避免加熱塑膠包裝的物品,也不要將塑膠餐具放入洗碗機中,因為塑膠遇熱會導致化學物質滲出。」

環境倡導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則建議人們減少對一次性塑膠的使用,大家應多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布袋子、內建杯子去咖啡廳買咖啡等。

不過,國際瓶裝水協會(IBWA)發言人則表示,現在說奈米塑膠或微塑膠將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影響還為時過早,「媒體的一些報道可能會對公眾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其還強調稱,塑膠水瓶只是千萬種塑膠容器中的一類,「環境中的微塑膠主要還是來自橡膠輪胎、紡織品等物品的磨損以及垃圾的分解。」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綜合新華社

編輯 張莉 責編 馮玲玲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