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錢學森之問」為何至今還沒有滿意的答案?

2024-03-09辟謠

「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科技創新人才?」——十幾年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掃除文盲」發展到現在的「教育強國」,70多年來,中國教育事業經歷了波瀾壯闊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國民素質有了大幅提高,人才資源規模已居世界首位。但是面對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我們仍然缺少錢老所言的具有拔尖創新能力的「傑出人才」,很多行業領域還缺乏重大創新能力,在全球科技的殘酷競爭中很難拿到主動權。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循序漸進地積累,也需要破繭成蝶地突破,要把人才「量」的優勢轉變成「質」的飛躍,就必須要解決好「學什麽」和「怎樣學」的教育基本問題,既從頂層設計上規劃好未來教育的發展改革方向,也在實際執行中培育好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沃土。

解決「學什麽」的問題,需要改革學科設定和教學內容。近年來,美國的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相繼釋出了ChatGPT和Sora兩款產品,讓我們對人工智慧技術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科技創新的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叠代和廣泛使用,教育以及很多行業領域將受到顛覆性的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和就業結構也將發生深刻變革,我們將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激烈競爭。今後,我們的教育應該果斷拋棄那些重復與過時的知識,讓學生更加高效、紮實地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後,可以集中精力去掌握未來發展所必需的知識。只有從源頭上解決好「學什麽」的問題,摒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調整最佳化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科設定和教學內容,才能更好地培養出更多有創新能力、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特別是能夠引領時代進步的拔尖創新人才,確保在經濟全球化更加深入發展和國際競爭環境更加激烈復雜的未來形勢下立於不敗之地。

解決「怎樣學」的問題,需要改革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前段時間,筆者調研了一家從事教育科技工作的公司,他們將中小學階段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全部學科知識整合歸納到一套學習體系中,透過人工智慧、VR、AR等資訊科技手段,將名師課程、專項練習、試題分析等優質教學內容積比重點突出、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教師作為輔導和「助教」引導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打破傳統教育在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的同時,幫助學生「把厚書讀薄、把薄書讀厚」,以高效的學習節省傳統掌握知識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興趣活動。長期以來,中國的主流教育模式都是老師教、學生聽的「灌輸式教育」和「以分數論英雄」的應試教育。實踐證明,這種簡單、直接的教學方式和選拔機制,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習慣,很難培養出真正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好「怎樣學」的問題,找到學習方法上的「金鑰匙」,才能更好地解決中國長期存在的教育資源不均衡、教師師資不足等問題,更好培養創新思維、激發創造活力,幫助敢創新、想創新、能創新的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探索新型教育模式,讓更多大城市與偏遠地區、東部與西部地區的學生共享優質均衡的教育資源,鼓勵更多的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嘴說,幫助學生把書本學「透」、把道理學「通」、把知識學「活」。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

叢兵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