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惠而浦陷裁員降薪傳聞:已波及數百人「正仲裁」,格蘭仕入主三年欲「拋生產線」

2024-03-27辟謠

繼三月被傳出裁員風波後,惠而浦中國(600983.SH,以下簡稱「惠而浦」)又一次被推至風口浪尖。近期,在網路平台上爆出「惠而浦中國市場銷售中心降薪30%」等訊息。

搜狐財經從多個涉事員工處獲悉,惠而浦從去年11月針對中國市場便開始了一輪一百人左右的裁員,12月底又進行了一波人事調整,「先發調崗函,若員工不同意調崗則‘無崗待聘’,只發放當地最低薪資標準的薪資。」

在這樣的狀態下,涉事員工反映,近期又收到了惠而浦針對「中國市場銷售中心4月起固定薪資降低30%」的內部信件。

惠而浦系全球知名的家電制造商,1994年便進入了中國市場。2021年5月,「微波爐大王」格蘭仕要約收購惠而浦完成交割。而在格蘭仕收購之前,惠而浦已陷入虧損泥潭,2019年和2020年累計歸母凈虧損約4.73億元。

在被格蘭仕收購的次年即2022年,惠而浦扭虧為盈。不過,格蘭仕「入主」後,惠而浦架構調整、高管更叠不斷,僅2023年就出現了六名高管變動。在今年以來的裁員、降薪風波背後,已被格蘭仕實控的惠而浦何去何從?

「總部只留20人左右」,年初前已現人事糾紛

在網路平台上,已有多名自稱是惠而浦的員工釋出圖文內容,曬出印有公司公章、釋出於3月18日的「薪資調整函」截圖。

檔內容顯示:惠而浦將在2024年4月1日起,對中國市場銷售中心的全體員工實施降薪,將在原有固定薪資的基礎上下調30%;原因為「中國市場銷售額出現了嚴重下滑。」

其中一位涉事員工李偉對搜狐財經表示,目前已詢問工會主席為何降薪未經工會表決便單方面下達通知,但得到的答復是「董事長和總裁認為透過工會(表決)這個事情也不會被(員工)同意,但是他必須要施行。」

「信件是法務部發的,現在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就是總裁(梁惠強)他自己。」李偉告訴搜狐財經,現在已經明確中國市場各分公司只留下30人左右,總部只留下20人左右。

「目前是總裁在和中國市場的高層,也就是我們的副總裁、總監談(降薪或裁員賠償),還沒到底層員工。」他補充道。

針對此事中或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多位律師對搜狐財經指出,企業未經雙方協商同意就單方面降薪這一做法是違法的。降薪屬於對勞動合約的實質性變更,法律沒有賦予企業單方降薪的權利。

「在不調崗的情況下降薪,仲裁和法院不會審查降薪的合理性問題,直接就會認定為違法。」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勞動法律師周楊稱。

綜合今年以來的公開訊息後發現,這次降薪傳聞並不是今年來惠而浦第一次陷入人事相關的糾紛。

一月中旬,胡芒曾收到一封來自惠而浦的「關於工作崗位調整的溝通函」。函件表示:惠而浦因戰略調整導致相應崗位進行合並,若不接受崗位調整則需要在原部門「無崗待聘」,待聘期間只給正常出勤的員工發放當地最低薪資標準的薪資。

「這些都是包括電商、市場這些業務、職能部門的同事,涉及的崗位有售後、銷售經理、市場培訓師、品質技術員、財務等等,就讓人家去生產線擰螺絲。」李偉稱。

另一位在上月中旬調崗降薪波及的員工則稱,自己目前已經在家待業,正在等待3月23日合肥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的開庭仲裁結果,「第一個月就只發了最低保障,四季度績效和年終獎都沒有發。」

然而,根據法律條款來看,用人單位在待崗首月應給員工支付原定薪資標準的薪資。【薪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薪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約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薪資。

該員工還提到,被格蘭仕收購後,惠而浦一線的銷售人員從3000多人到現在僅有100多人,方式包括但不限於發放最低保障薪資,降低產品的銷售提成等。

「寧願花錢找律師但也不願意給員工足額賠償。最近幾輪調崗、降薪都是‘變相裁員’。」他指出。

而從惠而浦財報數據來看,2020-2022年,銷售費用中的職工薪酬費用不斷降低,分別為2.98億元、2.28億元、1.27億元。

同期,惠而浦銷售人員數量分別為745人、497人、559人。雖然2022年銷售人員人數同比回升,但實際職工薪酬費用同比降幅達44.3%。

周楊律師認為,企業降薪和當前經濟形勢下行、面臨經營困境有關系,降薪的公司也不止一家,「但是降薪也應當是和勞動者充分協商,取得勞動者同意配合的前提下穩步進行,如果一刀切的野蠻做法確實容易傷害員工感情容易引起員工的過激行為。」

搜狐財經致電負責審理的合肥市高新區仲裁委獲悉,仲裁結果需45-60天的周期,工作人員則表示,「期間任何安排決定都由您個人決定。」

北京市京哲律師事務所周晨律師表示,若因個人原因辭職,公司不需要對員工進行補償。但若因公司降薪行為導致員工不得不辭職的情況下,只要降薪在法律層面不成立,便需要進行賠償。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則認為,企業經營的確需要開源節流,問題在於一味壓縮成本而營業收入和市場占有率還不斷下降,說明企業很難達到較好的規模效應。

「如果沒有銷售規模效應,企業在采購、跟上下遊供應經銷商、合作夥伴去談判的時候就沒有主動能力。」他指出。

針對當前網路上的降薪、調整等傳聞,搜狐財經多次撥打惠而浦董秘辦電話求證,但截止發稿並未有人接聽。

營收六連降,降本增效下2023年預盈最高9300萬元

惠而浦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家用電器制造商之一,在中國的商業布局卻不是坦途。

2021年5月,格蘭仕要約收購惠而浦51.1%股權完成交割。格蘭仕看中的是惠而浦在白電方面的技術能力以及在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鏈優勢,收購後能夠補足其在大家電方面的短板。

而在收購之前,格蘭仕和惠而浦已有著超過20年的供應商關系,雙方也曾在商場上有所交鋒。相對來說,惠而浦的情況則是繼2016年以後經營頹勢顯現,至今營收已「六連降」。2016年其總營收為67.74億元,一路下滑至2022年的42.64億元。

在梁振鵬看來,「作為曾是外資背景的惠而浦,品牌形象比較偏中低端,被格蘭仕收購後也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另外,是存在渠道和產品曝光問題。不管是在電商渠道還是實體門店惠而浦的曝光聲量比較少。對消費者來說,缺乏對品牌的印象。」

而惠而浦近幾年正推進品牌高端化,但市場是否「買賬」仍需觀察。有接近惠而浦的業內人士向搜狐財經透露,「今年(2024年)年初惠而浦將產品價格調高、銷售提成降低,一季度只有少部份客戶提貨,剩下的都在觀望。」

另外也可以發現,惠而浦的資源在向研發傾斜。一方面,2023年上半年營業成本同比減少21.67%的同時,研發費用同比增加了42.42%。

另一方面,2020-2022年,惠而浦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279人、285人、322人,研發人員數量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從13.87%增長到19.01%。

不過,惠而浦的盈利能力正在好轉。據最新的2023年三季報,惠而浦2023年前三季度實作營收29.63億元,同比下降11.43%;歸母凈利為1415萬元,同比增長118.81%。對此,惠而浦表示,業績變動系降本增效及匯率影響。

而根據1月29日惠而浦釋出的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全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盈利6200萬元至9300萬元,同比上年增121.88%至232.83%。其中,第四季度利潤有較明顯的增長。

據公告,惠而浦業績預增在主營業務方面系持續最佳化現有渠道和產品結構,提升研發創新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司整體毛利水平有一定的改善。

同時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深入挖掘降本空間,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落,公司產品毛利率有所提升,公司整體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梁振鵬認為,格蘭仕還應該對惠而浦再多一些投入,包括品牌、銷售渠道建設,產品技術研發以及工廠資源的協同等各方面,才可能讓惠而浦的營業收入止跌回升。

然而,入主惠而浦的格蘭仕近年來經營或也遇到了瓶頸。而公開數據顯示,2021-2023年,格蘭仕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分別位列第464名、第363名、第482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按照年營業收入總額降序排列產生。)

被收購後高管更叠16人,兩年在職員工減少超千人

收購並不是簡單的商業交易。從組織管理的角度來看,在2021年被收購後,新上任的掌門人——惠而浦總裁梁惠強曾向媒體公開表示,在前三個月的磨合期遇到了很多問題,他將著手改變過往重行銷渠道的情況,轉而加強研發投入、進行架構調整等。

體現在財報層面,2020年-2022年,惠而浦母公司與子公司在內的在職員工的數量合計5186人、4632人、4098人,呈下降趨勢。

從高管人事層面來看,據搜狐財經不完全統計,近三年惠而浦的管理層變動涉及人數達16人。

其中,2021年8月辭任的董秘方斌,曾為惠而浦效力20年之久,擔任董秘一職18年。彼時,他向媒體公開表示,盡管對公司有感情,但「各有各的追求」,並稱他已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2022年,曾擔任惠而浦董秘的趙林僅僅在職半年,便「因個人原因」辭職。2023年,惠而在年初迎來新董秘上任,之後包括監事會主席、董事、獨立董事在內的五人辭職。

(資訊來源:惠而浦公告,搜狐財經制圖)

今年3月中旬,投資平台曾有投資者向惠而浦提問,「聽內部人士透露貴司經過去年大批裁員並扣發年終獎導致年後大批技術辭職,且貴司已經放棄內銷市場?請問董秘以上資訊是否屬實?貴司是準備轉手?還是有新的業務增長點?」

面對市場中格蘭仕裁員降薪、欲拋售惠而浦的傳聞,惠而浦也曾回應系不實資訊。

「有小道訊息說我們(惠而浦)的工廠包括生產線、裝置、廠區賣給了TCL,4月份會公布,因為格蘭仕自己就能生產目前我們所銷售的所有品類,品牌還在格蘭仕手裏繼續操作。」李偉向搜狐財經透露。

在資深產業觀察家丁少將看來,格蘭仕收購惠而浦後家電行業正處於下行階段,各方面調整回升需要一個過程。不過,他指出近兩年整個家電行業呈現出啞鈴式的消費結構,高端和偏低端價效比的市場仍有不錯的發展空間。

「高端品牌的塑造需要時間,惠而浦要發揮好百年品牌的底蘊和拉力,繼續有戰略定力地在高端市場上生根。特別是在AI技術浪潮中,包括場景化、套系化的消費趨勢下,不論是有技術壁壘產品的布局,還是提升渠道效率,都要盡快配合起來以驅動業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