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你不夠強大時,發的飈,都是笑話...

2024-01-08圖片

英國報紙刊登的諷刺清政府的漫畫

01

1859年6月下旬,英國艦隊企圖強闖大沽口時,遭到大清守軍的猛烈反擊,英國艦隊3艘炮艦被擊沈,七艘被重傷,傷亡500多人。

9月初,訊息傳回了英國,頓時引起一片嘩然。

這是高傲的英國人無法接受的。

因為自二十年前,鴉片戰爭以來,英軍屢戰屢勝,每次都贏得很輕松。

於是乎,英國媒體掀起了再次對華開戰的狂潮。

9月中下旬,英國內閣連續召開四次緊急會議,討論對華問題,最終做出決議:與法國再次聯軍,對大清國發動新一輪大規模軍事打擊。

開戰的理由是指責「大清政府野蠻地攻擊外交使節,破壞【天津條約】」。

可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個屁理由。

當時住在倫敦的馬克思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難道法國公使留駐倫敦,可以率法國遠征隊強行侵入泰晤士河嗎?」

無卵用。

英國人就是隨便找個借口。

02

11月開始,英法就出兵數量、戰後分贓等問題展開討價還價。

經過一個冬天的忙碌,1860年2月,英法聯軍正式成軍。

規模之大,超過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遠征軍!

總計兵力,25000人,艦船206艘。

6月,英法聯軍艦隊到達渤海。

英國人向北,占領了大連灣;法國人向南,占領了煙台山。

作為聯軍基地。

而後派出偵察艦,對大沽口到山海關的一帶海岸進行偵察,尋找清軍防守的薄弱點。

風雨欲來,黑雲壓城......

03

而此時紫禁城裏的鹹豐皇帝,正在為江南的局勢而煩躁焦慮。

5月的時候,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合兵十余萬,對南京郊外紫金山下的清軍大營發起大規模攻勢,清軍全軍崩潰,苦心經營的對南京的包圍圈再次被粉碎。

更要命的是,太平軍乘勝進攻,並拿下常州、無錫、蘇州、杭州等大清最富庶的州府,這意味著大清本就入不敷出的財政將徹底崩盤!

你說,鹹豐能不急嗎?

所以,當鹹豐聽說英法聯軍又來了的時候,並沒有太當事——洋兵無非又是勒索賠款、公使駐京、內河航行之類的要求,他們只要大清的錢。但長毛(太平天國)卻要大清的命。

兩害相權,取其輕!

鹹豐指示負責大沽口防務的僧格林沁:

1、總須以撫局為要;

2、不可因海口設防嚴密,仍存先戰後和之意。

3、英法公使來了,安排他們在北塘登岸。

意思就是,洋兵要是來了,爭取用外交手段解決。先講和修好,不要隨意開戰。

04

僧格林沁接到旨意,犯了難。

三點:

第一,如果洋兵真來登陸,但沒有先開火,那我們是開火還是不開火?

第二,他對大沽口的防禦是有把握的,有信心再次把洋人揍回去。但從大沽口到山海關,海岸線綿延幾百裏,英法聯軍可以任意選擇登陸點,自己怎麽防禦得過來呢?

第三,洋兵這次打的什麽算盤?是像上次那樣只想攻下大沽口,還是要占領天津乃至於攻打北京?要怎樣進行全域部署?

想來想去,僧格林沁也沒想出好辦法,只好下令大沽口的守軍枕戈待旦。

同時下令北塘一帶的守軍撤走,這樣英法公使如果在北塘登陸,可以避免雙方擦槍走火。

您是不是要問:撤走北塘守軍,洋兵趁機在北塘登陸,可怎麽辦?

您都看出來了,僧格林沁當然也能看出來。

但大清官場有個潛規則:堅決貫徹皇上旨意,就算打敗了,責任也會輕得多。

05

果然,英法聯軍很快發現了北塘這個薄弱點,決定避開防守嚴密的大沽口,從北塘登陸,然後從背後進攻大沽口。

7月29日,英法聯軍200多艘艦船到達北塘外海,展開登陸行動。

大沽口地區布防示意圖

不過,英法聯軍望著離海岸二百多米的大片的爛泥塘子,有些肝兒顫——爛泥不適合馬匹和車輛行進,登陸時火炮部隊和騎兵部隊都無法跟進,只能步兵單獨登陸。這個時候,如果遭到清軍攻擊,步兵就會成為一個個活靶子……

為了穩定軍心,英軍統帥葛羅中將和法軍統帥孟托邦中將,決定身先士卒,第一個跳進了爛泥塘.......

英法聯軍登陸北塘的照片

結果證明,英法聯軍自己嚇自己,一路上連個清軍的影子都沒看到。

進入北塘鎮後,葛羅和孟托邦馬上下令拆毀北塘鎮的房屋,拆下來的木料和磚石,拿去海邊的爛泥塘,鋪出一條路來,以便騎兵和炮兵順利登陸。

老百姓就遭了殃——洋鬼子趁機燒殺淫掠,北塘鎮慘不忍睹......

06

就在英法聯軍加緊登陸北塘,僧格林沁猶豫打還是不打的時候,鹹豐的旨意又到了,指示說:洋鬼子沒開第一炮,堅決不能主動開戰。

就這樣,英法聯軍沒有受到任何攻擊,用了7天時間,終於將一萬多步兵、一千多騎兵、一支擁有12門野戰榴彈炮的炮兵部隊全部運上了岸。

英法聯軍占領北塘炮台 清軍已撤退一空 所以沒有任何戰鬥的痕跡

直到這個時候,鹹豐還在自我催眠,認為英法聯軍去年剛在大沽口被痛揍過,此次應該不敢輕易開戰。因此再次下旨直隸總督恒福,要他好好跟洋人溝通,讓洋人撤兵講和,息事寧人。

恒福接到聖旨,立刻派人請英法聯軍派人來談判。

可人家大軍都上岸了,還跟你耍嘴皮子?

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勛爵一口就給回絕了,說:首先,你恒福區區一個總督,沒資格跟我們談判。其次,要談也行,先把大沽口炮台讓出來表示一下誠意吧!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僧格林沁明白,談是沒法談了,這仗已經避免不了了。

只能準備開打。

僧格林沁還是有信心的,他認為,洋人厲害在堅船利炮上,上了岸未必就那麽厲害了。

而自己手下有3000精銳蒙古馬隊,只要指揮得當,肯定能讓洋兵吃不小的苦頭。

07

8月12日拂曉,10000多英法聯軍離開北塘鎮,開始向新河開進。

上午,700人的先頭部隊已經接近新河,距離清軍大營只有四五公裏了。

僧格林沁一看人數不多,而且都是步兵,沒有火炮和騎兵,馬上派出3000精銳,企圖殲滅敵軍,先取個「開門紅」,鼓舞一下士氣。

按僧格林沁的估算,洋兵裝備的步槍有效射程大約100公尺,兩百步。

一輪排槍下來,三千騎兵最多會被放倒二三十個,就算七百洋兵排成慣用的三列陣型,三輪排槍放完,最多也就能打倒一二百人。

而步槍再裝填的時間,足夠騎兵沖到五十步(約25公尺)的距離上。

這時騎兵就可以放箭射擊洋兵,打亂其陣型。

然後沖入陣中砍殺,獲勝機率還是比較大的。

08

如果此時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那僧格林沁的估算確實沒錯。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普遍裝備的是前裝滑膛槍,裝填速度慢,射程短、精度差,步兵必須以緊密的線列陣型進行齊射,以彌補射程和精度的短板。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使用的線列陣型

然而,此時已經是1860年了,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二十年了。

這二十年,恰恰是歐洲軍事技術突破性發展的二十年。

由於米尼彈的發明,英法軍隊普遍裝備的已經是線膛槍了。槍膛有了來復線,射程和射擊精度大大提高,步兵也就不再需要排成呆板的線列陣型,可以以散兵線進行作戰。

再加上紙殼定裝火藥的發明,裝填變得極為便捷,射速大大提升。

上圖為使用紙殼定裝火藥的米尼彈

下圖為使用米尼彈的前裝線膛步槍

所以,戰鬥一開始,僧格林沁就傻了眼......

09

三千蒙古騎兵剛沖到距離聯軍六百步(約300公尺)的地方,聯軍就從各個方向射來了密集子彈,而且命中率很高......

蒙古騎兵人仰馬翻,紛紛倒地。

更要命的是,聯軍「七百人為一字陣,每人相去數十步,陣長數裏」,擺出了一個非常松散的散兵線,反而對三千蒙古騎兵形成了一個弧形的半包圍圈。

而且,聯軍過於松散,蒙古騎兵根本沒有可以集中沖擊的目標,只能各自散開進行攻擊。

這樣一來,騎兵的集群沖擊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就算沖到聯軍跟前,騎射功夫也沒有了用武之地——聯軍士兵完全可以躲開戰馬沖擊的方向,等你沖出一段距離後,再想調轉馬頭回身沖擊,人家早一槍把你撂倒了。

就這樣,三千蒙古馬隊被打得潰不成軍,屍橫遍野......想撤退的時候,聯軍的騎兵已經趕到戰場。

士氣崩潰的蒙古騎兵完全不是對手,一個個被長矛挑下馬來。

3000蒙古勇士,僥幸逃出生天的,只有7人!

給對手造成的傷亡呢?

很遺憾,大概只有個位數。

10

新河之戰慘敗,僧格林沁心態崩了:

當你不夠強大時,你發的飈,在別人看來都只是笑話。

大沽口很難守得住了,要是北京出了婁子,那就真的大條了!還是放棄治療,趕緊收兵向北京方向撤退,以防洋兵進犯京師吧!

僧格林沁一聲令下,扔下大沽口炮台,向北京方向撤去。

而後,大沽口南岸炮台守軍,直接撒丫子跑路了。

只剩下了直隸提督樂善率領的一千多人還堅守在大沽口北岸炮台。

面對英法聯軍的勸降,樂善嚴詞拒絕,決心以死殉國。

一直拼殺到8月21日9點多,炮台大部份被炮火摧毀,英法聯軍從炮台後路攻上了炮台......一番肉搏激戰......樂善不幸中彈殉國,一千多守軍幾乎傷亡殆盡......

第三次大沽口之戰,就這樣悲壯而又恥辱地落幕了。

大沽口炮台陷落後的場景 清軍將士的屍體隨處可見

11

8月24日,英法聯軍不費一槍一彈,占領已無清軍守衛的天津城。

北京震動!

一場血戰即將在京郊的原野上展開……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史列傳】、【清實錄】、【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中國近代戰爭史】、【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歷代軍事工程】、【遠征中國紀行】、【書科爾沁忠親王大沽之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