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頑強的「炮灰」:18萬德軍唱著軍歌投降,蘇軍:你們不用挖礦了

2024-02-27軍事



1945年5月8日下午,拉脫維亞庫爾蘭半島上空回蕩著一曲軍歌聲。18000余名德國士兵整齊列隊,高唱著馬赫而來,緩緩向蘇聯紅軍投降。他們臉上滿是塵土,卻步伐堅定。這一刻,時間仿佛靜止,連呼嘯的戰鬥機聲都消失了。蘇軍士兵們站在原地,手中的武器不再對準昔日的敵人,取而代之的是響亮的軍禮。



這一幕發生在二戰歐洲戰場的最後時刻,它標誌著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也成為了這場戰爭中難得的人性瞬間。對於庫爾蘭的守軍來說,他們選擇用最榮耀的方式來終結這場血雨腥風。而對於蘇聯士兵,他們第一次以對等者的身份看待這支頑強的敵軍。



這一刻的到來並非偶然,而是60多萬名德軍、4年時間以及無數人犧牲的結果。為了講述這個不為人知的歷史,我們需要回到1944年的夏天。



1944年6月,在諾曼第登陸後的第三天,蘇聯紅軍開始了巴格拉基昂行動,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行動。在此之前的3年時間裏,德國國防軍在東線戰場上不斷後退,而如今,他們的最後屏障到了—庫爾蘭要塞。


如果用地圖上的形狀來描述,庫爾蘭防線是一個巨大的口袋,入口處有50公裏寬,深入拉脫維亞腹地達100公裏。一條縱深達90公裏的防線將這個口袋牢牢封鎖,形成三道防線。守衛這裏的,是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總兵力高達60萬。其中還配備了大量的重炮、戰車和飛機。可以說,這是德軍在東線最為堅固的防線。



而在防線的外側,蘇聯紅軍也積蓄了大量兵力。3個集團軍共110萬人馬踏著轟鳴的引擎開赴前線。他們裝備了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以及6000余門大炮,蓄勢待發地部署在防線外。


這場東西方集團軍第一個交鋒的大決戰一觸即發。

1944年6月22日,在炮火與轟鳴聲中,蘇軍發起了總攻。強大的火力先頭部隊對德軍防線進行猛烈轟炸,然後步兵和裝甲車隊開始突擊。在最初的10天裏,雙方隨著陣地的反復爭奪,傷亡數達數十萬人。


與蘇軍相比,庫爾蘭防線的德軍面臨著極大的劣勢。他們不僅要抵擋蘇軍的猛攻,還要應對諾曼第登陸後盟軍在西線的壓力。彈藥和物資供給日益短缺,士氣也受到了影響。但是在希特勒「不退縮一步」的命令下,德軍只能繼續固守陣地,與數量上占優的蘇軍展開殘酷的對決。


「我們多數的敵人保持著不屈的抵抗,每一次進攻都是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進行的。」德軍老兵克勞斯回憶道,「我們白天在戰壕裏休息,夜晚繼續修復被炸毀的工事。」在蘇軍的推進下,德軍被迫後撤,但總是在新的防線重整旗鼓。



與此同時,隨著戰事的繼續,庫爾蘭防線上的德軍也在不斷減員。從最初的60萬人減少到1944年8月僅余30萬。這些士兵大多沒有實戰經驗,他們來自不同國家,語言不通,連基本的軍事訓練都沒有接受完整。雖然德軍指揮官盡可能地進行補充和訓練,但局勢已無法扭轉。



「我們的彈藥已經所剩無幾,能看到的只有無邊的蘇軍。」老兵克勞斯說。在追擊中,蘇軍的兵力也有所減損,但他們的數量和裝備優勢仍舊明顯。這將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殊死戰鬥。



到了10月下旬,隨著立陶宛的淪陷,庫爾蘭群的北翼完全暴露在蘇軍的攻擊之下。德軍被迫開始從庫爾蘭撤退並全面向西南方向後撤。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德軍與蘇軍在拉脫維亞西部進行了連續的激戰。雙方傷亡慘重,德軍節節敗退,被壓縮在一個越來越窄的地域。到11月底時,庫爾蘭的德國守軍僅余20萬人,而且大多負傷。蘇軍包圍圈也日益收緊。



「我們明白這是最後的戰鬥了。」老兵克勞斯說。德軍士兵們在寒冷和疾病中依然堅守崗位。他們用簡陋的工具在硬土上挖掘戰壕,架設有限的鐵絲網。每一次蘇軍的進攻都會遭到殊死的還擊。



在這最後的抵抗中,蘇聯士兵不得不對這支頑強的敵軍充滿敬意。「我們聽說他們彈盡糧絕,軍官向士兵們保證,勝利在望。」一名蘇軍老兵葉利紮羅夫說,「但當我們在炮火中前進時,總會受到他們瘋狂的反擊。」



戰至1945年4月,庫爾蘭袋口已被蘇軍封鎖。18萬德軍和1000余輛坦克被完全圍困,彈藥與給養已接近枯竭。這時德國本土的戰局也隨著希特勒自殺而急轉直下。


新上任的元首鄧尼茨判斷局勢,於1945年5月7日向庫爾蘭德軍發出了投降命令。次日,德軍停火,在蘇軍的監督下丟下武器整隊向港口集結。原本他們可以乘坐運輸船撤離,但大多士兵主動留下,陪同未能登船的戰友。


「當他們唱著軍歌走向我們時,我們知道,這是勇敢的戰士,值得我們的敬意。」 蘇軍士兵葉利紮羅夫如此描述這一幕。隨著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場迎來了終結。而對於展現出人性光輝的這批德軍士兵,蘇聯也給予了不同以往的善待。



所有庫爾蘭德軍很快便獲得自由,可以回到家鄉。他們帶著戰爭的創傷歸來,卻因榮譽而無愧於心。縱使歷史無法重寫,但在那一刻,勇氣與榮譽超越了一切。這是屬於士兵的終章。



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