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成都理工大學科研最新成果顯示 7億年來地球自轉呈階梯狀減速

2024-08-13辟謠

原標題:成都理工大學科研最新成果顯示 7億年來地球自轉呈階梯狀減速

8月10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由該校王成善院士指導的大數據沈積團隊,結合地質記錄和天文計算,首次從地質記錄中重建出7億年前至2億年前地球自轉減慢的過程。該項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上,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分別為成都理工大學沈積地質研究院的黃何研究員和馬超教授。

從古至今,冰川融化、板塊運動和由地月重力產生的潮汐作用,使得地球自轉減速現象一直存在。遠古地球的自轉減慢速率是否和現在一致?針對該問題,由成都理工大學馬超教授帶領的大數據沈積團隊聯合國際著名天文學家雅各·拉斯卡爾團隊以及德國、愛爾蘭的地質學家團隊,經過兩年攻關,獲得過去7億年前至2億年前的地球自轉周期、地球一天的時長,以及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

研究結果揭示,7億年前至2億年前,地月距離增加約20000公裏,日長增加約2.2小時。「也就是說,7億年前,一天大約有20個小時;2億年前,一天大約有23個小時。」馬超教授說。

此外,地球自轉不是平穩減慢,而是呈現出一種階梯狀減速的演化模式(快—慢—快—慢)。這兩次「快—慢」的轉折分別發生在5.5億年前和2.5億年前,正好對應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和地球歷史最大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為早期海洋生態系的演化提供必要的條件。本次研究也表明地質歷史時期的板塊運動和冰川發育也會影響地球自轉速率。當地球自轉速度減緩到一定程度時(即一天的時長大於23小時45分時),地月重力產生的潮汐作用將不占主導地位。

本次研究對重建地—月系統的演化歷史、探究地球自轉減速的氣候、環境、生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記者 王若曄)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