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蛋黃顏色越深營養越高?一動就出汗是身體虛?6月科學流言榜來了

2024-08-14辟謠

1.蛋黃顏色越深,營養就越高?

流言內容:蛋黃是雞蛋中的精華所在,營養物質會透過蛋黃體現出來,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

真相解讀:並非如此。蛋黃的顏色,受到母雞的年齡、品種、健康狀況,飼料成分及色素的含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母雞年齡偏大,下的蛋蛋黃顏色更深。飼料中類胡蘿蔔素及脂肪含量越高,蛋黃顏色更黃(註意這不能代表營養水平)。除了以上因素外,飼料的抗營養因子、藥物、雞舍的環境控制等也都會影響蛋黃的顏色。而雞蛋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於其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這些成分的含量對蛋黃顏色的影響並不大。因此,如果從營養的角度來說,真的不用過於糾結蛋黃的顏色,正規渠道購買,存放得當的雞蛋,都很有營養。

來源:科學辟謠

2.多曬太陽就可以預防骨質疏松?

流言內容: 多曬太陽有助於維生素 D 合成促進鈣質吸收,因此多曬太陽可以預防骨質疏松。

真相解讀:這種說法不嚴謹,曬太陽可以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 D,彌補飲食中維生素 D 不足的缺陷,但並不能保證預防骨質疏松。因為骨質疏松是一種多種因素導致的癥狀,鈣、維生素 D 都是可能的影響因素。但從近些年來的研究數據來看,並沒有什麽單一的影響因素能夠避免骨質疏松的出現。另外,曬太陽也有其害處——紫外線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長期積累的紫外線照射還會導致皮膚幹燥和衰老。而曬多少太陽合適,科學界也沒有就此形成共識,美國NIH的膳食補充辦公室建議:「上午 10 點到下午 3 點之間的太陽,每周曬兩次(不用防曬霜)、每次 5 到 30 分鐘」。除了曬太陽,也可以補充富含鈣的食物和維生素 D 來降低骨質疏松的風險。

來源:騰訊較真

3.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

流言內容:運動時有的人出汗多,有的人出汗少,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弱需要補。

真相解讀: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出汗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出汗的功能之一,是起到調節體溫、平衡體液的作用。一般來說,當環境有所改變時,丘腦的交感神經便會令汗腺從毛孔排出汗液。這裏的環境不光指人體所處的外部環境,還有內部環境——人在精神緊張、受到驚嚇或恐懼等情緒的支配下也會出汗。出汗量較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汗腺發達、經常鍛煉肌肉量大、新陳代謝旺盛,而精神緊張也可能導致多汗,甚至我們吃了辛辣或高鹽食物也可能刺激出汗。所以說,對於健康的普通人來說,影響出汗的因素眾多,出汗多一點少一點無需放在心上。

來源:科學辟謠

4. 隔夜西瓜不能吃,貼保鮮膜也沒用?

流言內容:隔夜的西瓜一定會滋生大量的細菌,不能吃,即使貼保鮮膜也沒用。

真相解讀:其實,西瓜是否隔夜並不是主要問題,關鍵在於是否有致病菌。西瓜的確容易滋生細菌,而且冰箱裏面也隱藏著各種細菌,所以切開後不要放太久,最好盡快吃掉。但如果你使用的是幹凈的刀具、砧板切瓜,及時用幹凈的保鮮膜包裹並放入冰箱,即使隔夜放了也能吃。至於保鮮膜的使用,要首先看看用的保鮮膜是否合格?保鮮膜不合格,就難發揮保鮮的效果,放久了細菌繁殖自然會更多。其次,還要看食物在使用保鮮膜前的情況。如果西瓜在貼膜前處理不當,已經沾染了比較多的微生物、細菌,那貼膜也難以起到保鮮作用。所以,大家最好使用合格正規的保鮮膜,而需要保存的食物應該盡快貼上保鮮膜並及時冷藏保存。

來源:騰訊新聞

5.吃黃瓜感覺嘴巴發澀,是農藥殘留?

流言內容:很多農藥會影響我們的味覺和口感,黃瓜需要經常打農藥,吃黃瓜感覺嘴巴發澀,是因為有農藥殘留。

真相解讀:並非如此,黃瓜的苦澀感是黃瓜本身的成分導致的。黃瓜中的酚類物質最主要的是單寧和兒茶素。單寧也叫鞣質,存在於很多植物和水果中,如柿子吃起來也會產生澀澀麻麻的感覺,口腔黏膜也會有褶皺感,就是單寧在「搗蛋」。黃瓜皮裏面含單寧較多,而且皮顏色越深綠,所含的單寧物質可能更多。所以吃起來口感就會澀,黃瓜皮也會更澀。兒茶素,在茶葉中比較普遍,我們平時喝茶的時候會感覺也會有點澀味,其實就是因為兒茶素的作用。黃瓜皮裏有很多的兒茶素類物質,所以吃起來也會感覺澀。另外,黃瓜中還含有少量的苦味素,一般來說越靠近黃瓜尾部,苦味素越多,吃的時候會感覺口感苦澀。

來源:科學辟謠

6. 打了遮陽傘就不會被曬黑了?

流言內容:夏天不塗防曬,打個遮陽傘就可以不被曬黑了。

真相解讀:打遮陽傘能夠阻擋住大部份紫外線,但這還不夠。由於地面或其它鏡面物體對太陽光有反射作用,在反射光線中也存在紫外線,因此即便選用有良好防紫外線效果的遮陽傘也無法保證不會變黑。除此之外,不同人的膚色不同,皮膚基底層黑素細胞產生黑色素的數量不同,對於紫外線放射線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因此即便相同的物理防曬,實際效果也因人而異。而遮陽傘屬於紡織品,相關標準(如【紡織品防紫外線效能的評定】)對其防曬效能作了明確要求,大家可以選購符合標準的遮陽傘。另一方面,我們打著傘也別忘了抹防曬霜,戴太陽鏡,這樣才能全面防曬。

來源:騰訊較真

關於科學流言榜

由中國科協釋出,每月組織專家召開榜單評審會,綜合時效性、危害性等標準,甄選出熱點流言進行特別解讀,並全網推播。

聯合發榜:科學辟謠平台、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學習強國」學習平台

支持平台:微博辟謠、頭條辟謠、騰訊較真、網易健康、頭條健康、百度知道、抖音

科學辟謠:由中國科協、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旨在切實提高辟謠資訊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評審專家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宋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副研究員

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研究員/博士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張傑 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總工程師

陳鵬 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孟鳳霞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 研究員

本文由「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