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嫦娥六號:人類首份月背樣品,新發現的成果,用英文、中文被熱議

2024-06-29辟謠

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雖然時間有點長,進行了53天的時間,但月球背面樣品采集本身就比較難。

而且這一次中國嫦娥六號任務,也創造了不少的奇跡,帶回了世界首份月背樣品——重量為1935.3克。

不過,接下來最為關鍵的研究月球背面樣品的問題,也出現了一個爭議性的訊息,那就是到底是用中文,還是英文發表,這爭議的結果是什麽呢?下面就詳細來看看。

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作多項成果

沒錯,嫦娥六號在這一次任務之中,再一次展現了中國航天實力的一面,可以說世界都沒有想到,中國如此厲害。

當然,其實中國這一次任務也是低調行事,那就是在執行任務發射的時候,很高調。但在任務過程之中,十分的低調,以至於連基本的軌域修正,軌域變化等問題,都完全沒有說明。月球背面采樣過程,也是簡單的描述。

回家的路上,更加是默默無聞。所以,大家是心情很激動,但是看不到嫦娥六號的蹤影,也是著急。

這不,在返回的時候,中國開啟了全球直播,讓整個任務的心情也放松起來,這下整個任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也就變得激動了。

而這一次任務的成功,中國也是創造了不少的成就,實作了多個成果,那有哪些呢?

  • 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兩度著陸月球背面的國家,並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成功采回月壤。

  • 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的采集,為人類探月補上了一塊重要拼圖,可以完成對月球正面,月球背面全面了解了。

  • 實作了月球逆行軌域設計與控制、月球背面智慧快速采樣、月球背面起飛上升這三大關鍵技術的突破。

  • 當然,我這都是綜合性的說明,大家看看就行。

    反正這一次任務,最為關鍵的成果中國已經拿到,對後面中國繼續執行月球任務,將會提供重要支持。

    比如:月球基地建設,月球科研站建設,月球資源開采等問題,都可以利用中國嫦娥六號,嫦娥五號的樣品來做出全面分析,看看月球哪裏最好,從而具有針對性的進行,這就是嫦娥六號的情況。

    然而,嫦娥六號最為關鍵的東西,也就是月球背面的月壤問題了。

    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月壤會帶來什麽?

    嫦娥六號的月球背面樣品,是世界上最為獨特的樣品,人類第一份月球背面的樣品,這相比此前人類進行的10次月球正面樣品采集所帶回來的「土壤」,都更加地獨特。

    當然,並不是說月球正面就不獨特了,主要是采集區上的差異化,中國在嫦娥五號之中,發現了不少的成果。

    比如:發現了月球水,發現了新礦物嫦娥石,還有證實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將月球火山活動的結束時間推遲了約8億年等等,都讓世界感到狂歡。而且美國都希望中國給他們樣品了,說中國的嫦娥五號太獨特了。

    而且,後面美國還來申請了,就算是有沃爾夫條款都沒有攔住,直接開個綠燈,要打破美國法律來申請,最終出現在申請名單上的機構顯示,有一半都是美國的。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有多麽地想要。當然,後面有沒有給,不清楚,不知道會不會多久給個肯定性的答案。

    而對於嫦娥六號來說,美國也是再次說了,希望中國能夠分享一點樣品,但中國這一次明確說明了,如果想合作,先看看沃爾夫條款,清除障礙了再說。所以,這樣的回答,應該就是拒絕了。

    但的確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中國也說明了,會與世界共享,只是沒有說時間,而一旦拿到了月球背面樣品。

    那帶來的成果,肯定也是前所未有的,任何一個成功從月球背面出現,都是歷史性的成就,那到底會帶來什麽?

    比如嫦娥六號采集樣品的巖石成分,更多的可能還是玄武巖類的物質,在這個著陸區裏面,我們看到有很多可能別的地方拋射過來的其他的物質型別。

    透過這些研究可能會解釋,在這樣一個太陽系早期形成的巨大的環形盆地裏面,深度挖掘出來的樣品會有什麽樣的特性。

    對於研究月球的早期演化,甚至研究地球的早期演化歷史,會作出很大的一個貢獻。

    樣品到底有多古老,需要分析研究,但是它的巖石成分和形成年齡,應該跟嫦娥五號采集的樣品是不一樣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除此之外,還可以發現月球背面可能存在的新礦物,類似於嫦娥五號一樣,來個命名等等,這都是足以讓嫦娥六號「名留青史」的,是值得期待的。

    那嫦娥成果用中文,還是引文發表?引發熱議

    沒錯,嫦娥六號返回之後,進行月球樣品的研究,可以預見的是,將誕生大量「歷史性成果」,鑒於此,學界越來越多聲音加入辯論:相關論文該在國內還是國外期刊發表?用中文寫還是英文?這也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的確,大家的意見都不一樣。

    根據港媒指出,在中國科學界,一直存在著這樣一種觀念:用英文發表論文不僅是一種學術交流方式,也是研究成果獲得國際認可的渠道;使用中文進行學術寫作則仍被視作「禁忌」,近乎在名為「國際認可度」的祭壇上的「無聲犧牲」。

    但也有說,希望中國的一些突破性科技成果能夠出現在中國的頂級期刊上,從而擴大我們的影響力。

    比如:中國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創新團組首席研究員鄧李才認為,「嫦娥工程」等國家任務研究成果,應優先在國內期刊上發表。

    國家大科學工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銀河系結構巡天科學工作群組主任鄧李才表示,研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的科學家們可以考慮投稿給國內英文期刊,因為英語已經成為國際科學界的通用語言,應該作為一種交流媒介,這與政治無關等等。

    所以,這意味著是中文發表成果,還是英文發表成果,卻成為了爭議性的問題。但最終到底如何發表,可能也就看發表的人了,這應該不會強制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