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災後處方」保生產 湖南南縣農技專家田間「把脈」

2024-07-04辟謠

中新網益陽7月3日電 (付敬懿 宋梅)「這塊田比較低,趁這幾天天晴,趕緊補種還來得及,一定要時刻關註田間,及時排水。」7月3日,在湖南益陽市南縣華閣鎮天然港村,農技人員周國平正在田間地頭指導種植大戶胡建平進行災後水稻的補插、補護、補救,確保糧食生產不誤時。

農技專家周國平檢視晚稻育苗長勢。宋梅 攝

南縣是洞庭湖區主要產糧區,種植水稻面積達60余萬畝,連日來的強降雨使全縣2.95萬畝水稻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害。為及時補救,南縣農業農村局以12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為主體,將全縣30余名農技專家分片區分領域派駐至130個村,透過「線上答疑、線下指導」的多維度服務方式,全力保障汛期農業生產需求。

今年56歲的胡建平流轉了200余畝水稻田,由於近期連續的陰雨寡照,早稻成熟期普遍推遲。為不誤農時,6月27日起,華閣鎮農技服務中心對全鎮7萬多畝水稻田進行摸底,結合早稻、晚稻、一季稻受災情況和近期天氣變化進行分類指導,並派駐農技專家分片分戶到田間地頭指導,最大限度減少強降雨對水稻生產的影響。

趁著天空放晴,南縣種植戶抓緊補種水稻。 宋梅 攝

7月2日,南縣暴雨暫停,出現短暫的晴好天氣,負責天然港村片區的農技人員周國平透過電話,對責任區內的種植大戶進行災後水稻生產自救技術進行一一指導,並就大戶集中反映的補插、補護方面的問題到田間進行具體指導。經過「搶救」,胡建平的200畝水稻田的「管、護、種、補」均已完成,趕上了七月水稻田間管理的「末班車」,後續生產基本不受影響。

「今天晚上我在地裏開溝排水時發現,冬瓜地裏接近地面的冬瓜有爛底的跡象,小彭你能不能到地裏來看看。」7月2日晚7時許,南縣三仙湖鎮的農技人員彭勝接到了關帝廟村冬瓜種植大戶傅艷明的「求救」電話,便馬不停蹄地趕往現場。

透過現場觀察瓜果瓜藤長勢、水土情況,彭勝給出了清溝瀝水、病蟲防治的「急救處方」,並現場為農戶示範正確的清溝瀝水方法。在彭勝的講解下,傅艷明掌握了災後冬瓜自救的一些常見方法,本是愁容滿面的他,逐漸舒展開來。

冬瓜種植大戶為農作物清溝瀝水。 宋梅 攝

冬瓜是關帝廟村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種植歷史已有30多年,全村種植面積達2200余畝。每年6、7月,正是冬瓜生長的關鍵期,考慮到近期持續降雨的影響,三仙湖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鼓勵農戶結合經驗「自救」的基礎上,將鎮裏經驗豐富的農技專家派駐村裏,及時為瓜農生產「紓困解難」。

同時,三仙湖鎮還將農技人員的聯系方式發送至村網格群內,讓農技人員成為瓜農在災後特殊時期隨喊隨到的「家庭醫生」。由於防治得到,關帝廟村的冬瓜暫未受到較大災害。而像周國平、彭勝這樣經驗豐富的農技人員,是南縣農業生產一線的「家庭醫生」’,他們遍布每個鎮村,時刻守護著農田作物的「健康」。(完)

【編輯: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