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高墻之內,殉情殺人的他成為「鉤針高手」

2024-07-17辟謠

上海北新涇監獄鉤針班作品 本文圖片均由上海北新涇監獄提供

從殺人犯到「鉤針高手」,許穆的人生走過十年。

2014年3月17日,上海浦東一個亭子裏,他和婚外戀情人以水果刀互捅的方式殉情,情人不治身亡,重傷的他活了下來。

因構成故意殺人罪,許穆被判刑十五年。服刑前九年,他沈悶不語,情緒反復,自殺念頭時而盤旋腦際。直到2023年,得益於北新涇監獄開展的非遺藝術矯治,許穆與鉤針結緣,漸漸找到活下去的支撐。

鉤針構成許穆在獄中的日常。聊到這個話題,他粗糲的面龐露出微笑、認真描述起技法和細節,比如如何一圈一圈鉤出一只兔子、一朵小花。許穆說,現在更想成為一個好父親,用在鉤針班學到的技能,給女兒鉤些小物件。

女兒今年12歲了,來探監時,許穆曾小心翼翼試探:「你知道這是哪裏嗎?」

女兒回答:「知道,這是監獄。」「你怕不怕?」 許穆再問。

「不怕,見到你就好。」女兒說。

服刑人員學習鉤針

寄托

上海北翟路1551號北新涇監獄,黑色鐵門隔絕著川流不息的車流人流。

許穆被關在四監區,他時常會聽到不遠處虹橋機場飛機往來的「隆隆」聲。站在監區仰望天空,許穆才真正覺知自由有多重要。

6月下旬的一天,監獄一處習藝場所,近百名服刑人員正在進行電腦鍵盤組裝,少數從事鉤針。馮舟是鉤針班班長,他走上前,從一堆紙箱中翻出長近一米、寬約四十厘米的白底鉤針作品,特意指出左上角一副黑色「手銬」,被銬住的是一只拿著毒品的「手」,它們都是以鉤針形式完成。

服刑人員鉤針作品

「作品想表達只要接觸毒品,就會接受法律的制裁。」馮舟告訴記者。

馮舟因詐騙罪入獄,他的父親是知識分子,總會叮囑兒子「多讀書」,馮舟因此潛心改造。他在獄中表現良好,也想盡量讓鉤針班的氛圍積極些。這也使得他從去年5月上第一節鉤針課開始,熱情持續至今。

6月下旬,面對光線好一些的窗戶,3人埋頭鉤針。

介紹完作品,馮舟和其他班級成員面向光線好一些的窗戶,並排埋頭鉤針。北新涇監獄內,鉤針班有十幾位服刑人員,其中3人具有鉤針天賦,也願意鉆研這一技藝,監獄就讓他們主要從事鉤針計畫,其中就有許穆。

近年來,上海監獄裏的非遺藝術矯治計畫引起外界關註。服刑人員透過學習顧繡、竹刻、玉雕這些非遺技藝,不僅獲得一技之長,也實作了藝術矯治,得以找回自我,更為平穩地回歸社會。

服刑人員學習鉤針

鉤針編結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北新涇監獄的重點矯治計畫,側重對服刑人員的心理偵錯。

2023年該計畫進監區後,鉤針編結非遺傳承人蔣蘭君獲邀授課,陸續培訓了35名服刑人員,完成了200余件作品,還與上海話劇中心合作,制作了旗袍鑰匙和手提福袋等文創作品。

蔣蘭君說,自己會教授鎖針、短針、長針等5個基礎針法和棗形針、三卷長針、爆米花針等80余個常用針法,「一針一線,萬物可鉤,針法的變化運用萬千。」

服刑人員從小物件鉤起,創作小花、小動物上手後,根據圖紙就能獨立完成作品。馮舟學了一年多,總結心得就一個字「靜」:「在鉤針過程當中想不到做其他事情,要記每一排的針數,如果記錯,下一排針數不一樣,就要拆開重新鉤。」

「拇指和食指捏線,中指掛線,小指繞線。」蔣蘭君說,非遺技藝有著特殊的掛線和持針方式,即「鳳凰式」或「雄鷹式」,女子稱「鳳凰式」,男子稱「雄鷹式」。

服刑人員學習鉤針

為了讓男性服刑人員打消鉤針是女性才學的刻板印象,剛開始,蔣蘭君給這些特殊學員帶了一些視訊和圖片,介紹巴西某監獄男性服刑人員如何開展鉤針編織,希望起到一定引導作用。

「手上也要有點力氣。」許穆不排斥鉤針,覺得男性有男性的優勢。第一節課,他拿起針線鉤了個蝴蝶結,雖然細節處理有待改進,但完成最快。老師一看,對許穆的作品給予了很大肯定。

對大多服刑人員而言,起初學習鉤針編結更多是新鮮和好奇。一星期上一次課,一個多小時結束回來還是拼裝鍵盤,「這禮拜剛學好,下個禮拜手又生了。」 許穆說,一直到監區透過篩選讓其固定從事鉤針,才真正有了鉆研欲望。

在此之前,許穆情緒上總有反復。四監區警官俞驁偉說,在獄中,許穆一直沒找到更好的方式宣泄情緒,鉤針的出現,給了他某種宣泄出口、又或者說是心靈寄托。

服刑人員學習鉤針

心結

許穆的心結在於十年前,說起那樁案子,他的神色立馬凝重。

2014年3月17日晚,浦東三林塘的河邊,躺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身上都是血,女的已經沒有呼吸,旁邊男的趴著動彈不了。這個男人就是許穆。

回憶殉情殺人要比聊鉤針艱難得多,他總在無意識間絕望地閉眼搖搖頭。

在許穆看來,自己的婚姻不幸大過幸福。即便現在,妻子來看望他,他還是要求離婚,不過妻子還是不肯。

服刑人員學習鉤針

據許穆說,自己當年是被傳宗接代觀念綁住的。許穆來自江蘇農村,2003年,23歲的他和經介紹認識不到一年的妻子結婚,兩人育有一兒一女。

表面和諧的背後,暴風雨以更迅猛的方式「光臨」。

婚後,許穆跑運輸,在寧波送泥沙,後來身體吃不消,換了輛大卡車從浙江嘉興一家肉聯廠裝肉送到上海批發農貿市場。2011年,許穆在上海認識在足療店工作的蘇靈,許穆經常去消費,一來二去開始戀愛,發展成情人關系。他們知道對方有家庭。

婚姻裏,許穆和妻子頻繁吵架。婚姻外,許穆渴望靈魂伴侶。

據他描述,足療店人雜事多,司機、老板、工人等都在背後戳他倆脊梁骨,「都有家庭,還在外面瞎混」,話帶話傳到原配耳朵裏,兩人的關系被妻子知道,家庭關系弄得很緊張,日子過得更一塌糊塗。

鉤針作品

雙方家庭都不和諧。許穆說,案發前一直和妻子提離婚的事情,但妻子始終不答應;蘇靈也向其丈夫提出離婚,對方也沒有答應。由於在一起壓力越來越大,他曾和蘇靈商量,要麽私奔,要麽一起去死。有一段時間裏,兩人很多次都想一起去殉情。

後來,蘇靈辭去足療店的工作,和許穆開了一家服裝店。出事前,兩人將服裝店轉出去,車也準備賣掉,「無形當中就已經準備(死)。」許穆說。

案發當晚,許穆和蘇靈相約在浦東新區三林鎮老街某號南側三林塘河河邊見面。兩人一天沒吃東西,都說活得沒意思。當時,蘇靈說想吃水果,許穆去買,還買了一包煙和一把水果刀。

那天天氣好,他們順著河邊走到涼亭。聊天中,他們的神經終於繃不住了,談到雙方的配偶都不願意離婚,不能結婚生活在一起,不想再這樣下去。「當時我們感覺畢竟不是光彩的事情。」許穆和蘇靈想到了死,許穆提出殉情。

亭子很大,他們面對面站著。蘇靈問他:「你是不是下不去手?」看許穆不動手,蘇靈就說,我來幫你。蘇靈先捅了許穆,許穆感覺肚子上有血,熱乎乎的,沒有倒地。

許穆從地上抓起刀,捅在蘇靈肚子上,「等到我捅完她,她人已經倒下去了」。許穆第二刀捅到蘇靈脖子上,兩刀下去,她人就承受不住了。

許穆把刀一甩去拉蘇靈,把她從亭子中間拉到邊上長凳上,但「她傷確實重,靠過去人就不行了」,許穆叫了幾聲,對方沒反應,後來許穆暈過去了。

不久,附近居民發現兩人並報警。經鑒定,蘇靈系生前被他人用銳器戳刺頸部、上腹部份別造成左頸總動脈破裂、肝破裂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許穆遭外力作用致腹壁穿刺創並膽囊全層破裂等,構成重傷二級。因犯故意殺人罪,許穆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

改造

在監獄工作人員眼中,服刑人員改造實屬不易。北新涇監獄四監區長陳忠新介紹,許穆故意殺人入獄時,悲觀厭世,不僅話很少,情緒反復還有自殺傾向,他的改造難度堪比改造暴力犯,是重點看管物件。

「和暴力犯罪最大的矯治區別在於,獄友間無意擦碰,出了問題,暴力犯會傷害別人。有自殺傾向的許穆是把自己關起來,不想傷害別人,所有行為對內。」俞驁偉記得,許穆傾訴欲低,一開始很難走入其內心世界。

俞驁偉就讓他先做心理測試、行為觀察和周記總結,評估後再心理輔助。他發現,許穆的周記一開始寫得不痛不癢,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從能從中看到一些心裏話。

服刑人員鉤針作品

在監獄,鉤針班之外,大多數時候,服刑人員互相有抵觸心理,不會過多交流。作為班長,馮舟很珍惜鉤針班的成立,警官給他的任務就是,希望他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馮舟會觀察班級成員,他發現,許穆性格內斂,「剛開始就悶著頭不交流,不知道鉤到什麽樣。」但大家聚集在一起,好壞優劣就區分出來,許穆的鉤針技藝好,技術差的獄友向他請教,他會耐心回答。馮舟註意到,當許穆教會別人,他自己也變得自信了。

「縫在一塊就是腿,腿上再縫在一塊,兩個胳膊是兩條圓柱,縫到繩子這裏,上面再收起來,再鉤一個小圓球就是頭,在上面鉤兩個耳朵。」與記者面對面交談的許穆聊到鉤針技法,雙手興奮地比劃如何鉤出兔子。

「兔子,你想,兩個耳朵好漂亮,一開始我不會鉤,想讓老師趕快教我,我給女兒鉤一個。但老師說,這個急不來,要學會起針、鎖針、短針,短針是基礎,學會短針就不復雜。」許穆仔細記下步驟,終於在兔年學著鉤出一只小兔子。

蔣蘭君也為許穆的改變感到高興。有服刑人員告訴她,看到自己創作出一件件作品,也會感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溫馨,「這也是我教授這門課程的初衷。」

俞驁偉和服刑人員聊天

在獄中,許穆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早上按時起床洗漱,然後隨隊伍前往參加勞動和學習,中午聽從民警安排分批就餐,傍晚再返回監舍,需要曬衣物的話,警官會帶他到曬衣場曬。在監舍,每個服刑人員有自己的熱水瓶,熱水瓶不能進監舍,放在鐵柵欄門口。喝水時,許穆蹲著,一只手從鐵柵欄的空隙伸出來倒水,另一只手拿著杯子。

「他們都已經很習慣了,熱水瓶三個一排,一個監舍十二個熱水瓶用標簽分好,確保服刑人員蹲下來夠得到。」俞驁偉說。

服刑人員鉤針作品

如今的許穆,更想成為一個好父親。去年用鉤針做好兔子,他還特意撥打親情電話,把這個訊息告訴女兒。

許穆說,早些年女兒來探望時年齡還小,怕對她心裏有影響,就跟她說「在這裏幹活,賺點錢給你買衣服」。他覺得這是一種善意的隱瞞,「她小時候肯定不會告訴她,爸爸在這裏坐牢。」

如今女兒12歲了,來探監時,許穆小心翼翼試探:「你知道這是哪裏嗎?」

女兒說:「知道,這是監獄。」「你怕不怕?」 許穆再問。「不怕,見到你就好。」女兒說。

「只要投入進去,就不會想死。」許穆說,他現在只想把鉤針做好,給女兒鉤些她喜愛的小物件。

(馮舟、許穆、蘇靈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